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179734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8 18:05
导光板(40)具备环状部(41)和环内侧部(42),其中,该环状部(41)沿着包括多个发光元件(22)的元件列形成为环状,该环内侧部(42)与环状部(41)连续地形成于环状部(41)的环内侧,环状部(41)具备元件列相向部分(44)和第一反射部分(45),其中,该元件列相向部分(44)是与元件列相向的部分,具有使从发光元件(22)射出的光入射的入射面(44b),该第一反射部分(45)是与元件列相向部分(44)相比更靠环内侧部侧的部分,具有使从入射面(44b)入射的光朝向环内侧部(42)反射的反射面,第一反射部分(45)具备被实施了光散射处理的第一光散射区域(45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备LED (Light Emitting D1de:发光二极管)等发光元件作为光源的照明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在使用了导光板的进行面发光的照明装置中减轻亮度不均的技术。
技术介绍
作为使用了导光板的进行面发光的照明装置的一例,存在一种如图18所示的边缘光方式的照明装置800(参照专利文献I)。图18示出了该照明装置800的俯视图。在该照明装置800中,多个发光元件822以使各自的主射出方向朝向导光板840的状态环状地配置于导光板840的外周。从发光元件822射出的光从作为导光板840的外周面的入射面840c入射到导光板840内,并从作为导光板840的正面侧的面的光射出面840a被均匀地射出。以覆盖隐藏发光元件822的方式将框部件870安装于上述导光板840的外周缘,利用该框部件870实现了发光元件822的保护、照明装置800的设计性的提高。然而,当将框部件870安装于导光板840的外周缘时,从导光板840的外周缘射出的光被框部件870遮挡,因此难以使照明装置800的正面侧全面发光。作为使用了导光板的进行面发光的照明装置的另一例,存在一种如图19所示的直下型方式的照明装置900 (参照专利文献2)。图19示出了安装于顶棚面的状态的照明装置900的截面图。在该照明装置900中,多个发光元件922以使各自的发光元件922的主射出方向朝向导光板940的状态环状地排列于导光板940的背面侧。从发光元件922射出的光从在导光板940的环状部941的背面侧形成的入射面944b入射到环状部941内,被作为环状部941的正面侧的面的反射面941a反射,而被引导到导光板940中的环内侧部942和环外侧部943内。然后,该光从作为环内侧部942和环外侧部943的正面侧的面的光射出面942a、943a被均匀地射出。当如照明装置900那样将发光元件922配置于导光板940的背面侧时,不需要在导光板940的外周缘安装框部件,从导光板940的外周缘射出的光不会被框部件遮挡,因此能够使照明装置900的正面侧全面发光。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8431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0447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如图19的照明装置900那样的结构中,在导光板940的环状部941的反射面941a上产生几乎没有射出光的阴影的区域,因此该阴影的区域成为照明装置900的亮度不均的原因。如果详细地说明,则环状部941的反射面941a为了将光高效地引导到环内侧部942和环外侧部943,形成为对光大致进行全反射,除了在背面侧存在发光元件922的区域以外,几乎不会从该反射面941a向正面侧射出光。因此,反射面941a的除存在发光元件922的区域以外的区域成为阴影的区域,该阴影的区域导致亮度不均。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正面侧的全面发光且亮度不均少的照明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多个发光元件以使各自的主射出方向朝向导光板的状态环状地配置于上述导光板的背面侧,上述导光板具备环状部和环内侧部,其中,该环状部沿着包括上述多个发光元件的元件列形成为环状,该环内侧部与上述环状部连续地形成于上述环状部的环内侧,上述环状部具备元件列相向部分和内侧反射部分,其中,该元件列相向部分是与上述元件列相向的部分,具有使从上述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入射的入射面,该内侧反射部分是与上述元件列相向部分相比更靠上述环内侧部侧的部分,具有使从上述入射面入射的光朝向上述环内侧部反射的反射面,上述内侧反射部分具备被实施了光散射处理的第一光散射区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照明装置,多个发光元件环状地配置于导光板的背面侧,因此不需要为了覆盖隐藏多个发光元件而在导光板的外周部安装框部件。因而,根据该照明装置,从导光板的外周缘射出的光不会被框部件遮挡,因此能够使正面侧全面发光。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照明装置,使从入射面入射的光朝向环内侧部反射的内侧反射部分具备第一光散射区域,因此达到内侧反射部分的光的一部分在第一光散射区域发生散射,并被射出到环状部的外部,因此在环状部中不易产生阴影的区域。因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照明装置,与如专利文献2所示的以往的照明装置相比,能够减轻亮度不均。优选的是,对上述第一光散射区域实施的光散射处理是在上述内侧反射部分的反射面设置凹部和/或凸部的处理。也可以是,越远离上述发光元件,则上述第一光散射区域的反射面上的上述凹部和/或凸部的每单位面积的数量越多。也可以是,上述凹部和/或凸部相对于上述发光元件的光轴的偏移角越大,则上述第一光散射区域的反射面上的上述凹部和/或凸部的每单位面积的数量越多。优选的是,越远离上述发光元件,则上述第一光散射区域的反射面上的上述凹部和/或凸部的面积占有率越高。优选的是,上述凹部和/或凸部相对于上述发光元件的光轴的偏移角越大,则上述第一光散射区域的反射面上的上述凹部和/或凸部的面积占有率越高。也可以是,上述导光板还具备环外侧部,该环外侧部与上述环状部连续地形成于上述环状部的环外侧,上述环状部还具备外侧反射部分,该外侧反射部分是与上述元件列相向部分相比更靠上述环外侧部侧的部分,具有使从上述入射面入射的光朝向上述环外侧部反射的反射面,上述外侧反射部分具备被实施了光散射处理的第二光散射区域。优选的是,对上述第二光散射区域实施的光散射处理是在上述外侧反射部分的反射面设置凹部和/或凸部的处理。也可以是,越远离上述发光元件,则上述第二光散射区域的反射面上的上述凹部和/或凸部的每单位面积的数量越多。也可以是,上述凹部和/或凸部相对于上述发光元件的光轴的偏移角越大,则上述第二光散射区域的反射面上的上述凹部和/或凸部的每单位面积的数量越多。优选的是,越远离上述发光元件,则上述第二光散射区域的反射面上的上述凹部和/或凸部的面积占有率越高。优选的是,上述凹部和/或凸部相对于上述发光元件的光轴的偏移角越大,则上述第二光散射区域的反射面上的上述凹部和/或凸部的面积占有率越高。优选的是,上述环内侧部具备被实施了光散射处理的第三光散射区域,在上述第三光散射区域内设置有凹部和/或凸部,上述第一光散射区域和上述第三光散射区域内的上述凹部和/或凸部的面积占有率具有从上述第一光散射区域朝向上述第三光散射区域增加的倾向。上述凹部和/或者凸部的面积占有率从上述第一光散射区域朝向上述第三光散射区域的增加也可以在上述第一光散射区域与上述第三光散射区域之间存在不连续部分。【附图说明】图1是将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安装于天花板的形态的说明图。图2是该照明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该照明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该照明装置的截面图。图5A是图4所示的双点划线围成的部分的放大截面图。图5B是表示该照明装置的导光板的凹部的深度同凹部与发光元件之间的距离的关系的曲线图。图6A是从正面侧看该照明装置的导光板而得到的俯视图。图6B是从背面侧看该照明装置的导光板而得到的俯视图。图7A是为了说明在以往的照明装置中产生的亮度不均而拍摄点亮状态的照明装置所得到的照片。图7B是基于图7A的照片的分析结果的曲线图。图8是用于说明在以往的照明装置中产生的亮度不均的示意图。图9A是用于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照明装置,多个发光元件以使各自的主射出方向朝向导光板的状态环状地配置于上述导光板的背面侧,该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导光板具备环状部和环内侧部,其中,该环状部沿着包括上述多个发光元件的元件列形成为环状,该环内侧部与上述环状部连续地形成于上述环状部的环内侧,上述环状部具备元件列相向部分和内侧反射部分,其中,该元件列相向部分是与上述元件列相向的部分,具有使从上述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入射的入射面,该内侧反射部分是与上述元件列相向部分相比更靠上述环内侧部侧的部分,具有使从上述入射面入射的光朝向上述环内侧部反射的反射面,上述内侧反射部分具备被实施了光散射处理的第一光散射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角陆晋二村瀬龙马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