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焦透镜及摄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248745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8 1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全视场角充分宽、从广角端到望远端的整个区域中确保Fno.比较明亮、并且全长较短而适于小型化的变焦透镜。该变焦透镜从物侧起依次由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G1)、孔径光阑(St)、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G2)、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G3)、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组(G4)构成,在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倍率变更时,以第一透镜组(G1)与第二透镜组(G2)的间隔变窄、且第二透镜组(G2)与第三透镜组(G3)的间隔变宽的方式使所有透镜组沿着光轴(Z)移动,第一透镜组(G1)从物侧起依次由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11透镜(L11)、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12透镜(L12)、以及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3透镜(L13)构成,并且满足下述条件式(1):1.75<ndave<1.92...(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变焦透镜及摄像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适于数码相机、摄影机、播放用相机、监视用相机等电子相机的变焦透镜及具备该变焦透镜的摄像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简单的变焦透镜的结构,提出有从物侧起依次先行配置负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正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的变焦类型。近年来,作为在这些负光焦度在前的变焦类型中实现广角化的透镜,提出有专利文献1~3等所记载的方案。通过设为负光焦度在前的类型,较容易实现广角化,但由于还存在成为折衷(tradeoff)的各种因素,因此,提出了上述那样的各种方案。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5388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81787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2-22630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专利文献1的实施例1所记载的变焦透镜成为负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正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负的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正的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组这样的结构,并且全视场角为86度左右且实现了广角化,但透镜全长较长且没有充分地确保变焦比。另外,专利文献2的实施例1所记载的变焦透镜也为广角,但全视场角为90度左右,与以往相比并没有成为充分的广角。另外,专利文献3的实施例1所记载的变焦透镜成为以往的变焦透镜以上的广角且还确保了变焦比,但望远端的Fno.与以往的变焦透镜相比变暗。本专利技术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视场角足够大、在从广角端到望远端的整个区域中确保Fno.较明亮、并且全长较短而适于小型化的变焦透镜、及具备该透镜的摄像装置。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透镜的特征在于,从物侧起依次由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光阑、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以及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组构成,当从广角端向望远端进行倍率变更时,以第一透镜组与第二透镜组的间隔变窄且第二透镜组与第三透镜组的间隔变宽的方式使所有透镜组沿着光轴移动,第一透镜组从物侧起依次由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11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12透镜、以及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3透镜构成,该变焦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1.75<ndave<1.92…(1)其中,ndave:第11透镜与第12透镜的d线(波长587.6nm)的折射率的平均值。在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透镜中,优选第12透镜的至少一个面为非球面,并且满足下述条件式。0.80<(r12f+r12r)/(r12f-r12r)<1.70…(2)其中,r12f:第12透镜的物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r12r:第12透镜的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9.0<TLw/fw<12.5…(3)其中,TLw:从广角端的最物侧透镜面顶点到成像面为止的距离,fw:广角端的整个系统的焦点距离。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2.5<X2/fw<6.1…(4)其中,X2:从广角端到望远端为止的第二透镜组的移动量,fw:广角端的整个系统的焦点距离。另外,优选第三透镜组仅由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31透镜构成,第31透镜的至少一个面为非球面,并且满足下述条件式。0.40<(r31f+r31r)/(r31f-r31r)<1.60…(5)其中,r31f:第31透镜的物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r31r:第31透镜的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另外,优选第二透镜组从物侧起依次由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21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22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23透镜、以及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24透镜构成。另外,优选通过使第四透镜组在光轴方向上移动来进行对焦。另外,优选第四透镜组仅由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41透镜构成。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78<ndave<1.88…(1-1)另外,优选第12透镜的至少一个面为非球面,并且满足下述条件式。1.00<(r12f+r12r)/(r12f-r12r)<1.50…(2-1)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0.0<TLw/fw<11.8…(3-1)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2.9<X2/fw<5.7…(4-1)另外,优选第三透镜组仅由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31透镜构成,第31透镜的至少一个面为非球面,并且满足下述条件式。0.70<(r31f+r31r)/(r31f-r31r)<1.40…(5-1)本专利技术的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记载的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透镜。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透镜从物侧起依次由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光阑、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以及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组构成,当从广角端向望远端进行倍率变更时,以第一透镜组与第二透镜组的间隔变窄且第二透镜组与第三透镜组的间隔变宽的方式使所有透镜组沿着光轴移动,第一透镜组从物侧起依次由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11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12透镜、以及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3透镜构成,该变焦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因此能够获得全视场角充分宽、在从广角端到望远端的整个区域中确保Fno.比较明亮、并且全长较短而适于小型化的变焦透镜。1.75<ndave<1.92…(1)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摄像装置具备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透镜,因此能够实现小型化,并且能够获得高画质的影像。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焦透镜(与实施例1共用)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变焦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的变焦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4的变焦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5的变焦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变焦透镜的各像差图(A~L)。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变焦透镜的各像差图(A~L)。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的变焦透镜的各像差图(A~L)。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4的变焦透镜的各像差图(A~L)。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5的变焦透镜的各像差图(A~L)。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的概要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图1所示的构成例与后述的实施例1的变焦透镜的结构共用。在图1中,左侧为物侧,右侧为像侧。另外,以实线示出倍率变更时移动的透镜组的概要的移动轨迹。如图1所示,该变焦透镜构成为,沿着光轴Z从物侧起依次由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G1、孔径光阑St、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G2、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G3、以及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组G4构成,当从广角端向望远端进行倍率变更时,以第一透镜组G1与第二透镜组G2的间隔变窄、且第二透镜组G2与第三透镜组G3的间隔变宽的方式使所有透镜组沿着光轴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孔径光阑St并非表示大小、形状,而表示光轴Z上的位置。在将该变焦透镜应用于摄像装置时,优选根据装配透镜的相机侧的结构,在光学系统与像面Sim之间配置玻璃罩、棱镜、红外线截止滤光片、低通滤光片等各种滤光片,因此图1中示出将假定了这些构件的平行平面板状的光学构件PP配置在透镜系统与像面Sim之间的例子。第一透镜组G1构成为,从物侧起依次由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11透镜L11、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12透镜L12、以及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3透镜L13构成,并且满足下述条件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变焦透镜及摄像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焦透镜从物侧起依次由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光阑、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以及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组构成,当从广角端向望远端进行倍率变更时,以所述第一透镜组与所述第二透镜组的间隔变窄且所述第二透镜组与所述第三透镜组的间隔变宽的方式使所有透镜组沿着光轴移动,所述第一透镜组从物侧起依次由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11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12透镜、以及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3透镜构成,所述变焦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1.75<ndave<1.92...(1)其中,ndave:所述第11透镜与所述第12透镜的d线的折射率的平均值,d线为波长587.6nm。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03.14 JP 2013-0515241.一种变焦透镜,其从物侧起依次由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光阑、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以及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组构成,所述变焦透镜的特征在于,当从广角端向望远端进行倍率变更时,以所述第一透镜组与所述第二透镜组的间隔变窄且所述第二透镜组与所述第三透镜组的间隔变宽的方式使所有透镜组沿着光轴移动,所述第一透镜组从物侧起依次由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11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12透镜、以及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3透镜构成,所述第二透镜组从物侧起依次由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21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22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23透镜、以及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24透镜构成,所述变焦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1.75<ndave<1.92...(1)其中,ndave:所述第11透镜与所述第12透镜的d线的折射率的平均值,d线为波长587.6n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2透镜的至少一个面为非球面,所述变焦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0.80<(r12f+r12r)/(r12f-r12r)<1.70...(2)其中,r12f:所述第12透镜的物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r12r:所述第12透镜的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焦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9.0<TLw/fw<12.5...(3)其中,TLw:从广角端的最物侧透镜面顶点到成像面为止的距离,fw:广角端的整个系统的焦点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焦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2.5<X2/fw<6.1...(4)其中,X2:从广角端到望远端为止的所述第二透镜组的移动量,fw:广角端的整个系统的焦点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组仅由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31透镜构成,该第31透镜的至少一个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田大雅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