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贴膜装置,包括第一贴膜工位,还包括第二贴膜工位、第一底板、换位机构、压膜机构,所述第一贴膜工位、第二贴膜工位分别设置在第一底板前后两端,所述第一贴膜工位、第二贴膜工位均包括固定板、丝杆、工作板、电机,所述工作板可在丝杆上左右移动;所述换位机构包括第二底板、导轨、固定板、丝杆、电机,所述第一底板底面可沿导轨前后移动;所述压膜机构包括定位板、压膜滚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贴膜装置,通过两个贴膜工位交替对位剥膜机构,实现了不间断连续贴膜,有效的提高了贴膜速度。另外,压膜滚轮与侧压滚轮的设计,增强了贴膜强度,提高了适应不同压合面工件的性能,减少了贴膜不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贴膜装置,属于自动贴膜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工件贴膜是最常见的工艺流程。但对于贴膜面不是平面的工件,常见的贴膜装置会出现膜与工件压合不好的质量问题。另外,如何提高剥膜机利用率,在一个工位上,可以使剥膜装置不停歇给贴膜装置上的工件进行贴膜是本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贴膜装置。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贴膜装置,包括第一贴膜工位,还包括第二贴膜工位、第一底板、换位机构、压膜机构,所述第一贴膜工位、第二贴膜工位分别设置在第一底板前后两端,所述第一贴膜工位、第二贴膜工位均包括固定板、丝杆、工作板、电机,所述固定板设置在第一底板左右两端,固定板之间设置有丝杆,丝杆上移动连接有工作板,丝杆一端与电机相连接,所述工作板可在丝杆上左右移动;所述换位机构包括第二底板、导轨、固定板、丝杆、电机,所述第二底板左右两端设置有导轨,第二底板前后两端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之间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一端与电机相连接,所述第一底板底面与第二底板的丝杆移动连接,并可沿导轨前后移动;所述压膜机构包括定位板、压膜滚轮,所述定位板设置在第一底板的两根丝杆之间,定位板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压膜滚轮,所述压膜滚轮均位于第一底板的丝杆上方,位置与工作板上的工件顶面相配合。还包括侧边压合机构,所述侧边压合机构包括侧压滚轮,气缸,所述侧压滚轮设置在第一底板的丝杆右端上方,侧压滚轮位置与工作板上的工件斜面相配合;所述侧压滚轮顶面与气缸相连接,侧压滚轮可上下移动。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压膜滚轮包括圆柱体压面、圆锥台压面,圆柱体压面底部与圆锥台压面顶部相连接。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贴膜装置,通过两个贴膜工位交替对位剥膜机构,实现了不间断连续贴膜,有效的提高了贴膜速度。另外,压膜滚轮与侧压滚轮的设计,增强了贴膜强度,提高了适应不同压合面工件的性能,减少了贴膜不良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压膜滚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工件垂直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贴膜装置,包括第一贴膜工位1,还包括第二贴膜工位2、第一底板3、换位机构4、压膜机构5,所述第一贴膜工位1、第二贴膜工位2分别设置在第一底板3前后两端,所述第一贴膜工位1、第二贴膜工位2均包括固定板11、丝杆12、工作板13、电机14,所述固定板11设置在第一底板3左右两端,固定板11之间设置有丝杆12,丝杆12上移动连接有工作板13,丝杆12 —端与电机14相连接,所述工作板13可在丝杆12上左右移动;所述换位机构4包括第二底板6、导轨15、固定板11、丝杆12、电机14,所述第二底板6左右两端设置有导轨15,第二底板6前后两端设置有固定板11,固定板11之间设置有丝杆12,所述丝杆12 —端与电机14相连接,所述第一底板3底面与第二底板6的丝杆12移动连接,第一底板3并可沿导轨15前后移动;所述压膜机构5包括定位板16、压膜滚轮17,所述定位板16设置在第一底板3的两根丝杆12之间,定位板16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压膜滚轮17,所述压膜滚轮17均位于第一底板3的丝杆12上方,位置与工作板13上的工件7顶面相配合。还包括侧边压合机构8,所述侧边压合机构8包括侧压滚轮18,气缸19,所述侧压滚轮18设置在第一底板3的丝杆12右端上方,侧压滚轮18位置与工作板13上的工件7斜面相配合;所述侧压滚轮18顶面与气缸19相连接,侧压滚轮18可上下移动。如图2所示,所述压膜滚轮17包括圆柱体压面20、圆锥台压面21,圆柱体压面20底部与圆锥台压面21顶部相连接。具体实施例:通过换位机构第一贴膜工位、第二贴膜工位前后移动,交替在剥膜机构工位下贴膜,每个贴膜工位向右移动完成对工件顶面与侧面的压膜工序,然后收料,上料,如此往复。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贴膜装置,包括第一贴膜工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贴膜工位、第一底板、换位机构、压膜机构,所述第一贴膜工位、第二贴膜工位分别设置在第一底板前后两端,所述第一贴膜工位、第二贴膜工位均包括固定板、丝杆、工作板、电机,所述固定板设置在第一底板左右两端,固定板之间设置有丝杆,丝杆上移动连接有工作板,丝杆一端与电机相连接,所述工作板可在丝杆上左右移动;所述换位机构包括第二底板、导轨、固定板、丝杆、电机,所述第二底板左右两端设置有导轨,第二底板前后两端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之间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一端与电机相连接,所述第一底板底面与第二底板的丝杆移动连接,并可沿导轨前后移动;所述压膜机构包括定位板、压膜滚轮,所述定位板设置在第一底板的两根丝杆之间,定位板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压膜滚轮,所述压膜滚轮均位于第一底板的丝杆上方,位置与工作板上的工件顶面相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侧边压合机构,所述侧边压合机构包括侧压滚轮,气缸,所述侧压滚轮设置在第一底板的丝杆右端上方,侧压滚轮位置与工作板上的工件斜面相配合;所述侧压滚轮顶面与气缸相连接,侧压滚轮可上下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膜滚轮包括圆柱体压面、圆锥台压面,圆柱体压面底部与圆锥台压面顶部相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贴膜装置,包括第一贴膜工位,还包括第二贴膜工位、第一底板、换位机构、压膜机构,所述第一贴膜工位、第二贴膜工位分别设置在第一底板前后两端,所述第一贴膜工位、第二贴膜工位均包括固定板、丝杆、工作板、电机,所述工作板可在丝杆上左右移动;所述换位机构包括第二底板、导轨、固定板、丝杆、电机,所述第一底板底面可沿导轨前后移动;所述压膜机构包括定位板、压膜滚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贴膜装置,通过两个贴膜工位交替对位剥膜机构,实现了不间断连续贴膜,有效的提高了贴膜速度。另外,压膜滚轮与侧压滚轮的设计,增强了贴膜强度,提高了适应不同压合面工件的性能,减少了贴膜不良率。【IPC分类】B65B33/02【公开号】CN204674900【申请号】CN201520240420【专利技术人】李相鹏, 牛福洲, 杨浩, 谢明杨, 李伟, 马玮城, 宦智杰 【申请人】江苏比微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9月30日【申请日】2015年4月21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贴膜装置,包括第一贴膜工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贴膜工位、第一底板、换位机构、压膜机构,所述第一贴膜工位、第二贴膜工位分别设置在第一底板前后两端,所述第一贴膜工位、第二贴膜工位均包括固定板、丝杆、工作板、电机,所述固定板设置在第一底板左右两端,固定板之间设置有丝杆,丝杆上移动连接有工作板,丝杆一端与电机相连接,所述工作板可在丝杆上左右移动;所述换位机构包括第二底板、导轨、固定板、丝杆、电机,所述第二底板左右两端设置有导轨,第二底板前后两端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之间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一端与电机相连接,所述第一底板底面与第二底板的丝杆移动连接,并可沿导轨前后移动;所述压膜机构包括定位板、压膜滚轮,所述定位板设置在第一底板的两根丝杆之间,定位板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压膜滚轮,所述压膜滚轮均位于第一底板的丝杆上方,位置与工作板上的工件顶面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相鹏,牛福洲,杨浩,谢明杨,李伟,马玮城,宦智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比微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