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少仪专利>正文

一种高效吸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69446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8 0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吸收器。所述高效吸收器有竖向布置的筒体,所述筒体设有多根竖向布置的列管,在列管上方设有作为进气管末端的多孔气体分布管,以及部分设置在多孔气体分布管上方的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末端部开有多个出液孔;所述进液管末端部与多孔气体分布管之间通过挡板隔开,该挡板上开有多个喷头孔,每个喷头孔位于相应列管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吸收器有利于提高液态工质均匀度,提高了能效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吸收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吸收器
技术介绍
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吸收器是其主要部件,它需将被吸收的气体与吸收的工质混合、吸收,然后将放出的热量带走。因此,如何使吸收效率达到最好,直接关系到该热泵能效比的高低。这是压缩吸收式热泵的关键。目前行业内一致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使流量较小的液态工质如何均匀分布于整个列管的内壁流动,使被吸收的气体均匀地在整个列管内壁被吸收,同时将放出的热量直接经管壁传送到列管外侧,然后被外侧流动的流体带走。因此,液态工质均匀度愈高,则吸收器的效率就愈高;吸收效率愈高,则吸收器所需的工作压力就越低,压缩机的负荷就越轻,因而能效比就越高,越能使吸收器小型化,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高效吸收器,该吸收器有利于提高液态工质处于最佳吸收传热条件下的均匀分布,提高能效比。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吸收器,有竖向布置的筒体,所述筒体设有多根竖向布置的列管,在列管上方设有作为进气管末端的多孔气体分布管,以及部分设置在多孔气体分布管上方的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末端部开有多个侧向出液孔;其结构特点是,所述进液管末端部与多孔气体分布管之间通过挡板隔开,该挡板上开有多个喷头孔,每个喷头孔位于相应列管壁的上方,喷头孔的分布与列管壁横切面分布相一致。由此,液体从进液管的出液孔流出后,落在挡板上被击碎,然后通过喷头孔喷出,分别落入相应的列管内部上,并相对均匀的从列管内壁往下流,使整个列管的内壁均匀的附着液态工质。因此,整个列管内壁都能均匀的参与对气态工质的吸收和传热作用。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还可以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优化,以下为优化后形成的技术方案:为了进一步地细化液态工质,每根列管的内侧装有用于使滴入列管内的液态工质碎化的凸出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凸出结构为设置在列管内的第一弹簧。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簧的外径与列管的内径之比为0.85—0.95:1。由此,液态工质在滴落时被不断地击碎,并强制性紧靠内壁流动,同时增加气体的紊流,从而最大可能地增加了液体对气体的吸收效果。为了使得列管外的载热流体有效的进行换热,每根列管的外壁上设有凸起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凸起结构为套装在列管外壁的第二弹簧。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弹簧紧贴所述列管壁安装。由此,避免在加热气化时在列管外壁形成气模影响传热效率。优选地,所述喷头孔的孔径为0.2mm-0.3mm,可以使得液体喷出的粒径对气体的吸收效果最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液态工质能均匀分布于整个列管内壁流动,从而提高了吸收效率,在吸收率为100%时,吸收压力最低,因而使系统的能效比提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图2是图1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单根列管的轴向剖面图。在图中1-列管;2_喷头孔;3_进水管;4_多孔气体分布管;5_挡板;6_上管挡板;8-第一弹簧;9-第二弹簧;10-筒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在高温、高效、环保热泵中供试验平台用的吸收器作进一步阐述。一种高效吸收器,其设计思想如下:如图1采用列管I降膜式设计,液态工质通过两侧均布小孔的进液管3从顶部通过一挡板5上的多个喷头孔2喷出,每个孔的孔径很小,约Φ0.2?0.3mmο喷头孔2的分布与列管内壁的横切位置相当,即列管内壁的横切位置与挡板5的孔径分布相当。挡板5采用Imm厚的不绣钢板钻喷头孔,共324个小孔,并按列管壁横切面均匀布置,每根管对应6个小孔。工质水的进液管3采用Φ 15mm,两侧均布20个孔的不锈钢管,小孔直径0 2mm。其中,列管I数量为54根,每根长度900mm,其管径为Φ 10mm,全部为不锈钢管。每根列管对应6个喷孔。被吸收的气体从挡板5下方通过多孔气体分布管4的底部均匀喷出,使液态工质沿着列管内壁均匀分布并向下流动。所有列管I通过上管挡板6固定在筒体10上,且上管挡板6将列管外壁与筒体的区域与多孔气体分布管4分割开来,使得液态工质只能进入列管管内,列管外壁与筒体的区域用于通载热流体。多孔气体分布管4米用Φ 25mm,底部分两排,总共钻20个小孔,孔径为Φ 3mm。每根列管的内侧装一根外径略小于管内径的弹簧,约为列管内径的0.9,管内弹簧采用Φ 1mm、管距5mm的外径为Φ9πιπι不锈钢丝绕制。列管外侧装一根紧贴外壁的弹簧。管壁外弹簧采用Φ 1mm、管距Icm内径为Φ 1mm不锈钢丝绕制。如图2所示,列管分布的横切面与挡板孔径分布对应,通过吸收器的工质从吸收器底部送出,底部留有一定空间供液位调节用,并设有液位指示。列管数量、长短由负荷大小来决定。列管外侧的壳体通载热流体。设有载热流体的进出口,液位、压力、温度指示,还配有电加热管供调节使用,全套设备垂直安装。上述实施例阐明的内容应当理解为这些实施例仅用于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主权项】1.一种高效吸收器,有竖向布置的筒体(10);所述筒体(10)设有多根竖向布置的列管(1),在列管(I)上方设有作为进气管末端的多孔气体分布管(4),以及部分设置在多孔气体分布管(4)上方的进液管(3);所述进液管(3)的末端部开有多个侧向出液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3)末端部与多孔气体分布管(4)之间通过挡板(5)隔开,该挡板(5)上开有多个喷头孔(2),每个喷头孔(2)位于相应列管(I)壁的上方,喷头孔(2)的分布与列管(I)壁横切面分布相一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每根列管(I)的内侧装有用于使滴入列管内的液态工质碎化的凸出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结构为设置在列管(I)内的第一弹簧(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8)的外径与列管(I)的内径之比为0.85—0.95:lo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每根列管(I)的外壁上设有凸起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为套装在列管(I)外壁的第二弹簧(9)。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效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簧(9)紧贴所述列管(I)壁安装。8.根据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高效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孔(2)的孔径为.0.2mm-0.3mm0【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吸收器。所述高效吸收器有竖向布置的筒体,所述筒体设有多根竖向布置的列管,在列管上方设有作为进气管末端的多孔气体分布管,以及部分设置在多孔气体分布管上方的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末端部开有多个出液孔;所述进液管末端部与多孔气体分布管之间通过挡板隔开,该挡板上开有多个喷头孔,每个喷头孔位于相应列管的上方。本技术吸收器有利于提高液态工质均匀度,提高了能效比。【IPC分类】F25B37/00【公开号】CN204693899【申请号】CN201520283731【专利技术人】郭少仪, 邢升阳, 方成 【申请人】郭少仪, 王健【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申请日】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吸收器,有竖向布置的筒体(10);所述筒体(10)设有多根竖向布置的列管(1),在列管(1)上方设有作为进气管末端的多孔气体分布管(4),以及部分设置在多孔气体分布管(4)上方的进液管(3);所述进液管(3)的末端部开有多个侧向出液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3)末端部与多孔气体分布管(4)之间通过挡板(5)隔开,该挡板(5)上开有多个喷头孔(2),每个喷头孔(2)位于相应列管(1)壁的上方,喷头孔(2)的分布与列管(1)壁横切面分布相一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少仪邢升阳方成
申请(专利权)人:郭少仪王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