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贴面的预制凹槽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14707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15 2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有贴面的预制凹槽板。所述凹槽板包括:带有第一贴面和第二贴面、混凝土层的基体,以及由两个贴面形成侧壁的端部凹槽。所述凹槽板还可进一步包括:第一内壁板和第二内壁板,分别附着于所述第一贴面和所述第二贴面,并形成所述端部凹槽的内侧壁。所述凹槽板基体可采用轻骨料混凝土构成,其中还可填加有纤维材料。由于贴面的构造,所述凹槽板的成型工艺简便,还改进了墙面的功能特性;另外在设置有内壁板的情形,也使得凹槽的成型工艺非常灵活、简便,同时还提高了凹槽的强度,避免在搬运和安装过程中凹槽部位因冲撞或挤压而遭破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构件及其建造
,涉及用于建筑施工的预制构件,尤其是一种带有贴面的预制凹槽板及其成型技术。
技术介绍
在建筑结构工程中会用到各种建筑构件,其中包括建筑模板。传统的建筑模板属于临时性支护结构,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用的建筑模板结构,主要由面板、支撑结构和连接件三部分组成。然而传统模板施工往往需要多道工序,比如在现场支模板、固定模板,浇灌混凝土之后再拆模板等,从而现场用工多,施工工期长。当今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对模板的结构以及预制工艺,无论是在模板的结构性能还是制备和安装的合理性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建筑施工的需求,在建筑模板的构造以及材料等方面都需要不断的改进,使得模板的制备和施工在人力和物力上变得更为高效和合理。例如,先前设计的凹槽板由于凹槽的结构特点,在预制成型和脱模过程中对模具的设置和操作工艺都有特殊要求,另外,在预制后凹槽板的搬运和安装过程中还要防止凹槽避免由于冲撞或挤压可能造成的破损。针对传统模板结构体系的缺点和不足,需要从结构特征和施工方法等方面考虑,设计和制造投资节约、加工简便以及施工快捷的模板,用于建筑结构施工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有贴面的预制凹槽板及其成型技术。基于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所述带有贴面的预制凹槽板的成型过程更为便捷、合理,并且凹槽板本身在制备、搬运和施工过程中也具有较高的牢固性能。从而,本专利技术对现有预制模板在结构和施工性能方面提供了一种新颖和实用的改进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有贴面的预制凹槽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带有贴面的预制凹槽板包括:基体,其包括:第一表面和与之相对的第二表面,第一端部和与之相对的第二端部,以及两个相对的侧面,其中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一端部对应用于墙体构建时的墙板顶端;第一贴面和与之相对的第二贴面,所述第一贴面和第二贴面的外表面分别构成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混凝土层,其浇注在所述第一贴面和第二贴面之间;以及端部凹槽,其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并顺着端面延伸,,所述端部凹槽的内侧壁由所述第一贴面和第二贴面各自伸出所述混凝土层的部分形成根据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预制凹槽板进一步包括:第一内壁板和与之相对的第二内壁板,其中所述第一内壁板与所述第二内壁板分别附着于所述第一贴面和所述第二贴面,并且所述端部凹槽的内侧壁由所述第一内壁板和所述第二内壁板形成。根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凹槽板基体采用轻骨料混凝土构成。根据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凹槽板基体采用填加有纤维材料的轻骨料混凝土构成。所述纤维材料可以为竹肩、木肩、秸杆、棉花杆、大麻杆、树枝、树皮、芦柴或其混合物。在所述端部凹槽的底部位置可设有缓冲材料层,用来缓冲所述凹槽板与其中安装的梁件之间的作用力。根据需要,所述凹槽板能够用于墙体组装的条形凹槽板或形成整体墙面的墙体凹槽板。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了一种所述带有贴面的凹槽板的成型方法。所述成型方法包括:装配凹槽板模具,在所述模具内放置所述第一贴面和第二贴面;在放置有所述第一贴面和第二贴面的所述模具内浇注混凝土 ;混凝土固化后形成凹槽板,其中所述端部凹槽的内侧壁由所述第一贴面和第二贴面伸出所述混凝土层的部分形成。根据需要,上述成型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在所述模具内,将所述第一内壁板和第二内壁板贴附于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在放置有所述第一贴面和第二贴面以及所述第一内壁板和第二内壁板的所述模具内浇注混凝土;混凝土固化后形成凹槽板,其中所述端部凹槽的内侧壁由所述第一内壁板和第二内壁板伸出所述混凝土层的部分形成。本专利技术所述带有贴面的预制凹槽板,一方面由于设置有贴面,使得凹槽板的成型工艺非常简便,比如简化了模具的结构,也省却了凹槽脱模的环节,还改进了墙面的功能特性;另外在设置有内壁板的情形,也使得凹槽的成型工艺非常灵活、简便,同时提高了凹内壁板的强度使得凹槽板搬运和安装过程中凹槽部位不易因冲撞或挤压而受到破损。本专利技术所述带有贴面的预制凹槽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可以用于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一剪力墙结构的建造。所述预制砼墙板具有预制加工方便、生产设备投资少,施工程序简单、施工速度快、人工成本节省等优点。【附图说明】有关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的上述简要介绍以及下述的详细描述,结合附图会得到更好的理解。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带有贴面的预制凹槽板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带有贴面的预制凹槽板的示意图,其中在所述凹槽底部的位置设有一层缓冲材料。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带有贴面和内壁板的预制凹槽板的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带有贴面和内壁板的预制凹槽板的示意图,其中在所述凹槽底部的位置设有一层缓冲材料。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带有贴面和内壁板的预制凹槽板的示意图,其中所述凹槽板基体的混凝土层由填加有纤维材料的混凝土构成。图6和图7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图1所述的预制凹槽板侧面的示意图。图8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图3所述的预制凹槽板通过端槽与楼面模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9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图4所述的预制凹槽板通过端槽与楼面模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创新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并通过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阐述和说明。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带有贴面的预制凹槽板100包括:基体120,其包括:第一表面122a和与之相对的第二表面122b,第一端部124a和与之相对的第二端部124b,以及两个相对的侧面,其中所述第一表面122a和所述第二表面122b相互平行,所述第一端部124a对应用于墙体构建时的墙板顶端;第一贴面135a和与之相对的第二贴面135b,所述第一贴面135a和第二贴面135b的外表面分别构成所述第一表面122b和所述第二表面122b ;混凝土层130,其浇注在所述第一贴面135a和第二贴面135b之间;以及端部凹槽140,其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124a,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122a和所述第二表面122b并顺着端面延伸,所述端部凹槽140的内侧壁由所述第一贴面135a和第二贴面135b各自伸出所述混凝土层130的部分形成。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体120的混凝土层130采用轻骨料混凝土构成。在另外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体120的混凝土层130采用填加有纤维材料的轻骨料混凝土构成,其中所述纤维材料为竹肩、木肩、秸杆、棉花杆、大麻杆、树枝、树皮、芦柴或其混合物。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贴面135a和第二贴面135b米用例如水泥压力板或聚合材料制成。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贴面135a和第二贴面135b的厚度分别为大约7mm,所述第一内壁板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贴面的预制凹槽板,包括:基体,其包括:第一表面和与之相对的第二表面,第一端部和与之相对的第二端部,以及两个相对的侧面,其中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一端部对应用于墙体构建时的墙板顶端;第一贴面和与之相对的第二贴面,所述第一贴面和第二贴面的外表面分别构成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混凝土层,其浇注在所述第一贴面和第二贴面之间;以及端部凹槽,其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并顺着端面延伸,所述端部凹槽的内侧壁由所述第一贴面和第二贴面伸出所述混凝土层的部分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建群吴亚志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拓上海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侯建群吴亚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