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立专利>正文

在飞机候客时段用的移动蓄冰空调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2483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在飞机候客时段用的移动蓄冰空调设备,其包括通风系统、换热系统、电源和运载车辆,其中:所述的通风系统包括密闭罩、换热室、送风管道、新风补充装置和风机,用来将降温后的空气送入飞机舱室内;所述的换热系统设有蓄冰装置、换热器、冷冻水管道与水泵,用来将经过换热室内的空气予以降温;所述的电源分别与所述的风机和水泵电连接,以提供相应的电力;所述的运载车辆用来承载空调设备,并将其运送到指定地点。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节约飞机在候客时的燃油消耗,节约航运成本。(*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蓄冰空调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在飞机候客时段使用的 外接空调设备。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飞机因为其安全、舒适、快捷成为当今社会主要交通工具。但 飞机所消耗的燃油也是所有交通工具中最高的。除了为飞行提供动力外,飞机 空调系统是耗能最大的一块。由于飞机是密闭容器,在飞机候客时段也必须为 乘客舱内提供恒定的温度和足够的新鲜空气以满足乘客舒适度的要求。为了达 到这个要求,飞机空调系统必须在候客时段开启。由于飞机空调系统是用飞机 专用发动机提供动力来驱动空调系统的,而飞机发动机是靠燃烧航空煤油作为 动力的,因此在飞机候客时段必然消耗大量的燃油来保证为乘客舱内提供恒定 的温度和足够的新鲜空气。这样就使得飞机运行成本很高,同时也大量排放二 氧化碳、 一氧化氮排放物。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飞涨,如何降低燃油消耗必然 成为所有航空公司的头等大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使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在飞机候客时段使用用的移动蓄水空调设 备,在飞机候客时,不用燃烧航空煤油来带动空调系统,以降低燃油消耗并节 约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在飞机候客时段用的移动蓄冰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风系统,所述的通风系统包括密闭罩、换热室、送风管道、新风补充装置 和风机,所述的密闭罩用来与飞机舱门密接,所述的换热室用来给其内部流通的 空气降温,所述的送风管道连接在所述的密闭罩与所述的换热室之间,所述的风 机驱动换热室内的空气流向所述的密闭罩,所述的新风补充装置设置在换热室上,形成新风进入换热室的通道;换热系统,所述的换热系统设有蓄冰装置、换热器、冷冻水管道与水泵,所 述的蓄冰装置用来储存冷量,所述的换热器设置在所述的换热室内,并通过所述 的冷冻水管道与所述的蓄水装置循环相通,所述的水泵设置在冷冻水管道上,提供冷冻水循环流动所需要的动力;电源,由蓄电池组成,分别与所述的风机和水泵电连接,以提供相应的电力; 运载车辆,用来承载与运输所述的通风系统、换热系统以及电源设备。 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新风补充装置包括新风补充口、过滤装置与新风 调节阀,所述的新风补充口开设在所述的换热室的侧壁上,所述的过滤装置设置 在所述的新风补充口上,用来对进入换热室内的新风进行过滤,所述的新风调节 阀设置在所述的新风补充口上,用来调节进入换热室内的新风流量。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通风系统还包括回风管道,所述的回风管道连接 在所述的密闭罩与所述的换热室之间,以供飞机舱室内的空气回流到换热室中; 所述的回风管道内设有回风调节阀,用来控制从飞机舱室回流到换热室中的空气流量o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移动蓄水空调设备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的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的风机、水泵、回风调节阀和新风调节阀电连接,且所述的控制系统与所述的电源设备电连接,以获取电能。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密闭罩或者回风管道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的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的控制系统电连接。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风机设置在换热室内,风机的排风口与所述的送风管道直接连通。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运载车辆是货车或是无动力挂车。 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蓄冰装置是盘管式蓄水桶或者是盘管式蓄冰槽。 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密闭罩包括一个杯状的罩体,所述的罩体具有一个开口端,所述的开口端边缘密接一根软管的一端,软管的另一端设有一个密封圏,通过所述的密封圈使得密闭罩与飞机舱门密接。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罩体与所述的换热室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在于 运行成本低由于采用的是市政电网的电提供的空调,其运行费用就大大低于飞机靠燃油提供的空调,而蓄水设备又是利用低谷电蓄冰,其运行成本只有电空调的四分之一,这样以来,移动蓄冰空调设备的运行成本是飞机靠燃油 提供的空调运行成本八分之一。安全由于移动蓄冰空调设备和飞机没有刚性链接部分,和飞才几无接触部分,只有风相连接,因此飞机是绝对安全的。便捷无论是飞机停靠在廊桥还是在停机坪,通过运输车辆都可方便的将 移动蓄水空调设备送到飞机旁,融水完后晚上可以方便的运输至冷冻站蓄冰。使用寿命长移动蓄冰空调设备可反复的蓄水和融冰,其设备设计寿命大 于二十年。环保移动蓄冰空调设备在蓄水和融冰过程中无任何污染,冷冻站充冷设 备也是电制冷设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总体结构的主视图2是本技术的总体结构的俯视图3是本技术的原理图4是本技术的密闭罩的剖面示意图5是本技术的新风补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形状、构造以及特点能够更好地被理解,以下将通过 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结构 更加清晰,所述的附图有可能在绘制过程中改变了实际的比例关系,这不应当 被理解为对本专利申请的限定。请参阅图1、图2所示,是本技术"在飞机候客时段用的移动蓄水空调 设备"的一个较佳实施例,其至少包括通风系统、换热系统、电源和运载车 辆;其中所述的通风系统包括密闭罩11、换热室12、送风管道13、新风补充装置14 和风机15,所述的密闭罩11用来与飞机舱门密接,所述的换热室12用来给其 内部流通的空气降温,所述的送风管道13连接在所述的密闭罩11与所述的换热 室12之间,所述的风机15驱动换热室12内的空气流向所述的密闭罩11,所述 的新风补充装置14设置在换热室12上,形成新风进入换热室12的通道;6所述的换热系统设有蓄水装置21、换热器22、冷冻水管道23与水泵24, 所述的蓄水装置21用来储存冷量,所述的换热器22设置在所述的换热室12内, 并通过所述的冷冻水管道23与所述的蓄水装置21循环相通,所述的水泵24设 置在冷冻水管道23上,提供冷冻水循环流动所需要的动力;电源31,分别与所述的风机15和水泵24电连接,以提供相应的电力; 运载车辆32,用来承载与运输所述的通风系统、换热系统以及电源31设备。 以上构件足够构成一个完整的移动蓄水空调设备,可以满足飞机在候客时段 对空调冷气的需要,结合图3的原理图可知换热系统中,所述的水泵24不断 将低温的水水从蓄水装置21中泵入换热器22内进行换热,并将换热后的冰水回 流到蓄水装置21中;与此同时,通风系统中,从新风补充装置14进入换热室 12内的空气,与所述的换热器22接触而降低温度,然后在风机15的作用下, 从送风管道13进入飞机的抢室,以供飞才几内乘客使用。因此,本技术可以 为侯客的飞机提供冷气,从而使飞机在侯客时不开或少开发动机,大大节约无效 使用的燃油,降低飞机运行费用。至于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则是由于蓄水装置21内设有制冷盘管(现有 技术,图中未示),所述的制冷盘管可以与制冷机组相接,使得蓄冰装置21内 的水被降温然后凝固为冰,从而冷量储存在蓄冰装置21内以供使用。待到飞机 在候客时段,将所述的移动蓄冰空调设备通过所述运载车辆32的导引(自主行 驶或者被拖车牵引),移动到飞机附近,然后将密闭罩11与飞机舱门相密接, 同时蓄冰装置21内的水逐渐融化为水,以释放蓄冰装置21内的冷量,来给飞 机提供冷气。使用后的移动蓄水空调设备又在所述运载车辆32的导引下,回到 城市电力供应点,对蓄水装置21进行蓄水,以备下次使用。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飞机候客时段用的移动蓄冰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风系统,所述的通风系统包括密闭罩、换热室、送风管道、新风补充装置和风机,所述的密闭罩用来与飞机舱门密接,所述的换热室用来给其内部流通的空气降温,所述的送风管道连接在所述的密 闭罩与所述的换热室之间,所述的风机驱动换热室内的空气流向所述的密闭罩,所述的新风补充装置设置在换热室上,形成新风进入换热室的通道; 换热系统,所述的换热系统设有蓄冰装置、换热器、冷冻水管道与水泵,所述的蓄冰装置用来储存冷量,所述的换热 器设置在所述的换热室内,并通过所述的冷冻水管道与所述的蓄冰装置循环相通,所述的水泵设置在冷冻水管道上,提供冷冻水循环流动所需要的动力; 电源,由蓄电池组成,分别与所述的风机和水泵电连接,以提供相应的电力; 运载车辆,用来承载与运 输所述的通风系统、换热系统以及电源设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立
申请(专利权)人:周立郇立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