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淤泥场界带状深基坑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深基坑施工,尤其涉及淤泥土层的深基坑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大部分沿海地区分布有深厚流塑淤泥土层,部分淤泥平均含水量60%以上,平均孔隙比1.7以上,粘聚力5kpa左右,内摩擦角1°左右,原状土抗剪强度小于20kpa,压缩性强,具有触变性,处理难度大。现有的淤泥土层深基坑开挖方法是,先施工基坑围护桩,如钢板桩、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或地下连续墙等,再进行基坑开挖。进行基坑开挖时经常发生坑底隆起,边坡滑移,围护桩倾斜等病害,出现问题后处理难度大,处理费用高,处理时间长,提高施工成本,影响工期,一直是施工中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淤泥场界带状深基坑处理方法。本专利技术避免了开挖发生事故,保证施工成本和工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淤泥场界带状深基坑处理方法,它包括:步骤一:分析地质地貌,设定场平标高,完成硬壳场平层;步骤二:设计、施工竖向排水砂桩及水平排水盲沟;步骤三:分级堆载预压;步骤四;抽测土工参数,优化基坑支护设计;步骤五:基坑施工及监测。所述的淤泥场界带状深基坑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淤泥场界带状深基坑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步骤一:分析地质地貌,设定场平标高,完成硬壳场平层;步骤二:设计、施工竖向排水砂桩及水平排水盲沟;步骤三:分级堆载预压;步骤四;抽测土工参数,优化基坑支护设计;步骤五:基坑施工及监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淤泥场界带状深基坑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步骤一:分析地质地貌,设定场平标高,完成硬壳场平层;步骤二:设计、施工竖向排水砂桩及水平排水盲沟;步骤三:分级堆载预压;步骤四;抽测土工参数,优化基坑支护设计;步骤五:基坑施工及监测;步骤一包括:场平范围超过基坑两侧5m以上,场平后标高以高于原场地平均标高不小于1m控制,填土厚度H按以下两式经验计算:H=1.5+0.08h,(1)其中h为场地淤泥层厚度;公式二:H=1+0.1S,(2)其中S为根据应力历史法计算的地基最终变形量,按下式式中:s——地基最终变形量,mm;hi——第i分层厚度,mm;eoi——第i分层初始孔隙比;Cci——第i层的压缩指数;Pzi——第i层土的自重应力平均值,kpa;Poi——相当于荷载标准值时第i层附加应力平均值,kpa,工程建设之前上部荷载为零,即Poi=0;Pci——第i层土的前期固结压力,kpa;场平施工应先排除地表明水,适当晾晒,再铺设1~2层透水性较好的无纺土工布,土工布铺设范围应超出基坑两侧各6m以上,然后开始缓慢分层回填,回填场平层应形成中间向两侧5%的排水坡面,回填土上层1m范围采用较好的砂性土或牛皮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淤泥场界带状深基坑处理方法,所述步骤二包括:竖向砂井桩选用沉管法成桩,桩径不小于300mm,桩间距、桩长应结合淤泥含水量、淤泥层厚、基坑开挖深度设计:桩间距宜取1~2m,梅花形或正方形布置,且应避开结构基桩位;桩长宜超过基底面3~4m;对基坑加深段区域砂井桩应适当加密,桩长加长;基坑外两侧场平区桩长应同基坑内侧,桩间距按2m设置;选用中粗砂作为桩体材料,基坑加深段处基底以下部分用碎石材料;场平区中部沿纵向设置5m宽500mm厚碎石带,施工期作临时通行便道用,预压期作水平排水滤层用,场平区域横向应设置碎石排水盲沟,盲沟截面400×500mm间距5~8m;场平区两侧设置边沟,横向盲沟滤水自流排入边沟内;该步骤中施工顺序为:中央碎石带→结构基桩→竖向砂井桩→边沟→盲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淤泥场界带状深基坑处理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健,孔维一,黄骥,蔡冬,王友涛,肖明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