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锦灿专利>正文

抛弃式立体图案转印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3449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印模具,特别涉及一种抛弃式立体图案转印模具,其主要是在一模具主体的一表面上依设计的图案凿设有至少一成形凹槽,并于成形凹槽内填注一可形成一立体图案的图案层;图案层的表面再固设一黏合层,可于模具主体置放在一受印物上时,经由一加热加压的程序,可使模具主体与受印布料脱离,而图案层留下并与布料黏合,至此所述耐热主体层即可予以抛弃,通过耐热主体层的可抛弃式设计而不用考虑转印模具的耐用度,材料种类或转印加工地点,因此,不仅可节省受印布料因转印加工程序而浪费的转运时间及资源,且又可因为转运模具的制作方便性而增加转印立体图案的种类变化。(*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抛弃式立体图案转印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转印模具,特别涉及一种抛弃式立体图案转印模具,不仅可节省受印物因转印加工程序而浪费的转运时间及资源,且又可因为转印模具的制作方便性而增加转印立体图案的类型多样性。
技术介绍
现有立体图案转印模具,主要是利用金属依据预先所设计的图案而制成转印模具,在模具的压印面形成预设的图案凹洞,并将可形成立体图案的材质填设于图案凹洞内,并于其表面设置一黏合层。当欲实施转印时,将所述转印模具的压印面朝向一受印布料,并对所述转印模具经一加热加压程序后,即可使所述图案层与布料黏合,再将所述转印模具与图案层分离而得到一表面有立体图案的布料。上述现有的立体图案转印模具虽然可达到在一布料表面形成一立体图案,但以往所使用的转印模具,为了可延长其使用寿命,通常选用材质硬度及传热效果较佳的金属物质,如此,不仅在立体图案制作上较为繁琐及困难,且因此也限制了立体图案的种类多样性,而不利于产品的市场选择性。由于转印模具的制作成本昂贵、制作困难,因此一般的作业方式是将布料运往特定的转印工厂以进行转印加工程序,而如此将大幅增加制作时所需的时间及资源。另外,由于转印模具的贵重及制作困难性,因此布料的立体图案一般是在出厂前即已完成转印程序,而无法提供消费者可自行选择立体图案及种类制作的空间,不具使用方便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抛弃式立体图案转印模具,不仅可于布料上印出拥有明显边缘的立体图案,且可减少模具运送的成本,尚可提升产-->产品的变化性。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抛弃式立体图案转印模具,通过其转印模具可抛弃式的特性,不仅可降低转印模具在制作时的困难度及制作成本,且可大幅增加转印模具的种类及市场可选择性。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抛弃式立体图案转印模具,通过可抛弃式转印模具的运输便利性,而可将转印模具直接提供给布料商或消费者购买使用,不仅可节省转印布料在转印程序中所必须浪费的时间及资源,且可方便消费者选择自己喜欢的立体图案种类而自行制作,并拓展不同种类的消费商机。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抛弃式立体图案转印模具,通过模具主体采用一可经环境自然分解的材质,以确保所述转印模具使用后的处理不会影响环境,进而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抛弃式立体图案转印模具,其主要构造是包括有:一模具主体;至少一成形凹槽,凿设于所述模具主体的一表面;一图案层,填设于所述成形凹槽中;及一黏合层,用以将所述图案层黏合于一受印物;其中,所述图案层与黏合层之间设有一中间介质层,可强化黏合层与图案层的结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构造截面图;图2为本技术如图1所示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如图1所示实施例所转印成品的截面图;图4为本技术如图1所示实施例所转印成品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构造截面图。附图标记说明:21模具主体;213压印面;217分割槽;23图案层;237中间介质层;25加韧层;27黏合层;31受印物;35离形层。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参阅图1,是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构造截面图。如图-->所示,本技术抛弃式立体图案转印模具的主要构造是包括有一模具主体21、至少一成形凹槽、一图案层23及一黏合层27。其中,所述模具主体21是以可承受在转印立体图案程序时所需的工作温度及工作压力的材质制作;其一表面可定义为一压印面213。成形凹槽是依据所设计的产品图样设置于所述模具主体21的压印面213。在所述成形凹槽内填注一预设的材质,即可形成一图案层23。在图案层23的表面涂布一界面活性剂,形成一中间介质层237,再于所述中间介质层237的表面设置一黏合层27。可在一加热加压的转印程序后,利用所述黏合层27将图案层23黏附于受印物(如布料等)上,成为一转印的立体图案。在本实施例中,模具主体21是以可经环境自然分解的环保材料制作为较佳,例如聚合物等环保材质。于模具主体21的成形过程中,融熔状态的聚合物在成形过程中,例如射出成型或金属模翻制等,由流动温度下降到室温固化时,常会有应力产生,导致模具主体21整体的平整度丧失,进而影响转印的准确度。为了避免因应力而导致变形,及加强模具主体21于压印过程中对压力及高温的耐受程度,可于模具主体21压印面213以外的其余表面,以不织布或金属网等材质增设一加韧层25,藉以强化模具主体21整体对于应力、压力及高温的承受能力。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金属转印模具,本技术利用聚合物材质制作模具主体21,不论在制作成本上或是制造过程的便利性,皆较现有技术具有更佳的市场竞争性,同时也更适用于产品的多样性与大量制造。且,由于本技术的模具主体21是设计为一使用后可抛弃式,因此亦可轻易更换成形凹槽的设计或图案层23的材质种类,可大幅增加立体图案的多样性。另外,所述模具主体21是为可经环境自然分解的环保材质,即使经使用后即弃置,亦不会造成环境方面的危害。本技术的抛弃式立体图案转印模具,于制作完成后,即可直接提供给布料商、成衣厂商或个人消费者使用。厂商或个人消费者,只需利用简易的加热加压工具,例如熨斗,即可将立体图案转印在所需加印的物品上。较诸以往需将布料、成衣或其它物品运送到转印工厂,再使用特殊的转印机具与模具进行立体图案的转印,不论在成本方面、制作所需时间、制作流程的-->弹性与资源的运用等等,利用本技术的技术都可达到相当可观的优势。其次,请参阅图2,是本技术如图1所示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模具主体21是可利用射出成型或是金属模翻制方式制造。大量制造时,可将多个转印模具一并制造,令多个模具主体21结合于同一平面上,各模具主体21分别以分离槽217相互分隔,可利于大量制作并方便拆分,方便转印于同一布料的数个不同区域或转印于不同布料上,可以提高产品的多样性及组合性。再者,请参阅图3及图4,是分别为本技术如图1所示实施例的转印成品截面图及立体图;并请参考图1。当所述模具主体21及所填注的图案层23、中间介质层237与黏合层27经过一加热加压程序完成后,所述黏合层27与一布料31黏合,此时将模具主体21剥离,留下图案层23、中间介质层237及黏合层27,即可形成依预先设计的立体图案于所述布料31的表面,而成为一可展现立体图案的布料31。最后,请参阅图5,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构造截面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主要构造与前述的实施例大致相同,然而,所述图案层23与模具主体21的成形凹槽间尚可增设一离型层35,可防止图案层23黏合于模具主体21而无法脱离的情形。当所述转印模具主体经过一加热加压程序后,黏合层27与布料31表面黏合,可通过离型层35的作用,而使得图案层23、中间介质层237及黏合层27与模具主体21分离,留下图案层23、中间介质层237及黏合层27,形成预先所设计的立体图案于所述布料31的表面。在本技术中,图案层23是可选择以热融胶、环氧树脂、硅胶及其组合式的其中之一种材质制作。黏合层27则可以热融胶、黏合剂等具黏着性的物质制作。由于在制作的实务经验中,图案层23与黏合层27甚至中间介质层237之间常有假黏合的情形发生。即于制作过程或转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抛弃式立体图案转印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模具主体;    至少一成形凹槽,凿设于所述模具主体的一表面;    一图案层,填设于所述成形凹槽中;    一黏合层,将所述图案层黏合于一受印物;    其中,所述图案层与黏合层之间设有一中间介质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抛弃式立体图案转印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模具主体;至少一成形凹槽,凿设于所述模具主体的一表面;一图案层,填设于所述成形凹槽中;一黏合层,将所述图案层黏合于一受印物;其中,所述图案层与黏合层之间设有一中间介质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弃式立体图案转印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主体是为一可经环境自然分解的环保材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抛弃式立体图案转印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经环境自然分解的环保材质是为一聚合物。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弃式立体图案转印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主体是采用射出成型或金属模翻制的方式制作。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弃式立体图案转印模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锦灿
申请(专利权)人:王锦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