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坐垫式可折叠自行车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53955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3 15: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坐垫式可折叠自行车座,包括纵杆、横杆、滑块、坐垫;所述纵杆固定在自行车的坐管上;所述横杆垂直设在所述纵杆上;所述滑块设有两只,所述滑块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铰接轴和第二铰接轴,所述滑块两侧还分别设有第一凸耳、第二凸耳,所述第一凸耳、第二凸耳上端均设有弹簧孔,所述弹簧孔内插设有弹簧;所述坐垫包括坐垫本体、第一铰接臂、第二铰接臂,所述第一铰接臂铰接在所述第一铰接轴上且其下端与所述第一凸耳内的弹簧抵接,所述第二铰接臂铰接在所述第二铰接轴上且其下端与所述第二凸耳内的弹簧抵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调节所述坐垫之间的距离,并且可以将坐垫折叠起来,避免阳光直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座,具体涉及一种双坐垫式可折叠自行车座
技术介绍
现在自行车不但成为人们代步交通工具,而且进入运动、休闲、娱乐、时尚领域。使用者坐在自行车座上然后使用双脚踩踏所述脚蹬驱动自行车前行,现有技术的自行车座多种多样,但是仍存在使用者长时间使用臀部和腰部比较累、白天被阳光直晒易发烫、不方便折叠和调节宽度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双坐垫式可折叠自行车座,使用者不会感到臀部和腰部疲惫,并且可以折叠收起避免被阳光直晒从而发烫,而且方便折叠和调节宽度。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坐垫式可折叠自行车座,包括纵杆、横杆、滑块、坐垫;所述纵杆固定在自行车的坐管上;所述横杆为长方体结构,所述横杆垂直设在所述纵杆上;所述滑块设有两只,所述两只滑块以所述横杆的中心为对称中心,采用中心对称方式分别套设在所述横杆两端,所述滑块内设有与所述横杆相适应的凹槽,所述凹槽与横杆相配合实现所述滑块在横杆上的滑动,所述滑块一侧设有螺孔,所述螺孔内旋设有用以将滑块固定在横杆上的螺栓,所述滑块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铰接轴和第二铰接轴,所述滑块两侧还分别设有第一凸耳、第二凸耳,所述第一凸耳与所述第一铰接轴位于所述滑块同侧,所述第二凸耳与所述第二铰接轴位于所述滑块同侧所述第一凸耳、第二凸耳上端均设有弹簧孔,所述弹簧孔内插设有弹簧;所述坐垫包括坐垫本体、设在所述坐垫本体一侧的第一铰接臂和第二铰接臂,所述第一铰接臂铰接在所述第一铰接轴上且其下端与所述第一凸耳内的弹簧抵接,所述第二铰接臂铰接在所述第二铰接轴上且其下端与所述第二凸耳内的弹簧抵接。进一步的,所述坐垫本体中部设有凹陷部。进一步的,所述坐垫远离所述滑块的一端设有遮阳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所述坐垫上设有凹陷部,与使用者臀部贴合,且所述第一铰接臂、第二铰接臂下端分别抵接在弹簧上,用以缓冲使用过程中的颠簸和振动,避免使用者长时间使用造成臀部和腰部疲劳;本技术使用后还可以拧松所述螺栓,从而使所述滑块沿所述横杆滑动,调节所述一对滑块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所述坐垫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体质的人的需求;本技术一对坐垫还可以向内折叠,使所述一对坐垫上的上表面互相贴合,所述遮阳板此时将坐垫遮蔽,避免被阳光直晒造成坐垫发烫。【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安装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爆炸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滑块结构示意图。图中:1.纵杆,2.横杆,3.滑块,31.凹槽,32.螺孔,33.螺栓,34a.第一铰接轴,34b.第二铰接轴,35a.第一凸耳,35b.第二凸耳,36.弹簧孔,37.弹簧,4.坐垫,41.坐垫本体,41a.凹陷部,42.第一铰接臂,43.第二铰接臂,44.遮阳板。【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一种双坐垫式可折叠自行车座,包括纵杆1、横杆2、滑块3、坐垫4 ;所述纵杆I固定在自行车的坐管上;所述横杆2为长方体结构,所述横杆2垂直设在所述纵杆I上;所述滑块3设有两只,所述两只滑块3以所述横杆2的中心为对称中心,采用中心对称方式分别套设在所述横杆2两端,所述滑块3内设有与所述横杆2相适应的凹槽31,所述凹槽31与横杆2相配合实现所述滑块3在横杆2上的滑动,所述滑块3 —侧设有螺孔32,所述螺孔32内旋设有用以将滑块3固定在横杆2上的螺栓33,所述滑块3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铰接轴34a和第二铰接轴34b,所述滑块3两侧还分别设有第一凸耳35a、第二凸耳35b,所述第一凸耳35a与所述第一铰接轴34a位于所述滑块3同侧,所述第二凸耳35b与所述第二铰接轴34b位于所述滑块3同侧所述第一凸耳35a、第二凸耳35b上端均设有弹簧孔36,所述弹簧孔36内插设有弹簧37 ;所述坐垫4包括坐垫本体41、设在所述坐垫本体41 一侧的第一铰接臂42和第二铰接臂43,所述第一铰接臂42铰接在所述第一铰接轴34a上且其下端与所述第一凸耳35a内的弹簧37抵接,所述第二铰接臂43铰接在所述第二铰接轴34b上且其下端与所述第二凸耳35b内的弹簧37抵接。进一步的,所述坐垫本体41中部设有凹陷部41a。进一步的,所述坐垫4远离所述滑块3的一端设有遮阳板44。具体使用方法:本技术的所述坐垫上设有凹陷部41a,与使用者臀部贴合;所述第一铰接臂42铰接在所述第一铰接轴34a上且其下端与所述第一凸耳35a内的弹簧37抵接,所述第二铰接臂43铰接在所述第二铰接轴34b上且其下端与所述第二凸耳35b内的弹簧37抵接,使所述坐垫4可以做轻微的弹性摆动,用以缓冲使用过程中的颠簸和振动,避免使用者长时间使用造成臀部和腰部疲劳;本技术还可以通过拧松所述螺栓33,从而使所述滑块3沿所述横杆2滑动,调节所述一对滑块3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所述坐垫4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体格的人的需求;本技术一对坐垫4还可以向内折叠,使所述一对坐垫4上的上表面互相贴合,所述遮阳板44此时将坐垫4遮蔽,避免被阳光直晒造成坐垫4发烫。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主权项】1.一种双坐垫式可折叠自行车座,其特征在于:包括纵杆(I)、横杆(2)、滑块(3)、坐垫(4); 所述纵杆(I)固定在自行车的坐管上; 所述横杆(2)为长方体结构,所述横杆(2)垂直设在所述纵杆(I)上; 所述滑块(3)设有两只,所述两只滑块(3)以所述横杆(2)的中心为对称中心,采用中心对称方式分别套设在所述横杆(2)两端,所述滑块(3)内设有与所述横杆(2)相适应的凹槽(31),所述凹槽(31)与横杆⑵相配合实现所述滑块(3)在横杆(2)上的滑动,所述滑块(3) —侧设有螺孔(32),所述螺孔(32)内旋设有用以将滑块(3)固定在横杆(2)上的螺栓(33),所述滑块(3)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铰接轴(34a)和第二铰接轴(34b),所述滑块(3)两侧还分别设有第一凸耳(35a)、第二凸耳(35b),所述第一凸耳(35a)与所述第一铰接轴(34a)位于所述滑块(3)同侧,所述第二凸耳(35b)与所述第二铰接轴(34b)位于所述滑块(3)同侧,所述第一凸耳(35a)、第二凸耳(35b)上端均设有弹簧孔(36),所述弹簧孔(36)内插设有弹簧(37); 所述坐垫(4)包括坐垫本体(41)、设在所述坐垫本体(41) 一侧的第一铰接臂(42)和第二铰接臂(43),所述第一铰接臂(42)铰接在所述第一铰接轴(34a)上且其下端与所述第一凸耳(35a)内的弹簧(37)抵接,所述第二铰接臂(43)铰接在所述第二铰接轴(34b)上且其下端与所述第二凸耳(35b)内的弹簧(37)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坐垫式可折叠自行车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本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坐垫式可折叠自行车座,其特征在于:包括纵杆(1)、横杆(2)、滑块(3)、坐垫(4);所述纵杆(1)固定在自行车的坐管上;所述横杆(2)为长方体结构,所述横杆(2)垂直设在所述纵杆(1)上;所述滑块(3)设有两只,所述两只滑块(3)以所述横杆(2)的中心为对称中心,采用中心对称方式分别套设在所述横杆(2)两端,所述滑块(3)内设有与所述横杆(2)相适应的凹槽(31),所述凹槽(31)与横杆(2)相配合实现所述滑块(3)在横杆(2)上的滑动,所述滑块(3)一侧设有螺孔(32),所述螺孔(32)内旋设有用以将滑块(3)固定在横杆(2)上的螺栓(33),所述滑块(3)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铰接轴(34a)和第二铰接轴(34b),所述滑块(3)两侧还分别设有第一凸耳(35a)、第二凸耳(35b),所述第一凸耳(35a)与所述第一铰接轴(34a)位于所述滑块(3)同侧,所述第二凸耳(35b)与所述第二铰接轴(34b)位于所述滑块(3)同侧,所述第一凸耳(35a)、第二凸耳(35b)上端均设有弹簧孔(36),所述弹簧孔(36)内插设有弹簧(37);所述坐垫(4)包括坐垫本体(41)、设在所述坐垫本体(41)一侧的第一铰接臂(42)和第二铰接臂(43),所述第一铰接臂(42)铰接在所述第一铰接轴(34a)上且其下端与所述第一凸耳(35a)内的弹簧(37)抵接,所述第二铰接臂(43)铰接在所述第二铰接轴(34b)上且其下端与所述第二凸耳(35b)内的弹簧(37)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湘吴昊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