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信权专利>正文

飞行器用逃生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12233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飞行器用逃生球装置,由耐燃防爆充气球、耐撞杆、逃生出入门及逃生仓内部空间部组成,该充气球为球状整体外缘,耐撞杆为依充气球固接的内部骨架,充气球设有逃生出入门;充气球为由氧气充气口及降落伞构成球形外部包覆结构,耐撞杆设有安全帽及安全肩带,端点设有防震座垫及脚部固定带,前缘下方设有加压氧气瓶,逃生出入门设有透视窗及水银灯;安全帽设有目视镜及呼吸罩;其可达到保护人员在事故全程中避免受到撞击及高温伤害,并可提供安全降落地面的功效。(*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交通运输领域飞行器中用于与飞机配合或装到飞机上的逃生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主要针对人员在飞行中遭遇事故全过程中具有避免受到撞击及高温伤害,并可提供安全降落于地面功效的飞行器用逃生球装置。传统的飞行器用逃生装置,一般是设有一充气救生衣、氧气罩及安全带,在事故中将人员固定在机位上避免其因移位而产生撞击,并可提供氧气在事故中使用。因为飞行事故属于高危险事故,在事故中会产生巨大的撞击力、爆炸及高温燃烧,常常会产生人员致命的危机,又因传统的飞行器用逃生装置仅提供了一舱内事故的应变防护,其为以消极的固定人员身体避免撞击为保护人体的措施,而无法有效地在各种状况中保护人员身体并达到逃生的目的。因此,传统的飞行器用逃生装置,其效果实难保证在飞行事故中发挥全过程保护人体的需求。由此可见,上述传统的飞行器用逃生装置仍存在有诸多的缺陷,而亟待加以改进。有鉴于上述传统飞行器用逃生装置的弊端,本设计人基于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经过不断的深入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本技术。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飞行器用逃生球装置,使其特别针对在飞行中遭遇事故的全过程中,使人员在各种状况下均可获得全程的身体保护,具有使人员避免受到撞击及高温的伤害,并可提供安全降落于地面的功效。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飞行器用逃生球装置,其由耐燃防爆充气球、耐撞杆、逃生出入门及逃生仓内部空间部所组成,其中该耐燃防爆充气球,为一球状的整体装置外缘构成,耐撞杆为一用以支撑用的依耐燃防爆充气球的球状体所固接的内部骨架,在耐燃防爆充气球的一适当处设置有一逃生出入门,该耐燃防爆充气球、耐撞杆、逃生出入门三者形成一球形的逃生仓内部空间部;该耐燃防爆充气球,由氧气充气口及降落伞构成一球形外部包覆结构,在该耐燃防爆充气球中相对逃生出入门的上方表面连设有一环状的氧气充气口,该逃生出入门内面向对角线的表面设置有一降落伞;该耐撞杆,为一依耐燃防爆充气球的球状造型体所固设的内缘骨架,由逃生出入门的内面向对角线上近耐撞杆的端点位置处连设有一固定安全帽的安全帽固定栓,该安全帽固定栓下方适当处设置有一长带形的安全肩带,该安全肩带的端点处并连设有一肩带固定栓,在该耐撞杆的端点近逃生出入门的一适当处设置有防震座垫,并在该防震座垫前缘下方在耐撞杆上设有一凹部,该凹部内设置一加压氧气瓶,在该加压氧气瓶前方位于耐撞杆近逃生出入门的端点处设置有一脚部固定带,该脚部固定带的端点处连接设有脚部固定栓;该逃生出入门,为此球形逃生球装置的出入口,其为一圆形的门体构造,其内设置有一供人员在其内对外部情况进行观察了解的透视窗,并设有一供逃生球装置内部照明的水银灯;该逃生仓内部空间部,为此逃生球装置的内部空间,其内部设置有供人员头部保护的安全帽,该安全帽设有安全帽固定栓,将该安全帽固定在逃生球装置上,该安全帽的前缘设置有一目视镜,并在侧面设置有一呼吸罩;借由上述结构相组合,构成一飞行器用逃生装置,可达到保护人员在事故全过程中避免受到撞击及高温的伤害,并可提供安全降落于地面的功效。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飞行器用逃生球装置,其中所述的降落伞设有一降落伞拉环。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飞行器用逃生球装置,主要是针对人员在飞行中遭遇事故时逃生所设计,其由一耐燃防爆充气球、耐撞杆、逃生出入门及逃生仓内部空间部所构成,借由球状防爆防热空间,可保护人员在事故全过程中避免受到撞击及高温伤害,并可提供安全降落于地面的功效。综上所述,本技术飞行器用逃生球装置,其可特别适用于在飞行中遭遇事故的全过程中,使人员在各种状况下均可以获得全程的身体保护,具有使人员避免受到撞击及高温的伤害,并可提供安全降落于地面的功效,从而非常适于实用,其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大幅改进,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飞行器用逃生球装置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飞行器用逃生球装置立体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飞行器用逃生球装置侧面方向的剖面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飞行器用逃生球装置其具体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技术飞行器用逃生球装置,其主要包括耐燃防爆充气球10、耐撞杆20、逃生出入门30及逃生仓内部空间部40,而构成一完整的飞行器用逃生球装置;其中,该耐燃防爆充气球10为一球状的整体装置外缘构成,耐撞杆20为一依耐燃防爆充气球10的球状体所固接的内部骨架,用以支撑之用,在耐燃防爆充气球10的一适当处设置一逃生出入门30,该耐燃防爆充气球10、耐撞杆20、逃生出入门30三者形成一球形的逃生仓内部空间部40。请参阅图2、图3所示,该耐燃防爆充气球10,由氧气充气口11及降落伞12构成一球形外部包覆结构,在该耐燃防爆充气球10中相对于逃生出入门30的上方表面连设有一环状的氧气充气口11,该逃生出入门30内面向对角线的表面设置有一降落伞12,该降落伞12设有一降落伞拉环120;该耐撞杆20,为一依耐燃防爆充气球10的球状造型体所固设的内缘骨架,由逃生出入门30内面向对角线上近耐撞杆20的端点位置处连设有一安全帽固定栓21,以固定安全帽41,在安全帽固定栓21的下方适当处设置有一长带形的安全肩带22,并在该安全肩带22的端点处连设有一肩带固定栓23,在耐撞杆20的端点近逃生出入门30一适当处设置有防震座垫24,并在该防震座垫24前缘下方在耐撞杆20上设有一凹部,以放置一加压氧气瓶25,在该加压氧气瓶25前方位于耐撞杆20近逃生出入门30的端点处设置有一脚部固定带26,在该脚部固定带26的端点处连接设有脚部固定栓27。该逃生出入门30,为此球形逃生球装置的出入口,其为一圆形的门体构造,在其内设置有一透视窗31,提供人员在其内对外部情况进行观察了解,并设有一水银灯32,以提供逃生球装置内部的照明。该逃生仓内部空间部40,为此逃生球装置的内部空间,其内部设置有提供人员头部保护的安全帽41,该安全帽41设有安全帽固定栓410,以将安全帽41固定在逃生球装置上,在该安全帽41的前缘设置有一目视镜412,并在侧面设置有一呼吸罩411。本技术的操作过程是,当事故发生时,人员将飞行器中的充气设备与耐燃防爆充气球10的氧气充气口11相连结,以对该耐燃防爆充气球10进行快速充气,待其完成充气之后,人员由逃生出入门30进入,并将该逃生出入门30关上,水银灯32可借由该逃生出入门30上的开关自动开启,人员进入逃生仓内部空间部40后,固定坐在防震座垫24上,套入安全帽41,扣上呼吸罩411,而后以安全肩带22及脚部固定带26将身体固定。若发生其他如机体爆炸等急难事故,而人员被迫离开机体时,可启动降落伞12上的降落伞拉环120,将降落伞12打开,可使本技术飞行器用逃生球装置顺利离开机体,并可达到保护人体的功效。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飞行器用逃生球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由耐燃防爆充气球、耐撞杆、逃生出入门及逃生仓内部空间部所组成,其中:该耐燃防爆充气球,为一球状的整体装置外缘构成,耐撞杆为一用以支撑用的依耐燃防爆充气球的球状体所固接的内部骨架,在耐燃防爆充气球的一适 当处设置有一逃生出入门,该耐燃防爆充气球、耐撞杆、逃生出入门三者形成一球形的逃生仓内部空间部;该耐燃防爆充气球,由氧气充气口及降落伞构成一球形外部包覆结构,在该耐燃防爆充气球中相对逃生出入门的上方表面连设有一环状的氧气充气口,该逃生出入 门内面向对角线的表面设置有一降落伞;该耐撞杆,其为一依耐燃防爆充气球的球状造型体所固设的内缘骨架,由逃生出入门的内面向对角线上近耐撞杆的端点位置处连设有一固定安全帽的安全帽固定栓,该安全帽固定栓下方适当处设置有一长带形的安全肩带,该安全 肩带的端点处并连设有一肩带固定栓,在该耐撞杆的端点近逃生出入门的一适当处设置有防震座垫,并在该防震座垫前缘下方在耐撞杆上设有一凹部,该凹部内设置一加压氧气瓶,在该加压氧气瓶前方位于耐撞杆近逃生出入门的端点处设置有一脚部固定带,该脚部固定带的端点处连接设有脚部固定栓;该逃生出入门,为此球形逃生球装置的出入口,其为一圆形的门体构造,其内设置有一供人员在其内对外部情况进行观察了解的透视窗,并设有一供逃生球装置内部照明的水银灯;该逃生仓内部空间部,为此逃生球装置的内部空间,其 内部设置有供人员头部保护的安全帽,该安全帽设有安全帽固定栓,将该安全帽固定在逃生球装置上,该安全帽的前缘设置有一目视镜,并在侧面设置有一呼吸罩;借由上述结构相组合,构成一飞行器用逃生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信权
申请(专利权)人:朱信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