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锌银电池负极片高效干燥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126726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5 15: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锌银电池负极片干燥系统及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锌银电池负极片干燥系统包括:箱体、温控模块、翻转模块、水分在线测试模块和工装夹具;所述温控模块向箱体供应热量;所述工装夹具用于夹持负极片;所述翻转模块带动所述工装夹具转动;所述水分在线测试模块安装于箱体出气管路。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高效、安全、稳定地干燥锌银电池负极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锋银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锋银电池负极片干燥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锋银电池基本组成为正极片、负极片、隔膜、骨架、外壳等,负极片作为锋银电池最 重要部件之一,其主要成分为氧化锋、锋粉、氧化隶、聚己帰醇、银质骨架等。负极片经过化 成后转化为带电态,此时成分主要为活性锋、隶。化成后的负极片须经过清洗(去掉极片上 残留的碱液)、干燥(除去多余水分)处理。化成后的负极片含水量对整个电池的干态胆存寿 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极片中的水分存在易加速负极片活性物质的氧化,导致容量损失, 利用率下降,因此,化成后必须对极片进行干燥脱水处理。目前,多数锋银电池研制单位仍采用改制的马弗炉来干燥,具体操作为:将负极片 用定性滤纸包裹后夹在锋板中,在210±2(TC条件下干燥30min。 现有干燥方法存在不足如下: (1) 由于马弗炉炉膛不同部位的温差较大(四周温度高、中间温度低),为防止个别负极 片被烘焦(极片局部温度过高而导致极片外面的包封纸受热发黄、发黑,致使结构破坏,易 造成电池短路),干燥过程中须经常人工交换烘片夹位置,不断翻动,使极片受热均匀,同时 在高温下打开炉口易造成极片表面氧化致使性能下降。该种干燥方法对人的依靠较大,需 要操作人员对炉内温度、干燥时间具有精确把握,操作经验直接影响着极片干燥效果与质 量; (2) 操作人员在打开炉口翻动极片时,高温下隶蒸汽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尤其是长期 操作的情况; (3) 不能确保每个极片含水量均达到要求,且一致性不够好; (4) 效率较低(500片/天~1000片/天),难W满足大批量生产,且报废率较高。 例如,中国专利(201010601374)公开了一种裡离子二次电池极片的干燥方法,将 卷料放入干燥箱内巧盘中,抽真空后用加热模块对干燥箱进行加热,干燥一定时间后充入 惰性气体与干燥箱内湿气交换。该专利技术可排除极片卷料中的水分,但较为复杂且不适用于 锋银电池。此外,还有研究者公开了一种电池极片的干燥装置及干燥方法(专利号: 201110194969),该干燥装置包括干燥箱本体、抽真空单元、加热单元,加热单元安装于干燥 箱本体上,抽真空单元与干燥箱连接,干燥箱内放置干燥剂访义于电池极片一侧)。该专利技术可 有效降低干燥成本,但干燥效果难W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缺乏一种高效、稳定的锋银电池负极片干燥 方法;为解决所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锋银电池负极片干燥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锋银电池负极片干燥系统包括:箱体、温控模块、翻转模块、水分在 线测试模块和工装夹具;所述温控模块向箱体供应热量;所述工装夹具用于夹持负极片; 所述翻转模块带动所述工装夹具转动;所述水分在线测试模块安装于箱体出气管路。 进一步,所述温控模块包括加热模块、热传感器和鼓风系统;所述加热模块通过箱 体的进气管路向箱体输送高温气体;高温气体在箱体内热交换后,通过出气管道回到温控 模块。 进一步,所述翻转模块包括至少一层的圆形转盘和旋转驱动装置,所述工装夹具 沿所述转盘的径向布置。 进一步,所述水分在线测试模块为湿度传感器。 本专利技术还提供采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干燥装置对锋银电池负极片进行干燥的方法, 包括:步骤一、关闭箱口,设置开箱温度,温控模块开始工作,并开启转盘;步骤二、将负极 片放入工装夹具中,并定位;步骤H、温度达到开箱温度时,停止转盘工作;打开箱口,将工 装夹具安装在转盘的径向位置上,关闭箱口,再次启动转盘,温控模块向负极片提供热气 流,开始干燥;步骤四、当水分在线测试模块测试到箱体出气管道中气体的水分含量达到预 设值时,停止干燥。 进一步,首次干燥时,还包括对完成干燥的负极片进行表观检查,若负极片表面无 水蒸汽冒出,则认为干燥完毕;否则,继续干燥。 进一步,所述负极片的干燥工艺的参数为locrc~22(TC,对应干燥时间为 40min~150min,转盘转动速度为5~20r/min。 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包括: (1) 本专利技术采用温度分布均匀、极片可自动翻转、全密封干燥系统,干燥后的极片一致 性更好,干燥更彻底,水分含量约为0. 04%~0. 1% ; (2) 本专利技术自动翻转控制模块,干燥过程中无需人工翻动极片,因此,大大减轻了有毒 隶蒸汽对人的危害; (3 )本专利技术干燥效率更高,每个干燥系统达2000片/天干燥能力,可满足高密度发射生 广任务需求。【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锋银电池负极片制备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干燥系统内部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流程图; 图4为负极片干燥过程中温度变化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所示,锋银电池经过化成后,负极片须用纯水清洗除碱,然后再脱水干燥。 由
技术介绍
可知,现有的锋银电池负极片干燥系统干燥效果对操作人员的依赖性大,并且 干燥效果难控。 专利技术人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在本专利技术中提供一种锋银电池负极片干燥系统及 方法。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锋银电池负极片干燥系统包括:箱体13、温控模块11、 翻转模块15、水分在线测试模块和工装夹具14 ;所述温控模块11向箱体13供应热量;所述 工装夹具14用于夹持负极片;所述翻转模块15带动所述工装夹具14转动;所述水分在线 测试模块安装于箱体13出气管路12。 所述温控模块11采用高精度温度测量反馈及上下双热空气对流加热装置,温度 反馈装置不断反馈实现温度的高精度动态平衡,W达到温度高精度可控且均匀分布的效 果。所述温控模块11包括加热模块、热传感器和鼓风系统;所述加热模块通过箱体的进气 管路向箱体输送高温气体;高温气体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锌银电池负极片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温控模块、翻转模块、水分在线测试模块和工装夹具;所述温控模块向箱体供应热量; 所述工装夹具用于夹持负极片;所述翻转模块带动所述工装夹具转动;所述水分在线测试模块安装于箱体出气管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士银王冠梁一林郑奕赵保国马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