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调节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90482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9 17: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调节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的底部前高后低,池体高底部一侧的池壁上开设进水口并安装闸阀,池体的低底部设有污水泵,所述污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有将污水向池体外泵出的污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池体的底部设置为前端高而后端低,使得池体的低底部成为存水区,污水泵设于存水区,有利于调节池内污水的全部排出,便于定期对调节池内部的清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环境保护设施,具体为一种污水处理调节池
技术介绍
污水预处理是污水进入生化处理之前根据后续处理流程对水质的要求而进行的处理,其中的调节池是最重要的污水预处理设施,其主要作用在于:1、沙石进一步沉降。2、调节水质,使水质能够均衡一些,有利于下一道工序。3、如果进水不匀速可以调节水量。4、如果后面的处理工序出现小的故障,废水可在这里做暂短的贮存,起到缓冲的作用,不至于是生产工序因废水不能排除而停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污水处理调节池,其目的在于提高调节池排出污水的能力。能够实现上述目的的污水预处理调节池,其技术方案包括池体,所不同的是所述池体的底部前高后低,池体高底部一侧的池壁上开设进水口并安装闸阀,池体的低底部设有污水泵,所述污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有将污水向池体外泵出的污水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污水处理调节池将池体的底部设置为前端高而后端低,使得池体的低底部成为存水区,污水泵设于存水区,有利于调节池内污水的全部排出,便于定期对调节池内部的清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号标识:1、池体;2、闸阀;3、污水泵;4、污水管;5、格栅井;6、厌氧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污水处理调节池,其技术方案包括在污水处理站现场挖设于格栅井5与厌氧池6之间的池体1,所述池体I为半埋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池体I的底部为前端高而后端低,高底部一侧的池体I池壁上开设有与格栅井5相通的连通口(作为调节池的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安装闸阀2来控制井调节池与格栅井5之间的开闭,如图1所示。所述池体I的低底部设有污水泵3,所述污水泵3的出水口连通污水管4的进水口,所述污水管4的出水口于池体I的顶部连通厌氧池6,如图1所示。【主权项】1.污水处理调节池,包括池体(I),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I)的底部前高后低,池体(I)高底部一侧的池壁上开设进水口并安装闸阀(2),池体(I)的低底部设有污水泵(3),所述污水泵(3)的出水口连通有将污水向池体(I)外泵出的污水管(4)。【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调节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的底部前高后低,池体高底部一侧的池壁上开设进水口并安装闸阀,池体的低底部设有污水泵,所述污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有将污水向池体外泵出的污水管。本技术将池体的底部设置为前端高而后端低,使得池体的低底部成为存水区,污水泵设于存水区,有利于调节池内污水的全部排出,便于定期对调节池内部的清理。【IPC分类】C02F3/28, C02F1/00【公开号】CN204689653【申请号】CN201520290837【专利技术人】宋红军, 曾广庆, 韩彪, 赵伟, 陈勇, 谢庆剑, 罗栋源, 韦韩, 邓杰, 林华, 陈婷, 何俊贺 【申请人】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申请日】2015年5月7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污水处理调节池,包括池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的底部前高后低,池体(1)高底部一侧的池壁上开设进水口并安装闸阀(2),池体(1)的低底部设有污水泵(3),所述污水泵(3)的出水口连通有将污水向池体(1)外泵出的污水管(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红军曾广庆韩彪赵伟陈勇谢庆剑罗栋源韦韩邓杰林华陈婷何俊贺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