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金明专利>正文

管式兰藻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33344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2 1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运行维护方便、兰藻去除效率高且不会对水体形成再次污染的管式兰藻分离器,它包括具有多个出水管且出水管上设置有阀门的储水箱,底座,通过弹性支腿支撑于底座上的机架,固定设置于机架上的振动电机,至少一根倾斜固定设置于机架的过滤管,设置于过滤管内的筒状的过滤网,以及一对一连接水箱出水管及过滤管较高端的软管;所述弹性支腿为两段并通过弹性部件连接,所述过滤管下部的壁面设置有出水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兰藻分离效果好,脱水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体净化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使用方便的管式兰藻分离器
技术介绍
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兰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大规模的兰藻爆发,被称为“绿潮”。绿潮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更为严重的是,兰藻中有些种类(如微囊藻)还会产生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简称MCs),大约50%的绿潮中含有大量MCs,MCs除了直接对鱼类、人畜产生毒害之外,也是肝癌的重要诱因。为防止水体大面积污染,对城市居民用水以及湖泊养殖造成影响,需对水体中的兰藻进行清理。目前最为常用的兰藻处理方法为化学法,即在含有兰藻的水体中投放絮凝剂来吸附兰藻,此方法设备投资大,占地大,工艺线路长,成本高,絮凝剂中含有大量重金属会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投资运行成本低,运行维护方便,兰藻去除效率高且不会对水体形成再次污染的管式兰藻分离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管式兰藻分离器,其包括具有多个出水管且出水管上设置有阀门的储水箱,底座,通过弹性支腿支撑于底座上的机架,固定设置于机架上的振动电机,至少一根倾斜固定设置于机架的过滤管,设置于过滤管内的筒状的过滤网,以及一对一连接水箱出水管及过滤管较高端的软管;所述弹性支腿为两段并通过弹性部件连接,所述过滤管下部的壁面设置有出水孔。优选的是,所述过滤网临近过滤管较高端的一端通过弹性环固定于过滤管内。优选的是,位于过滤管较低端的支腿与机架铰接,位于过滤管较高端的支腿采用升降结构。优选的是,所述软管的两端采用快速接头分别与水箱出水管和过滤管连接。优选的是,所述过滤网的目数为200-300目。优选的是,所述过滤网由尼龙制成。优选的是,所述过滤管上的出水孔部分与过滤管为分体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兰藻分离效果好,脱水率高,设备机动性强,能耗低,维修方便。设备的倾角,过滤管的长度、管数,以及振动频率可根据兰藻的浓度、脱水率、分离量适当调整,可完全替代现有的化学法。其运行成本低,不会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适合湖泊、河流等水体兰藻的治理。【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过滤管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2的左视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3所示的管式兰藻分离器,其包括具有多个出水管I且出水管I上设置有阀门2的储水箱3,底座4,通过弹性支腿5支撑于底座4上的机架6,固定设置于机架6上的振动电机7,至少一根倾斜固定设置于机架6的过滤管8,设置于过滤管8内的筒状的过滤网9,以及一对一连接水箱出水管I及过滤管8较高端的软管10 ;所述弹性支腿5为两段并通过弹性部件11连接,弹性部件11可以为弹簧或者弹性套筒,所述过滤管8下部的壁面设置有出水孔。其中,所述过滤网9临近过滤管8较高端的一端通过弹性环12固定于过滤管8内,弹性环12为开口环,使用时将其压缩至直径变小后放入过滤管,然后释放外力使弹性环在自身张力作用下张开,直径变大,将过滤网压紧在过滤管内壁上。 其中,位于过滤管8较低端的支腿与机架6铰接,位于过滤管8较高端的支腿采用升降结构,升降结构优选采用螺纹升降结构,如花篮螺母形式的升降结构,通过调节升降结构,实现机架及过滤管倾角的调节。所述软管10的两端优选采用快速接头分别与水箱出水管I和过滤管8连接,便于设备的快速拆装。所述过滤网9的目数为200-300目,优选采用尼龙制成。显然,所述过滤管8上的出水孔部分与过滤管8也可以是分体结构,通过螺栓、铆钉等进行连接。使用时,通过水泵将含有兰藻的水体抽入储水箱,然后打开储水箱相应出水管上的阀门,使含有兰藻的水体进入过滤网,从过滤网过滤后的水从过滤管上的出水孔排出,兰藻则在振动电机的振动作用下,到达过滤管另一端(较低端)排出。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兰藻分离效果好,脱水率高,设备机动性强,能耗低,维修方便。设备的倾角,过滤管的长度、管数,以及振动频率可根据兰藻的浓度,脱水率、分离量适当调整,可完全替代现有的化学法。其运行成本低,不会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适合湖泊、河流等水体兰藻的治理。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管式兰藻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多个出水管且出水管上设置有阀门的储水箱,底座,通过弹性支腿支撑于底座上的机架,固定设置于机架上的振动电机,至少一根倾斜固定设置于机架的过滤管,设置于过滤管内的筒状的过滤网,以及一对一连接水箱出水管及过滤管较高端的软管;所述弹性支腿为两段并通过弹性部件连接,所述过滤管下部的壁面设置有出水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兰藻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临近过滤管较高端的一端通过弹性环固定于过滤管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兰藻分离器,其特征在于:位于过滤管较低端的支腿与机架铰接,位于过滤管较高端的支腿采用升降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兰藻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的两端采用快速接头分别与水箱出水管和过滤管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兰藻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的目数为200-300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兰藻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由尼龙制成。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兰藻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管上的出水孔部分与过滤管为分体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运行维护方便、兰藻去除效率高且不会对水体形成再次污染的管式兰藻分离器,它包括具有多个出水管且出水管上设置有阀门的储水箱,底座,通过弹性支腿支撑于底座上的机架,固定设置于机架上的振动电机,至少一根倾斜固定设置于机架的过滤管,设置于过滤管内的筒状的过滤网,以及一对一连接水箱出水管及过滤管较高端的软管;所述弹性支腿为两段并通过弹性部件连接,所述过滤管下部的壁面设置有出水孔。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兰藻分离效果好,脱水率高。【IPC分类】E02B15/10【公开号】CN204715328【申请号】CN201520354935【专利技术人】杨金明 【申请人】杨金明【公开日】2015年10月21日【申请日】2015年5月28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式兰藻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多个出水管且出水管上设置有阀门的储水箱,底座,通过弹性支腿支撑于底座上的机架,固定设置于机架上的振动电机,至少一根倾斜固定设置于机架的过滤管,设置于过滤管内的筒状的过滤网,以及一对一连接水箱出水管及过滤管较高端的软管;所述弹性支腿为两段并通过弹性部件连接,所述过滤管下部的壁面设置有出水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金明
申请(专利权)人:杨金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