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167519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8 0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系统,包括卧式罐、接收管道、排泄管道和水泵;多个所述卧式罐间隔排列且首尾连通,其包括始卧式罐和终卧式罐,所述始卧式罐连接所述接收管道,所述终卧式罐连接所述排泄管道的一端,所述排泄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水泵,水泵连接到注水井;废水通过所述接收管道流入所述始卧式罐,经由多个卧式罐后废水中的颗粒、油和水由于密度不同而分离,所述水流入终卧式罐并通过水泵的作用流入排泄管道,进而流入注水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实现废水中油、颗粒和水的分离,并进一步有效地回收所述油,结构简单,易于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创造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油气工业中的废水通常包括油、颗粒和水。在将废水注入注水井之前,通常需要将废水中的颗粒和其他杂质去除,以免影响注水井的寿命。相关技术中,通常使用除砂器和立式罐作为废水中颗粒和水的分隔装置,然而立式罐的应用并不能将油有效地从废水中回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而提供废水处理系统,解决相关技术中立式罐的应用并不能将油有效地从废水中回收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提供了废水处理系统,包括卧式罐、接收管道、排泄管道和水泵;多个所述卧式罐间隔排列且首尾连通,其包括始卧式罐和终卧式罐,所述始卧式罐连接所述接收管道,所述终卧式罐连接所述排泄管道的一端,所述排泄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水泵,水泵连接到注水井;废水通过所述接收管道流入所述始卧式罐,经由多个卧式罐后废水中的颗粒、油和水由于密度不同而分离,所述水流入终卧式罐并通过水泵的作用流入排泄管道,进而流入注水室。所述卧式罐的内部设有储水室,所述卧式罐的侧壁上设有连通所述储水室的油类回收口和颗粒回收口,油类回收口和颗粒回收口不用时由密封盖密封。所述卧式罐的长度至少为其高度的3倍;优选地,所述卧式罐的长度范围为10?15m,高度范围为3?5m,宽度范围为3?5m。所述卧式罐的一端设有入水口,另一端设有出水口,所述入水口在卧式罐一端的位置高度与出水口在卧式罐另一端的位置高度相等;所述入水口和出水口的位置高度范围为0.5?lm。进一步地,所述卧式罐由支撑结构支撑,所述支撑结构与卧式罐可拆卸地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始卧式罐通过所述接收管道连接有过滤废水中的砂砾的除砂器和运送废水到所述除砂器的运输装置。废水处理系统运作时,废水通过运输装置引入废水处理系统,所述运输装置连接接收管道并通过接收管道将废水排到除砂器;通过除砂器的部分废水通过入水口流入始卧式罐,填充储水室直到达到出水口的高度后通过出水口流入其余卧式罐。为控制储水室中废水的高度,所述始卧式罐设有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控制位于运输装置和除砂器之间的开关阀;与此相似地,所述终卧式罐设有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控制位连接终卧式罐的开关阀;所述终卧式罐内进一步设有高水位传感器,所述高水位传感器用于在终卧式罐内的水位达到预定值时打开开关阀。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有益效果:通过卧式罐、接收管道、排泄管道和水泵的设置,使废水在多个卧式罐中流动时实现颗粒、油和水的分离,并进一步通过油类回收口有效地对所述油进行回收,结构简单,易于安装。【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专利技术创造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创造的卧式罐安装在支撑结构上时的剖视图。附图标记:100-废水处理系统;102-注水井;104-卧式罐;106-水泵;108-导管;108a_接收管道;110-第一端;112-第二端;114-侧壁;116-储水室;118-长度;120-高度;122-宽度;124-入水口 ; 126-出水口 ; 128-油类回收口 ; 132-颗粒回收口 ; 130-密封盖;134-支撑结构;136-除砂器;138_运输装置;140、144-液位传感器;142、146_开关阀;148_高水位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创造作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创造的废水处理系统100,如图1所示,用于将废水注入注水井102中,包括卧式罐104和水泵106,多个卧式罐104通过导管108首尾连通。废水被引入所述卧式罐104后,废水中的水、油和颗粒在卧式罐104中分开,其中水通过水泵106流到注水井102,油和颗粒留在卧式罐104中并定期被移除。参见图2,每个卧式罐104包括第一端110、第二端112和由多个侧壁114连接形成的储水室116 ;每个卧式罐104的第一端110设有入水口 124,第二端112设有出水口 126,侧壁104上设有连通储水室116的油类回收口 128和颗粒回收口 132,油类回收口 128和颗粒回收口 132由密封盖130密封;所述卧式罐104的出水口 126连接到另一卧式罐104的入水口 124。进一步地,每个卧式罐104由支撑结构134支撑,所述支撑结构134与卧式罐104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卧式罐104的长度118范围为10?15m,高度120的范围为3?5m,宽度122的范围为3?5m,所述入水口 124和出水口 126的高度范围为0.5?lm。进一步地,所述卧式罐104包括始卧式罐和终卧式罐,其中始卧式罐的第一端连接有除砂器136。废水处理系统100运作时,废水通过运输装置138引入废水处理系统100,所述运输装置138连接接收管道108a并通过接收管道108a将废水排到除砂器136 ;通过除砂器136的部分废水通过入水口 124流入始卧式罐,填充储水室116直到达到出水口 126的高度后通过出水口 126流入其余卧式罐104。为控制储水室116中废水的高度,所述始卧式罐设有液位传感器140,液位传感器140控制位于运输装置138和除砂器136之间的开关阀142 ;与此相似地,所述终卧式罐设有液位传感器144,液位传感器144控制位连接终卧式罐的开关阀146,终卧式罐内进一步设有高水位传感器148,高水位传感器148用于在终卧式罐内的水位达到预定值时打开开关阀146。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专利技术创造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创造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主权项】1.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卧式罐、接收管道、排泄管道和水泵;多个所述卧式罐间隔排列且首尾连通,其包括始卧式罐和终卧式罐,所述始卧式罐连接所述接收管道,所述终卧式罐连接所述排泄管道的一端,所述排泄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水泵,水泵连接到注水井;废水通过所述接收管道流入所述始卧式罐,经由多个卧式罐后废水中的颗粒、油和水由于密度不同而分离,所述水流入终卧式罐并通过水泵的作用流入排泄管道,进而流入注水室;所述卧式罐的内部设有储水室,所述卧式罐的侧壁上设有连通所述储水室的油类回收口和颗粒回收口,油类回收口和颗粒回收口不用时由密封盖密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式罐的长度至少为其高度的3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式罐的一端设有入水口,另一端设有出水口,所述入水口在卧式罐一端的位置高度与出水口在卧式罐另一端的位置高度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始卧式罐通过所述接收管道连接有过滤废水中的砂砾的除砂器和运送废水到所述除砂器的运输装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始卧式罐设有第一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控制位于运输装置和除砂器之间的第一开关阀;所述终卧式罐设有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控制位连接终卧式罐的第二开关阀。【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卧式罐、接收管道、排泄管道和水泵;多个所述卧式罐间隔排列且首尾连通,其包括始卧式罐和终卧式罐,所述始卧式罐连接所述接收管道,所述终卧式罐连接所述排泄管道的一端,所述排泄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水泵,水泵连接到注水井;废水通过所述接收管道流入所述始卧式罐,经由多个卧式罐后废水中的颗粒、油和水由于密度不同而分离,所述水流入终卧式罐并通过水泵的作用流入排泄管道,进而流入注水室;所述卧式罐的内部设有储水室,所述卧式罐的侧壁上设有连通所述储水室的油类回收口和颗粒回收口,油类回收口和颗粒回收口不用时由密封盖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建松
申请(专利权)人:建元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