一种防近红外伪装涂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249945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8 14: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近红外伪装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PVP、铬盐、钴盐、铈盐分散到有机溶剂中,形成透明均一的纳米纤维纺丝液;(2)对纳米纤维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高温煅烧、破碎过筛得到掺杂铈离子的铬钴复合氧化物纳米纤维,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掺杂铈离子的铬钴复合氧化物纳米纤维,具有较强的近红外反射能力,可作为防近红外伪装涂料的专用颜填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新型涂料领域,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防近红外伪装涂料主要是针对现代光学侦查设备在380nm?IlOOnm的波长范围内的侦查能力而研制的一种能够模拟伪装目标与背景环境光学性能的涂料,从而降低伪装目标的可侦测性。随着武器装备的现代化以及近红外侦察器材的发展与完善,近红外侦察对于伪装目标的威胁越来越大。目前,大多数国家的军队均不同程度地装备了各种近红外侦察器材,如增强器、星光镜、红外夜视仪、夜视镜等多种装置均已投入军事应用。防近红外伪装涂料主要是以成膜树脂、颜填料、各种助剂混合研磨制备而成的,其中颜填料的制备和选择是决定防近红外伪装涂料性能的关键技术。因此对防近红外伪装涂料颜填料的研究成为热点,大量研究希望能够将纳米结构引入颜填料之中,发挥纳米效应,从而提高防近红外伪装涂料的性能。纳米材料一般制作工艺要求高,制作成本高,而纳米纤维的制造过程相对简单、制造成本低,且尚未见将金属氧化物纳米纤维用于防近红外伪装涂料的报道。防近红外伪装涂料常用的颜填料主要是铬钴复合氧化物,为了进一步提高铬钴复合氧化物在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系数、防近红外侦查性能的持久性,根据电子能级跃迀原理,将稀土掺杂铬钴复合氧化物使电子能级分裂,产生了新的电子能级,从而使复合氧化物纳米纤维对光的吸收波长和反射率发生改变,显示了较强的近红外反射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操作简单,经济可行。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1)掺杂铈稀土离子的铬钴复合氧化物纳米纤维纺丝液的配制 在室温下,将一定量的聚乙烯吡咯烷酮溶解在有机溶剂后,加入醋酸铬和醋酸钴继续溶解完全,最后加入硝酸铈溶解,使其形成均匀透明溶液,其中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如下:有机溶剂60%?80% 聚乙烯吡咯烷酮 10%?20% 醋酸铬4%?12% 醋酸钴4%?12% 硝酸铈1%?4% (2)掺杂铈稀土离子的铬钴复合氧化物纳米纤维的制备 通过静电纺丝仪电纺制备掺杂铈稀土离子的铬钴复合氧化物纳米纤维。电纺参数为:电压10?20kV,喷丝头与接收铝箔或金属网的距离为10?20cm,供料流速3?8ml/lh,电纺温度45?60°C ;将制备完成的复合纳米纤维放入马弗炉中高温煅烧,煅烧中升温速率为5?10°C /min, 500?600°C下保持3?6小时;最后进行破碎过筛处理。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有机溶剂是甲酸、乙酸、丙酸、丁酸或戊酸的一种或几种与乙醇的混合物。有机酸与乙醇的质量比例为1:1。本专利技术步骤(2)中所述的过筛所使用的是指特制的孔径为200nm*1000nm的长方形筛子。本专利技术制备的掺杂铈离子的铬钴复合氧化物纳米纤维,具有较强的近红外反射能力,可作为防近红外伪装涂料的专用颜填料。【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几个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不仅限于此。实施例1 (1)掺杂铈稀土离子的铬钴复合氧化物纳米纤维纺丝液的配制 在室温下,将一定量的聚乙烯吡咯烷酮溶解在有机溶剂后,加入醋酸铬和醋酸钴继续溶解完全,最后加入硝酸铈溶解,使其形成均匀透明溶液,其中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如下:甲酸-乙醇混合溶液 65% 聚乙烯吡咯烷酮 10% 醋酸铬5% 醋酸钴5% 硝酸铈2% (2)掺杂铈稀土离子的铬钴复合氧化物纳米纤维的制备 通过静电纺丝仪电纺制备掺杂铈稀土离子的铬钴复合氧化物纳米纤维。电纺参数为:电压10kV,喷丝头与接收铝箔或金属网的距离为10cm,供料流速5ml/lh,电纺温度45°C;将制备完成的复合纳米纤维放入马弗炉中高温煅烧,煅烧中升温速率为5°C /min,50(TC下保持4小时;最后进行破碎过孔径为200nm*1000nm的筛。实施例2 (1)掺杂铈稀土离子的铬钴复合氧化物纳米纤维纺丝液的配制 在室温下,将一定量的聚乙烯吡咯烷酮溶解在有机溶剂后,加入醋酸铬和醋酸钴继续溶解完全,最后加入硝酸铈溶解,使其形成均匀透明溶液,其中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如下:乙酸-乙醇混合溶液 75% 聚乙烯吡咯烷酮 15% 醋酸铬10% 醋酸钴10% 硝酸铈3% (2)掺杂铈稀土离子的铬钴复合氧化物纳米纤维的制备 通过静电纺丝仪电纺制备掺杂铈稀土离子的铬钴复合氧化物纳米纤维。电纺参数为:电压15kV,喷丝头与接收铝箔或金属网的距离为20cm,供料流速7ml/lh,电纺温度55°C;将制备完成的复合纳米纤维放入马弗炉中高温煅烧,煅烧中升温速率为8°C /min,580°C下保持6小时;最后进行破碎过孔径为200nm*1000nm的筛。【主权项】1.,其特征在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步骤是: (1)掺杂铈稀土离子的铬钴复合氧化物纳米纤维纺丝液的配制 在室温下,将一定量的聚乙烯吡咯烷酮溶解在有机溶剂后,加入醋酸铬和醋酸钴继续溶解完全,最后加入硝酸铈溶解,使其形成均匀透明溶液,其中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如下: 有机溶剂60%?80% 聚乙烯吡咯烷酮 10%?20% 醋酸铬4%?12% 醋酸钴4%?12% 硝酸铈1%?4% (2)掺杂铈稀土离子的铬钴复合氧化物纳米纤维的制备 通过静电纺丝仪电纺制备掺杂铈稀土离子的铬钴复合氧化物纳米纤维; 电纺参数为:电压10?20kV,喷丝头与接收铝箔或金属网的距离为10?20cm,供料流速3?8ml/lh,电纺温度45?60°C ;将制备完成的复合纳米纤维放入马弗炉中高温煅烧,煅烧中升温速率为5?10°C /min,500?600°C下保持3?6小时;最后进行破碎过筛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醋酸铬、醋酸钴、硝酸铈添加顺序为醋酸铬和醋酸钴先添加,硝酸铈后添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是甲酸、乙酸、丙酸、丁酸或戊酸的一种或几种与乙醇的混合物;有机酸与醇的质量比例为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所述的过筛所使用的是指特制的孔径为200nm*1000nm的长方形筛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酸溶剂是甲酸、乙酸、丙酸、丁酸或戊酸,或是上述几种有机酸溶剂任意比例的混合物。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醋酸稀土是 Sc、Y、La、Ce、Pr、Nd、Pm、Sm、Eu、Gd、Tb、Dy、Ho、Er、Tm、Yb、Lu 的醋酸盐,或是上述几种的稀土盐任意比例混合物。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筛所使用的是指特制的孔径为200nm*1000nm的长方形筛子。【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包括:(1)将PVP、铬盐、钴盐、铈盐分散到有机溶剂中,形成透明均一的纳米纤维纺丝液;(2)对纳米纤维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高温煅烧、破碎过筛得到掺杂铈离子的铬钴复合氧化物纳米纤维,本专利技术制备的掺杂铈离子的铬钴复合氧化物纳米纤维,具有较强的近红外反射能力,可作为防近红外伪装涂料的专用颜填料。【IPC分类】C09D5/30, C09D7/12, D01F9/08【公开号】CN105001699【申请号】CN201510339072【专利技术人】王雪英, 陈亚寿, 陈昕雄, 陈丽娟, 陈津, 白昕 【申请人】福建立恒涂料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10月28日【申请日】2015年6月18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近红外伪装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步骤是:    (1)掺杂铈稀土离子的铬钴复合氧化物纳米纤维纺丝液的配制在室温下,将一定量的聚乙烯吡咯烷酮溶解在有机溶剂后,加入醋酸铬和醋酸钴继续溶解完全,最后加入硝酸铈溶解,使其形成均匀透明溶液,其中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如下:有机溶剂           60%~80%聚乙烯吡咯烷酮     10%~20%醋酸铬             4%~12%醋酸钴             4%~12%硝酸铈             1%~4%    (2)掺杂铈稀土离子的铬钴复合氧化物纳米纤维的制备    通过静电纺丝仪电纺制备掺杂铈稀土离子的铬钴复合氧化物纳米纤维;电纺参数为:电压10~20kV,喷丝头与接收铝箔或金属网的距离为10~20cm,供料流速3~8ml/1h,电纺温度45~60℃;将制备完成的复合纳米纤维放入马弗炉中高温煅烧,煅烧中升温速率为5~10℃/min,500~600℃下保持3~6小时;最后进行破碎过筛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雪英陈亚寿陈昕雄陈丽娟陈津白昕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立恒涂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