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式触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142229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2 23:47
一种电容式触控装置,包含透明基板、感应电极层、信号引线层、柔性印刷电路板及导电胶层。感应电极层与信号引线层设于透明基板并各具有多个电性隔绝的感应线路与信号线路。各信号线路具有一外端部并各对应连接各感应线路。柔性印刷电路板具有多个电性隔绝的焊垫。导电胶层设于各信号线路的外端部与各焊垫间,并具有多个间隔设置且位置对应各外端部的第一区块,各第一区块具有第一胶本体及多个分散于各第一胶本体中的第一导体,各第一区块的所述第一导体使信号引线层的各外端部与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各焊垫彼此对应键合。导电胶层可有效地提升信号线路与软性印刷电路板间于纵向电性导通上的效益,并改良信号断路与稳定性不足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控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传输讯号稳定的电容式触控装置(touch device)。
技术介绍
参阅图1,美国第US20010046021A早期公开号专利技术专利案公开一种现有的异向性导电膜(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 ACF) I,其含有一由树脂所构成的绝缘胶层11,及多个分散于该绝缘胶层11内的金属导体粒子12。该异向性导电膜I主要被设置于一电容式触控装置与一柔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间,并用来使该电容式触控装置的多个信号线路与该FPC板的多个焊垫(bonding pad)彼此对应键合(bonding),以纵向电性导通位处于其上/下方的焊垫与信号线路,并避免相邻焊垫间或相邻信号线路间相互横向导通。为了避免相邻焊垫间或相邻信号线路间形成横向电性导通以提升传输电讯号的准确性,此
的相关技术人员都尽量缩小该异向性导电膜I内的金属导体粒子12的粒径。由于科技的进步,信号线路的材料由原来的银浆或金属铜正逐步向纳米金属发展。然而,当信号线路采用纳米金属制作时会因为其材料存在密度稀疏等问题,导致在信号线路与FPC板对应键合(bonding)时,采用现有的异向性导电膜I无法有效地达到搭接导通的功效,并从而引发断路与传输信号不稳定等问题。经上述说明可知,提升电容式触控装置的信号线路与软性印刷电路板间于纵向电性导通上的效益,以改善信号断路与稳定性不足等问题,是此
的相关技术人员可再突破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容式触控装置。本专利技术电容式触控装置至少包含一个透明基板、一个感应电极层、一个信号引线层、一个柔性印刷电路板,及一个导电胶层。该感应电极层设置于该透明基板,并具有多个彼此电性隔绝的感应线路。该信号引线层设置于该透明基板,且具有多个彼此电性隔绝的信号线路,各信号线路分别具有一外端部并分别对应连接该感应电极层的各感应线路。该柔性印刷电路板具有多个彼此电性隔绝的焊垫,且各焊垫的位置分别对应于该信号引线层的各信号线路的外端部。该导电胶层设置于该信号引线层的所述外端部与该柔性印刷电路板间,并具有多个彼此间隔设置且位置分别对应各信号线路的外端部的第一区块,各第一区块具有一个第一胶本体及多个分散于各第一胶本体中的第一导体,各第一区块的所述第一导体使该信号引线层的各外端部与该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各焊垫彼此对应键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容式触控装置,该导电胶层还具有多个设置于每两相邻第一区块间的第二区块,各第二区块具有一个第二胶本体及多个分散于各第二胶本体中的第二导体,各第一区块内的所述第一导体的分散密度是大于各第二区块内的所述第二导体的分散山/又O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容式触控装置,各第一区块内的所述第一导体的分散密度是介于750个/mm2至4500个/mm2间,且各第二区块内的所述第二导体的分散密度是低于750个/mm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容式触控装置,各第一区块内的所述第一导体彼此电性连接,各第二区块内的所述第二导体彼此电性隔离。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容式触控装置,所述第一导体的外观形状分别是球状、刺针球状,或长条状。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容式触控装置,所述第一导体的外观形状是球状,且所述第一导体的平均粒径是介于20 μ m至45 μ m间,各第一区块内的所述第一导体是沿着实质平行于各信号线路的外端部的一轴向依序排列且接触。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容式触控装置,所述第一导体的外观形状是长条状,且所述长条状的第一导体的一轴向是实质平行于各信号线路的外端部的一轴向。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容式触控装置,该信号引线层的各信号线路是由多个纳米银线所构成。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容式触控装置,该信号引线层的所述纳米银线的线径是介于20 μ m M 80 μ m |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容式触控装置,所述第一区块内的所述第一导体与该信号引线层所对应的各外端部间的导通面积大于500 μ m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容式触控装置,定义该感应电极层的一部分感应线路与剩余感应线路分别为第一感应线路与第二感应线路,各第一感应线路与各第二感应线路分别具有多个彼此间隔设置的感应区,及一个连接其感应区的连接段,所述第一感应线路与所述二感应线路位于共平面,且所述第一感应线路的各感应区的形状与其相邻第二感应线路的各感应区的形状彼此互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运用所述第一导体的分散密度、平均粒径与外观形状等概念,来增加所述第一导体与该各信号引线层所对应的各外端部间的导通面积,可有效地提升电容式触控装置的信号线路与软性印刷电路板间于纵向电性导通上的效益,以改善信号断路与稳定性不足等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一局部正视示意图,说明美国第US20010046021A早期公开号专利技术专利案所公开的一种现有的异向性导电膜;图2是一俯视示意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电容式触控装置的一第一、一第二及一第三较佳实施例;图3是沿图2的直线II1-1II所取得的一局部剖视示意图,说明本专利技术该第一、该第二及该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细部膜层结构;图4是图2的一局部放大示意图,说明本专利技术该第一、该第二及该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一导电胶层的细部结构;图5是一局部立体图,说明本专利技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导电胶层中的多个第一导体的外观形状为球状;图6是一局部立体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电容式触控装置的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导电胶层中的多个第一导体的外观形状为刺针球状;图7是一局部立体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电容式触控装置的该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导电胶层中的多个第一导体的外观形状为长条状;图8是一俯视示意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电容式触控装置的一第四、一第五及一第六较佳实施例的感应电极层;图9是一局部立体图,说明该第四、该第五及该第六较佳实施例的感应电极层的细部I吴层结构;图10是一俯视示意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电容式触控装置的一第七较佳实施例的感应电极层的细部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阅图2与图3,本专利技术电容式触控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一般是被配置于一平面显示器(flat panel display,FPD)的前侧(图未示)以整合成一触控面板,并供一使用者自该FPD的前侧透过其手指来触控其电容式触控装置。本专利技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一个下透明基板21、一个上透明基板22、一个下感应电极层31、一个上感应电极层32、一个第一信号引线层41、一个第二信号引线层42、一个下柔性印刷电路板51、一个上柔性印刷电路板52、一个下导电胶层6、一个上导电胶层7、一个透明保护盖板8、一个下光学胶层91,及一个上光学胶层92。该透明保护盖板8覆盖所述感应电极层31、32与所述信号引线层41、42。该下光学胶层91是贴合于该各感应电极层31、32间;该上光学胶层92是贴合该上透明基板22与该透明保护盖板8间。简单地来说,本专利技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电容式触控装置是此
所熟悉的双层氧化铟锡(double ΙΤ0, DIT0)结构。所述透明基板21、22彼此相向且间隔设置,并分别具有一个可视区211、221,及一个邻接于其可视区211、221的布线区212、222。此外,适用于本专利技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各透明基板21、22的材料,可以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容式触控装置,至少包含一个透明基板、一个感应电极层、一个信号引线层、一个柔性印刷电路板,及一个导电胶层;其特征在于:该感应电极层设置于该透明基板,并具有多个彼此电性隔绝的感应线路;该信号引线层设置于该透明基板,且具有多个彼此电性隔绝的信号线路,各信号线路分别具有一外端部并分别对应连接该感应电极层的各感应线路;该柔性印刷电路板具有多个彼此电性隔绝的焊垫,且各焊垫的位置分别对应于该信号引线层的各信号线路的外端部;该导电胶层设置于该信号引线层的所述外端部与该柔性印刷电路板间,并具有多个彼此间隔设置且位置分别对应各信号线路的外端部的第一区块,各第一区块具有一个第一胶本体及多个分散于各第一胶本体中的第一导体,各第一区块的所述第一导体使该信号引线层的各外端部与该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各焊垫彼此对应键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国峯黄松建梁威康吴湘婷
申请(专利权)人:宸盛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