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乘客输送机。在梯级(30)的乘降口所配置的金属制的乘降板(64)的两侧部,设置有由软性材料形成的接缝部件(9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乘客输送机相关申请的引用: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2014-135999号(申请日:2014年7月I日)为基础,主张该申请的优先权利益。本申请通过参照该申请而包含该申请的全部内容。
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乘客输送机。
技术介绍
在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乘客输送机两端的乘降口,覆盖机械室等的乘降板载置在与建筑物的地板面相同的面上。以往,在该乘降板的上表面,为了防止乘客滑倒而设置有防滑的凹凸。如上述那样,通过在乘降板的上表面设置凹凸能够防止乘客滑倒,但需要在即使如此乘客还是跌倒的情况下能够可靠地预防跌倒时受伤。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乘客输送机,能够在乘降板上进一步确保乘客的安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I为一种乘客输送机,具有:金属制的乘降板,配置在梯级的乘降口 ;以及接缝部件,设置在上述乘降板的两侧部,由软性材料形成。技术方案2为,在技术方案I记载的乘客输送机中,上述乘降板载置在桁架的顶棚部。技术方案3为,在技术方案I记载的乘客输送机中,在上述桁架的上述顶棚部的左右两侧部,设置有对上述接缝部件进行支撑的支撑部件。技术方案4为,在技术方案3记载的乘客输送机中,上述接缝部件的外端部向下方折弯而形成插入部,在上述支撑部件形成有承受上述插入部的支撑凹部。技术方案5为,在技术方案4记载的乘客输送机中,上述接缝部件具有:与上述乘降板的边缘部卡合的卡合凹部;以及从上述卡合凹部向外侧延伸设置的上述插入部。技术方案6为,在技术方案5记载的乘客输送机中,在上述卡合凹部与上述插入部之间具有弯曲部。技术方案7为,在技术方案6记载的乘客输送机中,在上述桁架的顶棚部,在上述支撑部件的内侧设置有载置上述乘降板的载置台。技术方案8为,在技术方案7记载的乘客输送机中,在上述桁架与上述载置台之间配置有缓冲构件。技术方案9为,在技术方案I记载的乘客输送机中,上述接缝部件与上述乘降板为相同色或者不同色。技术方案10为,在技术方案I记载的乘客输送机中,上述接缝部件的软性材料为合成树脂或者橡胶。本实施方式的乘客输送机能够在乘降板中进一步确保乘客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自动扶梯的说明图。图2是上层侧的乘降口的平面图。图3是要向桁架的顶棚部安装乘降板的状态的纵截面图。图4是图2中的A-A线截面图。图5是乘客搭乘在乘降板上时的乘降板的纵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乘客输送机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图1?图5来说明自动扶梯10。(I)自动扶梯10基于图1对自动扶梯10的构造进行说明。图1是从侧面观察自动扶梯10的说明图。自动扶梯10的桁架12跨越建筑物I的上层和下层,使用支撑角材2、3而被支撑。在处于桁架12上端部的上层侧的机械室14内部,设置有驱动装置18。该驱动装置18具有由感应电动机(异步电动机)形成的马达20以及通过该马达20进行动作的驱动链22,通过该驱动链22而驱动链轮24旋转。在上层侧的机械室14内部设置有控制装置50 ο在处于桁架12下端部的下层侧的机械室16内部,设置有从动链轮26,在驱动链轮24与从动链轮26之间架设有左右一对环状的梯级链28、28,在左右一对梯级链28、28上等间隔安装有多个梯级30,梯级30的车轮30a在未图示的导轨行驶,后轮30b在导轨25上行驶。在桁架12的左右两侧立设有左右一对栏杆36、36。在该栏杆36的上部,扶手带38与梯级30同步地移动。在栏杆36的上层侧的正面下部,设置有上层侧的正面裙式护板40,在下层侧的正面下部,设置有下层侧的正面裙式护板42,从正面裙式护板40、42突出有扶手带38的出入口即进入部46、48。在栏杆36的侧面下部,设置有裙式护板44。在正面裙式护板40、42或者裙式护板44的内侧面,分别在上下层设置有操作盤52、56、扬声器54、58 ο在上层侧的机械室14的顶棚面的乘降口,设置有上层侧的乘降板60、62、64,在乘降板60的前端部设置有梳齿板32。此外,在下层侧的机械室16的顶棚面的乘降口,设置有下层侧的乘降板66、68、70,在乘降板66的前端部设置有梳齿板34。(2)乘降板的构造接下来,基于图2和图3对上层侧的乘降板60、62、64的安装构造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那样,第一个金属制的乘降板60形成为仅正面裙式护板40、40的部分被切缺的大致T字状,在梯级30侧的前端部安装有梳齿板32。在乘降板60的宽度较大的部分的两侧部安装有接缝部件92。该接缝部件92为合成树脂制,包括:与乘降板64的边缘部卡合的横向的卡合凹部94 ;从该卡合凹部94向外侧延伸设置的弯曲部96 ;以及从弯曲部96的外端部向下方延伸设置的插入部98。接缝部件92由合成树脂、橡胶等软性材料成形,并被着色为与乘降板60相比较不太醒目的与乘降板60相同的颜色。第二个金属制的乘降板62形成为长方形,与第一个乘降板60并排载置。在乘降板62的两侧部也分别安装有接缝部件92、92。第三个金属制的乘降板64形成为与第二个乘降板62相同大小的长方形,与第二个乘降板62并排载置,配置在与建筑物I的地板面相同的平面上。在乘降板64的两侧部也分别安装有接缝部件92、92。左右一对框材72在桁架12的顶棚部的两侧部,沿着梯级30的行驶方向(以下称为“前后方向”)固定。左右一对支撑部件74在左右一对框材72的上表面分别沿着前后方向设置。该支撑部件74包括:固定于框材72的基板76 ;从该基板76的外端部向上方折弯的纵板78 ;以及将纵板78的上端部向内侧折弯而成的承受部80。支撑板82沿着纵板78的外侧通过螺栓84而被安装,在支撑板82的上部与承受部80之间形成有支撑凹部86。橡胶等的长方体状的缓冲构件88在支撑部件74的基板76上沿着前后方向而设置。载置台90设置在缓冲构件88之上。该载置台90是将金属板弯曲成C状而成的。三个乘降板60、62、64被安装在处于左右一对支撑部件74、74之间的左右一对载置台90,90上。此外,在下层侧的乘降板66、68、70的两侧部也同样设置有接缝部件92、92。(3)乘降板64的安装方法接下来,对乘降板64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在乘降板64的两侧部分别安装接缝部件92、92。在该情况下,将接缝部件92的卡合凹部94向乘降板64的边缘部按压并固定。接下来,如图3所示那样,将安装有接缝部件92、92的乘降板64覆盖在桁架12的顶棚面上。在该情况下,如图4所示那样,使接缝部件92的插入部98与支撑凹部86卡合,并且将乘降板64载置于载置台90。此外,乘降板60、乘降板62也同样地安装。⑷效果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自动扶梯10中,当乘客搭乘到乘降板64上时,由于缓冲构件88的原因而乘降板64如图5所示那样向下方下沉。此时,由于在乘降板64的两侧部设置有接缝部件92,通过接缝部件92的弯曲部96而卡合凹部94下沉、插入部98在保持原样的位置上被固定,因此在乘降板64的端部与支撑部件74之间不会产生阶梯差。因此,在该位置,乘客不会被钩挂而跌倒。(5)变更例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接缝部件92的颜色与乘降板64为大致相同的颜色,而使其不醒目,但也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乘客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具有:金属制的乘降板,配置在梯级的乘降口;以及接缝部件,设置在上述乘降板的两侧部,由软性材料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菊池孝幸,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