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振荡水槽的温度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129386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5 1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振荡水槽的温度控制装置,包括恒温水箱和振荡水槽,所述恒温水箱设置在振荡水槽上端部,且在恒温水箱的一侧设置进水口,恒温水箱的另一侧设置出水口,所述振荡水槽内设置热交换铜管,所述热交换铜管的管口连接硅胶管,且硅胶管与恒温水箱的进水口、出水口密封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保证振荡水槽在工作过程中温度恒定,使振荡水槽具有温度控制功能,确保食品检测有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温度控制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振荡水槽的温度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振荡水槽是食品检测中常用的加热设备,然而在某些食品检测前处理过程中需要保持较低的温度,或防止温度在仪器工作时温度上升,需要稳定的工作温度,然而现有的振荡水槽只有加热作用,不具备温度控制功能,无法保证温度的稳定,导致检测结果出错甚至检测失败,因此急需对食品检测的振荡水槽进行温度控制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振荡水槽的温度控制装置,有效吸收振荡水槽内加热热量,保证振荡水槽在工作过程中温度恒定,确保食品检测有效。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振荡水槽的温度控制装置,包括恒温水箱和振荡水槽,所述恒温水箱设置在振荡水槽上端部,且在恒温水箱的一侧设置进水口,恒温水箱的另一侧设置出水口,所述振荡水槽内设置热交换铜管,所述热交换铜管的管口连接硅胶管,且硅胶管与恒温水箱的进水口、出水口密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恒温水箱固定在振荡水槽上端密封盖板的上板面。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铜管为来回折弯的S型管,所述热交换铜管设置在振荡水槽内的振荡架下部,且热交换铜管位于振荡水槽的槽内中部。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振荡水槽内设置与恒温水箱连接的来回折弯的S型热交换铜管,用来吸收振荡水槽不断加热产生的热量,保证振荡水槽在工作过程中温度恒定,使振荡水槽具有温度控制功能,确保食品检测有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振荡水槽的温度控制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振荡水槽的槽内俯视图。其中:1、振荡水槽;2、热交换铜管;3、振荡架;4、硅胶管;5、恒温水箱;6、进水口;7、出水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2所示,本技术涉及一种振荡水槽的温度控制装置,包括恒温水箱5和振荡水槽1,所述恒温水箱5设置在振荡水槽1上端部,且在恒温水箱5的一侧设置进水口6,恒温水箱5的另一侧设置出水口7,所述振荡水槽1内设置热交换铜管2,所述热交换铜管2的管口连接硅胶管4,且硅胶管4与恒温水箱5的进水口6、出水口7密封连接,所述恒温水箱5固定在振荡水槽1上端密封盖板的上板面,所述热交换铜管2为来回折弯的S型管,所述热交换铜管2设置在振荡水槽1内的振荡架3下部,且热交换铜管2位于振荡水槽1的槽内中部。综上所述,本技术在振荡水槽1对槽内的食品进行振荡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启动恒温水箱5,恒温水箱5内的吸热媒从出水口7经硅胶管4进入热交换铜管2,有效吸收振荡水槽1内的热量,保证振荡水槽1在工作过程中温度恒定,振荡水槽1具有温度控制功能,确保食品检测有效。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振荡水槽的温度控制装置,包括恒温水箱(5)和振荡水槽(1),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水箱(5)设置在振荡水槽(1)上端部,且在恒温水箱(5)的一侧设置进水口(6),恒温水箱(5)的另一侧设置出水口(7),所述振荡水槽(1)内设置热交换铜管(2),所述热交换铜管(2)的管口连接硅胶管(4),且硅胶管(4)与恒温水箱(5)的进水口(6)、出水口(7)密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振荡水槽的温度控制装置,包括恒温水箱(5)和振荡水槽(1),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水箱(5)设置在振荡水槽(1)上端部,且在恒温水箱(5)的一侧设置进水口(6),恒温水箱(5)的另一侧设置出水口(7),所述振荡水槽(1)内设置热交换铜管(2),所述热交换铜管(2)的管口连接硅胶管(4),且硅胶管(4)与恒温水箱(5)的进水口(6)、出水口(7)密封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厉昌海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希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