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机的印刷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3509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标签机的印刷机构,配置于标签机内部,对标签纸进行条形码印刷,其特征在于此印刷机构包括:    一输出单元,其表面上具有落差形态的第一接合面及第二接合面,该第二接合面上配置有一连接端口;    一底板,配置于上述第二接合面上;    一固定板,配置于上述第一接合面;    一座体,组接上述固定板后,组装于标签机的上盖内部;    其中,上述输出单元与底板及固定板组接,再通过固定板与座体组装。(*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标签机的印刷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标签机的印刷机构,特别是一种易于安装、拆卸更换的印刷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有许多商品包装上皆有条形码图案的扫描区,此条形码图案在条形码机扫描读取后,即可得知商品货号及价格。而以往条形码图案显示方法大致可以区分二种形态,第一种是直接印刷于商品包装上,也就是在商品包装印刷外表图案时,同时将条形码图案印刷于商品上。第二种是利用标签机直接将条形码图案印刷于标签纸上,然后再将印有条形码图案的标签纸贴于商品后,只需利用条形码机扫描后,即可得知商品货号及价格。上述所提到的标签机可依业者所需自行印制不同货号及价格的条形码图案于标签纸上,以便贴于不同商品包装。由于条形码在印制时,先将标签纸置放于标签机内部,在标签机内部的输送机构输送标签纸至印刷机构时,印刷机构即对标签纸上印刷条形码图案,在条形码图案印刷完成后即输出,业者即可将印有条形码图案的标签纸贴于商品上。但是,标签机内部的印刷机构经过长时间印刷使用时,印刷机构的输出单元内部的碳粉或墨水耗尽时,业者必须更换新的输出单元(墨粉盒或墨水匣),或者标签纸上所印刷的条形码图案模糊不清或晕开,或印坏时,业者必须将输出单元拆下清理。由于以往标签机内部印刷机构不易拆卸,导致不易更换或清理输出单元,然而在清理或更换新的输出单元时,使用者也不易将输出单元再安装至印刷机构上,造成使用者更换及清理上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标签机的印刷机构,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的标签机的印刷机构,配置于标签机内部,对标签纸进行条形码印刷,其特征在于此印刷机构包括:一输出单元,其表面上具有落差形态的第一接合面及第二接合面,该第二接合面上配置有一连接端口;一底板,配置于上述第二接合面上;一固定板,配置于上述第一接合面:一座体,组接上述固定板后,组装于标签机的上盖内部;籍此,上述输出单元与底板及固定板组接,再通过固定板与座体组装后,形成易于安装、拆卸于标签机内部的印刷机构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印刷机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的印刷机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标签机与印刷机构组装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标签机与印刷机构组装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侧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输出单元1;第一接合面11;第二接合面12;接合孔111、122、442;连接端口121、81;底板2;抵掣部21;延伸部22;弯折部23、23′、31;锁固件24、24′、33、52;孔25、25′、34、53;缺口26、35、45;固定板3;凸部32、54;组接部36;座体4;底座41;延伸臂42、42′;扣接部421、422、421′、422′;定位部43、43′、441;落差空间44;补强板5;定位孔51;弹性组件6;标签机7;上盖71;安装区72;接合槽73、73′;传输线8;标签纸9。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本技术的印刷机构外观立体及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标签机的印刷机构是于标签机(图中未示)上的印刷机构,此印刷机构包括:一输出单元1,一配置于前述输出单元1上的底板2,一配置于前述输出单元1上的固定板3,一与前述固定板3组装的座体4,一配置于前述座体4上的补强板5,以及一配置于前述固定板3与补强板5间的弹性组件6,在前述座体4在与各组件组装后,藉座体让-->印刷机构可快速、轻易安装或拆离于标签机的上盖,以便使用者轻易更换、安装或拆离印刷机构。上述的输出单元1是一具有输出碳粉或墨水的印刷头,其表面上具有落差形态的第一接合面11及第二接合面12,而在第一接合面11上具有复数个与固定板3固接的接合孔111,另于第二接合面12上配置由USB所构成的连接端口121,此连接端口121与标签机上盖内部传输线的USB连接端口(图中未示)连接,透过此传输线在讯号输出至输出单元1时,即可对标签纸(图中未示)进行条形码印刷;前述连接端口121两侧的第二接合面12上具有复数个与底板2固接的接合孔122;该底板2配置于上述输出单元1的第二接合面12上,其上前端具有一微微翘起而顶掣于输出单元1底部的抵掣部21,此抵掣部21承接有一延伸部22,此延伸部22上承接有一相对称且包覆于输出单元1的第二接合部12上的弯折部23、23′,并于两弯折部23、23′上各具有一供锁固件24、24′穿过的孔25、25′,致使锁固件24、24′锁固于上述第二接合面12的接合孔122上,同时在前述两弯折部23、23′间形成有一缺口26,在底板2与输出单元1组接时,此缺口26可供避开输出单元1的连接端口121;该固定板3配置于上述输出单元1的第一接合面11上,其上前端具有一包覆于第一接合面11上的弯折部31,且于表面上具有一凸部32,此凸部32两侧各具有一供锁固件33穿过的孔34,可将锁固件33锁接于第一接合面11的接合孔111上;此外,于固定板3上具有一缺口35,在固定板3与输出单元1组装后,该缺口35可供避开输出单元1的连接端口121;于固定板的两自由端上各具有一组接部36,在固定板3与输出单元1组接后,此组接部36可供固定板3与座体4组接;该座体4组接于标签机的上盖上,其上具有一底座41,该底座41两自由端上各承接有一延伸臂42、42′,此延伸臂42、42′的厚实部上各开设有一对不同向的扣接部421、422、421′、422′,前述的座体4与标签机上盖组接时,利用扣接部421、421′扣接于上盖内部,而在固定板3与座体4组接时,利用的扣接部422、422′扣接固定板3,同时固定板3上的组接部36也组接于延伸臂的定位部43、43′上,使固定板3能稳固组接于座体4上;另外,于前述延伸臂42、42′与底-->座41间形成有一落差空间44,此空间44上具有复数个定位部441及接合孔442,以及一避开弹性组件6的缺口45;该补强板5配置于上述落差空间44中,其上具有复数个定位于上述定位部441的定位孔51,以及供锁固件52穿过的孔53,致使锁固件52锁接于上述的接合孔442上;另外,于补强板5的另一面上设有一凸部54,此凸部54用以组接弹性组件6;该弹性组件6可由弹簧、簧片、橡胶的任一种构成,此弹性组件6一端组接于上述补强板5的凸部54上,并穿过底座41的缺口45,致使另一端组接于固定板3的凸部32上,在印刷过程中弹性组件6本身的弹力致使输出单元1能够贴近标签纸印刷,让印刷完成的条形码较清楚明显。藉由前述构成易于安装、拆卸的标签机印刷机构。图3、图4分别是本技术的标签机与印刷机构组装状态及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所示:在输出单元1、底板2、固定板3组装后,再通过固定板3与座体4组接,同时在座体4与补强板5组时,先将弹性组件6配置于固定板3与补强板5间,再将补强板5组装于座体4上。在上述印刷机构组装完成后,将标签机7上盖71打开后,该上盖71前端具有一安装区72,此安装区72延伸出一传输线8,此传输线8上连接有一USB连接端口81,此连接端口81与输出单元1的USB连接端口121连接后,利用座体4两侧的扣接部421、421′扣接于安装区72两侧的接合槽73、73′,在标签机7所接受到的印刷信号将传输至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标签机的印刷机构,配置于标签机内部,对标签纸进行条形码印刷,其特征在于此印刷机构包括:一输出单元,其表面上具有落差形态的第一接合面及第二接合面,该第二接合面上配置有一连接端口;一底板,配置于上述第二接合面上;一固定板,配置于上述第一接合面;一座体,组接上述固定板后,组装于标签机的上盖内部;其中,上述输出单元与底板及固定板组接,再通过固定板与座体组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机的印刷机构,其中,该输出单元为输出碳粉的印刷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机的印刷机构,其中,该输出单元为输出墨水的印刷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机的印刷机构,其中,该第一、二接合面上设有复数接合孔。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机的印刷机构,其中,该连接端口为USB连接端口。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机的印刷机构,其中,该底板前端具有一抵掣部,此抵掣部承接有一延伸部,该延伸部上承接有一相对称且包覆于第二接合部上的两弯折部,并于两弯折部上各具有一孔。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标签机的印刷机构,其中,该两弯折部间形成有一缺口。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机的印刷机构,其中,该固定板前端具有一弯折部,且表面上具有一凸部,此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正成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