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自扰动板式降膜吸收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吸收式制冷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双向自扰动板式降膜吸收>J-U ρ?α装直。
技术介绍
由于其吸收效果较好,易于清洗等优点,板式降膜吸收器在制冷、空调与化工等行业中有着较好的应用。在常见的板式降膜吸收器中,吸收溶液由顶部布液装置,形成液膜在降膜板上向下流动,降膜板同时也是冷却水层的外壁面,周围空间充满被吸收气体,液膜沿着降膜板向下流动同时吸收气体形成浓溶液。通常冷却水层的两个外壁面均布置液膜以提高吸收效率。在吸收过程中,由于溶液膜表层吸收的气体和吸收所放出的热量要通过液膜表层传向溶液内部,因此在降膜的厚度方向上,形成了温度梯度和浓度梯度,液膜表层处的的温度和浓度比较高。根据惠特曼双膜理论和质扩散斐克定律可知,某组分质量的传递率=扩散率X传递的推动力,吸收过程中组分由气相迁移至液相的推动力是压力差/?-/?'其中Pa是被吸收气体的分压力,/?/是与吸收溶液温度、浓度相对应的溶液表面被吸收气体饱和分压力。随着吸收过程的进行,溶液温度升高,浓度上升,/Vt也随之上升,吸收推动力减小,使得吸收过程受阻。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向自扰动板式降膜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降膜吸收装置包括主壳体、外表面有液膜的n个降膜板(1)、吸收单元和悬吊架(10),n个降膜板(1)将主壳体内腔分隔成间隔排列的冷却水层(16)和液膜层(17),悬吊架(10)位于降膜板(1)下方,悬吊架(10)中设有接液斗(11)、复位垫(12)和铰链定位架(15),铰链定位架(15)和复位垫(12)分别固定连接在悬吊架(10)的底部,接液斗(11)的底板通过铰链(14)连接在铰链定位架(15)上,接液斗(11)的一侧底端与复位垫(12)相对;所述的吸收单元位于液膜层(17)中降膜板(1)的外表面,吸收单元包括相互平行的S形平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自扰动板式降膜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降膜吸收装置包括主壳体、外表面有液膜的η个降膜板(I )、吸收单元和悬吊架(10),η个降膜板(I)将主壳体内腔分隔成间隔排列的冷却水层(16)和液膜层(17),悬吊架(10)位于降膜板(I)下方,悬吊架(10)中设有接液斗(11 )、复位垫(12)和铰链定位架(15 ),铰链定位架(15)和复位垫(12)分别固定连接在悬吊架(10)的底部,接液斗(11)的底板通过铰链(14)连接在铰链定位架(15)上,接液斗(11)的一侧底端与复位垫(12)相对; 所述的吸收单元位于液膜层(17)中降膜板(I)的外表面,吸收单元包括相互平行的S形平面弹簧(2)、弹性橡皮筋(3)、条形塑料板(4)、滑轮(5)、压缩弹簧(7)和连接钢丝(9),S形平面弹簧(2)的顶端固定连接在降膜板(I)上,S形平面弹簧(2)的底端通过连接钢丝(9 )连接在悬吊架(10 )上,S形平面弹簧(2 )贴于降膜板(I)的外表面;滑轮(5 )通过滑轮定位轴(6 )连接在降膜板(I)上;弹性橡皮筋(3 )连接S形平面弹簧(2 ),且弹性橡皮筋(3 )的一端与条形塑料板(4)的一侧固定连接,条形塑料板(4)的另一侧通过压缩弹簧(7)与滑轮定位轴(6)连接;滑轮线(8)的一端与条形塑料板(4)固定连接,滑轮线(8)的另一端绕过滑轮(5),与悬吊架(10)固定连接;η为大于I的整数。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自扰动板式降膜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降膜板(I)朝向液膜层(17)的一侧表面均设置有吸收单元。3.按照权利要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