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重机行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239453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4 1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起重机行走装置,它包括大车下横梁,所述的大车下横梁下侧左右两端设置有平衡梁A和平衡梁B,所述的大车下横梁下侧中部设置有固定杆,所述的固定杆顶端及平衡梁A和平衡梁B上侧面与大车下横梁下侧面间设置有弹簧轴,所述的固定杆左右两侧与平衡梁A和平衡梁B间设置有连接杆,所述的固定杆底部设置有稳定轮,所述的平衡梁A和平衡梁B下侧四个角均设置有水平导向轮,所述的平衡梁A和平衡梁B下侧左右两端设置有行走车轮,所述的靠外侧的行走车轮通过减速机连接有行走电机,所述的行走车轮和稳定轮下侧设置有大车轨道,总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防止偏斜、降低磨损、减震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起重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起重机行走装置
技术介绍
现在的起重机行走机构通常采用双轮缘车轮,轮缘的作用是导向和承受偏斜作用时的水平侧向力,但当起重机遇到车轮装配位置不当、导轨高低差过大等问题时,行走装置的车轮极易出现偏斜运行的情况,车轮和导轨间将出现较大的冲击,使得车轮和导轨出现严重的磨损,发生啃轨现象,因此一种能够有效抑制起重机发生啃轨的行走装置就很有实用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防止偏斜的起重机行走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起重机行走装置,它包括大车下横梁,所述的大车下横梁下侧左右两端设置有平衡梁A和平衡梁B,所述的大车下横梁下侧中部设置有固定杆,所述的固定杆顶端及平衡梁A和平衡梁B上侧面与大车下横梁下侧面间设置有弹簧轴,所述的固定杆左右两侧与平衡梁A和平衡梁B间设置有连接杆,所述的固定杆底部设置有稳定轮,所述的平衡梁A和平衡梁B下侧四个角均设置有水平导向轮,所述的平衡梁A和平衡梁B下侧左右两端设置有行走车轮,所述的靠外侧的行走车轮通过减速机连接有行走电机,所述的行走车轮和稳定轮下侧设置有大车轨道。所述的平衡梁A和平衡梁B关于大车下横梁中心位置轴对称。所述的平衡梁A和平衡梁B靠外侧设置有缓冲块。所述的行走电机外设置有护栏。所述的水平导向轮通过圆轴固定设置在平衡梁A和平衡梁B下侧面。所述的平衡梁A、平衡梁B上侧面与大车下横梁下侧面间的弹簧轴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的水平导向轮与大车轨道前后两侧面紧密接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在固定杆顶端及平衡梁A和平衡梁B上侧面与大车下横梁下侧面间设置弹簧轴,这样在行走过程中有效降低起重机与行走装置之间的震动,以免由于起重机自身的压力过大造成行走车轮的损坏,连接杆能够将平衡梁A和平衡梁B与固定杆连接固定,将行走机构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平衡梁A和平衡梁B上的水平导向轮与大车轨道前后两侧面紧密接触,有效的减轻了行走车轮轮缘与大车轨道之间的摩擦力,减轻了行走车轮的磨损,行走电机为行走车轮提供动力,护栏对行走车轮起防护作用,缓冲块能够减缓行走装置受到撞击后的损坏,总的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防止偏斜、降低磨损、减震效果好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起重机行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起重机行走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大车下横梁2、平衡梁A 3、平衡梁B 4、固定杆5、弹簧轴6、连接杆 7、稳定轮8、水平导向轮9、行走车轮10、减速机 11、行走电机12、大车轨道13、缓冲块14、护栏15、圆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起重机行走装置,它包括大车下横梁I,所述的大车下横梁I下侧左右两端设置有平衡梁A2和平衡梁B3,所述的大车下横梁I下侧中部设置有固定杆4,所述的固定杆4顶端及平衡梁A2和平衡梁B3上侧面与大车下横梁I下侧面间设置有弹簧轴5,所述的固定杆4左右两侧与平衡梁A2和平衡梁B3间设置有连接杆6,所述的固定杆4底部设置有稳定轮7,所述的平衡梁A2和平衡梁B3下侧四个角均设置有水平导向轮8,所述的平衡梁A2和平衡梁B3下侧左右两端设置有行走车轮9,所述的靠外侧的行走车轮9通过减速机10连接有行走电机11,所述的行走车轮9和稳定轮7下侧设置有大车轨道12。本技术在使用时:固定杆顶端及平衡梁A和平衡梁B上侧面与大车下横梁下侧面间设置弹簧轴,这样在行走过程中有效降低起重机与行走装置之间的震动,以免由于起重机自身的压力过大造成行走车轮的损坏,连接杆能够将平衡梁A和平衡梁B与固定杆连接固定,将行走机构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平衡梁A和平衡梁B上的水平导向轮有效的减轻了行走车轮轮缘与大车轨道之间的摩擦力,减轻了行走车轮的磨损,行走电机为行走车轮提供动力,总的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防止偏斜、降低磨损、减震效果好的优点。实施例2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起重机行走装置,它包括大车下横梁I,所述的大车下横梁I下侧左右两端设置有平衡梁A2和平衡梁B3,所述的大车下横梁I下侧中部设置有固定杆4,所述的固定杆4顶端及平衡梁A2和平衡梁B3上侧面与大车下横梁I下侧面间设置有弹簧轴5,所述的固定杆4左右两侧与平衡梁A2和平衡梁B3间设置有连接杆6,所述的固定杆4底部设置有稳定轮7,所述的平衡梁A2和平衡梁B3下侧四个角均设置有水平导向轮8,所述的平衡梁A2和平衡梁B3下侧左右两端设置有行走车轮9,所述的靠外侧的行走车轮9通过减速机10连接有行走电机11,所述的行走车轮9和稳定轮7下侧设置有大车轨道12。所述的平衡梁A2和平衡梁B3关于大车下横梁I中心位置轴对称。所述的平衡梁A2和平衡梁B3靠外侧设置有缓冲块13。所述的行走电机11外设置有护栏14。所述的水平导向轮8通过圆轴15固定设置在平衡梁A2和平衡梁B3下侧面。所述的平衡梁A2、平衡梁B3上侧面与大车下横梁I下侧面间的弹簧轴5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的水平导向轮8与大车轨道12前后两侧面紧密接触。本技术在使用时:固定杆顶端及平衡梁A和平衡梁B上侧面与大车下横梁下侧面间设置弹簧轴,这样在行走过程中有效降低起重机与行走装置之间的震动,以免由于起重机自身的压力过大造成行走车轮的损坏,连接杆能够将平衡梁A和平衡梁B与固定杆连接固定,将行走机构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平衡梁A和平衡梁B上的水平导向轮与大车轨道前后两侧面紧密接触,有效的减轻了行走车轮轮缘与大车轨道之间的摩擦力,减轻了行走车轮的磨损,行走电机为行走车轮提供动力,护栏对行走车轮起防护作用,缓冲块能够减缓行走装置受到撞击后的损坏,总的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防止偏斜、降低磨损、减震效果好的优点。【主权项】1.一种起重机行走装置,它包括大车下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车下横梁下侧左右两端设置有平衡梁A和平衡梁B,所述的大车下横梁下侧中部设置有固定杆,所述的固定杆顶端及平衡梁A和平衡梁B上侧面与大车下横梁下侧面间设置有弹簧轴,所述的固定杆左右两侧与平衡梁A和平衡梁B间设置有连接杆,所述的固定杆底部设置有稳定轮,所述的平衡梁A和平衡梁B下侧四个角均设置有水平导向轮,所述的平衡梁A和平衡梁B下侧左右两端设置有行走车轮,所述的靠外侧的行走车轮通过减速机连接有行走电机,所述的行走车轮和稳定轮下侧设置有大车轨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起重机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衡梁A和平衡梁B关于大车下横梁中心位置轴对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起重机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衡梁A和平衡梁B靠外侧设置有缓冲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起重机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走电机外设置有护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起重机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平导向轮通过圆轴固定设置在平衡梁A和平衡梁B下侧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起重机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衡梁A、平衡梁B上侧面与大车下横梁下侧面间的弹簧轴数量至少为两个。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起重机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平导向轮与大车轨道前后两侧面紧密接触。【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起重机行走装置,它包括大车下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起重机行走装置,它包括大车下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车下横梁下侧左右两端设置有平衡梁A和平衡梁B,所述的大车下横梁下侧中部设置有固定杆,所述的固定杆顶端及平衡梁A和平衡梁B上侧面与大车下横梁下侧面间设置有弹簧轴,所述的固定杆左右两侧与平衡梁A和平衡梁B间设置有连接杆,所述的固定杆底部设置有稳定轮,所述的平衡梁A和平衡梁B下侧四个角均设置有水平导向轮,所述的平衡梁A和平衡梁B下侧左右两端设置有行走车轮,所述的靠外侧的行走车轮通过减速机连接有行走电机,所述的行走车轮和稳定轮下侧设置有大车轨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矿山起重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