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温反应釜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236220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3 1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恒温反应釜系统,包括收集罐和至少一个恒温反应釜,恒温反应釜均通过公供管连通至收集罐,恒温反应釜包括釜体和环绕在釜体外壁上的控温夹套,控温夹套与釜体外壁之间构成交换空间,控温夹套上开设有连通交换空间的进口和出口,公供管路的启闭受控于公供管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通过交换空间中的水温与反应釜内的温度进行热交换,使反应釜内的温度保持相对恒定,以防止菌液结块;再者,生物化肥产量较大通常是配套有多个反应釜,在保证反应釜不会堵塞后,通过一根公供管与多个反应釜连通就可以实现菌液的收集,无须布置各反应釜到收集罐的管路以及减少收集罐的接口数量,降低了布线以及加工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反应釜,具体讲是涉及一种恒温反应釜,其属于化工反应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反应釜是化工厂常用的一种反应设备,其主要是通过电动机带动搅拌轴来搅拌反应物使其充分反应以获得所需要的物质。随着化工领域的不断发张,人们对化工产品的生产成品和化工产品的精度都提高了更高的要求,相应人们对化工反应中的重要设备反应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普遍使用的反应釜,其通过持续加热的方式实现长时间恒温保温,浪费能源,加大生产成品,当反应釜内反应物需要冷却时,只能采用自然冷却的方法,加长了反应物生产的时间,降低了生产效率。再者,反应釜在反应结束后需要通过压力或者倾倒地方式将反应釜内的物料排出至外部。在生物化肥制造过程中所使用的反应釜通常是较大的,基座嵌合在地板之下的,因此采用倾倒的方式排出反应釜中的菌液是无法实现的。而采用压力的方式来排出反应釜中的菌液同样是不方便的,其主要原因在于,生物化肥的反应釜通常是用以菌液的培养,菌液相对潮湿具有粘性,在温度变化的过程中,十分容易结成块状,或者沾粘在反应釜的内壁上。一方面会造成菌液附着在反应釜内壁,另一方面结块的菌液容易堵塞出料用的管路。上述问题尤其的出现在生物化肥的培养过程中,其主要是因为,生物化肥的培养通常是配套有多个反应釜,反应釜中的菌液通常会汇聚到一起以便于储备,而结块的菌液则会导致管道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流体控温,便于菌液排出的恒温反应釜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恒温反应釜系统,包括收集罐和至少一个恒温反应釜,所述恒温反应釜均通过公供管连通至收集罐,所述恒温反应釜包括釜体和环绕在釜体外壁上的控温夹套,所述控温夹套与釜体外壁之间构成交换空间,所述控温夹套上开设有连通交换空间的进口和出口,所述公供管路的启闭受控于公供管阀。优选地,所述恒温反应釜至少有两个,所述恒温反应釜分别通过各自的公供支管连通至公供管,所述公供支管的启闭均受控于各自的公供支管阀,所述公供管具有第三管口,所述公供管的第三管口通过气管连通至气洗装置的输出端,所述第三管口位于所述公供管阀和所述公供支管之间。优选地,所述气洗装置为喷气泵或者抽气泵。 优选地,所述恒温反应釜的进口均通过供水管连通至供水装置。优选地,包覆在所述控温夹套内的釜体外壳具有凹凸蜂窝状结构,以扩增釜体内部和交换空间的热交换面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主要通过交换空间中的水温与反应釜内的温度进行热交换,使反应釜内的温度保持相对恒定,以防止菌液结块;再者,生物化肥产量较大通常是配套有多个反应釜,在保证反应釜不会堵塞后,通过一根公供管与多个反应釜连通就可以实现菌液的收集,无须布置各反应釜到收集罐的管路以及减少收集罐的接口数量,降低了布线以及加工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恒温反应釜系统实施例的系统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恒温反应釜系统实施例子反应釜结构图;图3为图2的局部剖视图。附图标注:1、子反应釜;11、公供支管;111、公供支阀;2、公供管;21、公供管阀;3、气管;4、控温夹套;5、凹凸蜂窝结构。【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3对本技术恒温反应釜系统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一种恒温反应釜系统,包括作为收集罐的母反应釜和三个子反应釜1,子反应釜I均通过公供管2连通至母反应釜,子反应釜I包括釜体和环绕在釜体外壁上的控温夹套4,控温夹套4与釜体外壁之间构成交换空间,控温夹套4上开设有连通交换空间的进口和出口,公供管2路的启闭受控于公供管阀21。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施例在反应Il内通入菌液后,关闭反应Il和公供管阀21,同时,由进口向交换空间中供入所需温度的流体(以下均以水为导热媒介),使反应釜的内部温度维持恒定。一方面,保证了反应釜内反应的顺利进行,以排除温度变化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保持反应釜内的温度恒定,防止反应釜内的菌液结块。在反应釜内反应结束后,向反应釜内施加压力,并开启公供管阀21,使菌液由公供管2进入至母反应釜。当然,优选地使用方式是依次对各个反应釜施加压力,以顺次地排出各个反应釜中的菌液,防止公供管2堵由于进入过多的菌液堵塞。优选地,子反应釜I至少有两个,子反应釜I分别通过各自的公供支管11连通至公供管2,公供支管11的启闭均受控于各自的公供支阀111,优选地,公供管2具有第三管口,公供管2的第三管口通过气管3连通至气洗装置的输出端,第三管口位于公供管阀21和公供支管11之间。那么,在同时增压各反应釜时,各反应釜内的菌液经过公供支管11后进入公供管2。同时,由于菌液通常具有粘性,极易的沾粘在公供管2、公供支管11的内壁上,也会沾粘在反应釜和母反应釜的内壁上。通过本实施例的气洗装置可以对菌液沾粘的问题进行很好的解决,具体如下:1、关闭所有公供支阀111,开启公供管阀21 ;开启气洗装置,气体经公供管2进入至母反应釜,高压的气体对公供管2和母反应釜进行清洗。2、开启选定的公供支阀111,关闭公供管阀21 ;开启气洗装置,气体经公供支管11进入至反应釜,高压的气体对公供支管11和母反应釜进行清洗。本实施例仅仅通过高速流通的气流即可以将附着的菌液吹散,因此气洗装置选用喷气泵或者抽气泵均可,此处不作限定。子反应釜I的进口均通过供水管连通至供水装置。所有的子反应釜I均通过同一供水装置供水,保持各反应釜的交换空间中的水温一致,继而确保各反应釜内的温度一致,排出产品的质量偏差。包覆在控温夹套4内的釜体外壳具有凹凸蜂窝状结构,以扩增釜体内部和交换空间的热交换面积。进一步地,接触面积扩张结构为蜂窝凹凸结构5。通过上述结构设计通过接蜂窝凹凸结构进一步地增强了水与釜体内的热交换面积,保证在水流经过容纳空间的过程中,热交换效率更高。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恒温反应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罐和至少一个恒温反应釜,所述恒温反应釜均通过公供管连通至收集罐,所述恒温反应釜包括釜体和环绕在釜体外壁上的控温夹套,所述控温夹套与釜体外壁之间构成交换空间,所述控温夹套开设有连通交换空间的进口和出口,所述公供管的启闭受控于公供管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反应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反应釜至少有两个,所述恒温反应釜分别通过各自的公供支管连通至公供管,所述公供支管的启闭均受控于各自的公供支管阀,所述公供管具有第三管口,所述公供管的第三管口通过气管连通至气洗装置的输出端,所述第三管口位于所述公供管阀和所述公供支管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恒温反应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洗装置为喷气泵或者抽气泵。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恒温反应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反应釜的进口均通过供水管连通至供水装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反应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覆在所述控温夹套内的釜体外壳具有凹凸蜂窝状结构,以扩增釜体内部和交换空间的热交换面积。【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恒温反应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罐和至少一个恒温反应釜,所述恒温反应釜均通过公供管连通至收集罐,所述恒温反应釜包括釜体和环绕在釜体外壁上的控温夹套,所述控温夹套与釜体外壁之间构成交换空间,所述控温夹套开设有连通交换空间的进口和出口,所述公供管的启闭受控于公供管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双龙阿姆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