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永成专利>正文

多座空陆两用飞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2153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座空陆两用飞行器,它包括有机体(1)、机体重心处悬挂设置的伞翼(3)、机体上组装的飞行动力装置(5)以及机体底部的陆用轮(4),伞翼(3)的两对称延伸翼面分别由机体两侧悬挂重心的一级牵拉点为总结点,分别逐级向上分支构成枝状伞面牵拉结构,其特征在于前后至少两排、每排对称设置的多位座体设置安装于机体底面主架上。一侧上级牵拉结点与相对侧的一级牵拉结点交叉牵拉,构成交叉式伞翼翼面牵拉结构。(*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飞行器,是一种借助伞翼的空中举升作用和以空用发动机带动螺旋浆实现空中飞行的小型飞行器装置。
技术介绍
动力伞飞行器体积小巧、操作灵活,是供人们主要作为娱乐、旅游等使用的一种设施。但现有的动力飞行伞装置均为单人、至多为前后双人串座、三点支撑轮的飞行装置设计,难以满足多人同时乘座飞行器的使用需求,特别是要保证多人飞行中机器的平衡性更是其中要解决的较为关键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使动力伞飞行器能够适合多人乘座,同时解决多人乘座的飞行器在飞行中应具备必要的安全平稳性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套具有多位座的空陆两用飞行器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的主要
技术实现思路
是该飞行器的组成包括有机体、机体重心处悬挂设置的伞翼、机体上组装的飞行动力装置以及机体底部的陆用轮,伞翼的两对称延伸翼面分别由机体两侧悬挂重心的一级牵拉点为总结点,分别逐级向上分支构成枝状伞面牵拉结构,前后至少两排、每排对称设置的多位座体设置安装于机体底面主架上,一侧上级牵拉结点与相对侧的一级牵拉结点交叉牵拉,构成交叉式伞翼翼面牵拉结构。为了使该飞行器除了能够完成正常飞行运行之外,还能够在陆地上达到自由行驶的目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飞行器还设有一套陆用驱动装置,该陆用驱动装置包括有陆用发动机、与该发动动传动连接的差速器,差速器的输出轴与后部陆用轮驱动连接,使该陆用轮构成陆用驱动轮。在前排两座的前方操纵位上分别设有空用操纵舵和陆用方向盘,伞翼方向调整牵拉线和空用发动机的油门控制拉线引至连接在操纵舵上,陆用发动机和转向控制由陆用方向盘来控制。本技术专利申请所提供的飞行器采用了多座位设计,满足了多入同时乘座飞行器的需要,如果由四陆用轮支撑机体,则更可保证其陆地移动的平稳性,特别其伞翼的悬挂结构上采用了双侧交互牵拉、平衡牵制的伞面拉线结构,保证飞行器机体在飞行中对自身负载的平衡作用,达到飞行平稳的目的,是多人旅行的极好载入用具。另外,上述技术方案还采用了陆用发动机的设计结构,使之不仅实现飞行目的,而且还可以在陆地上驱动行驶,尤其是横向多位座结构,还为飞行操作、陆面行驶操作的操纵机构的分离和独立控制提供了方便的设置条件,这使该飞行器的控制更为安全和也更具灵活性,娱乐效果更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飞行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向结构示意图图3、图4分别为伞翼的牵拉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多位座动力伞飞行器的结构构成包括有机体1、由机体的伞翼悬挂装置2悬挂设置的伞翼3、机体1后部组装的飞行动力装置,在这里是以连杆框架结构构成的机体为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机体框架的底部前后对称设有四个陆用轮4,其中其后部的两陆用轮40由陆用发动机驱动,为了减少该飞行器在行驶中的行驶阻力,其后部两陆用轮40上罩有流线型防护罩41。该飞行器上还有一套陆用驱动装置,该陆用驱动装置包括有陆用发动机6、与该发动动传动连接的差速器7,差速器的输出轴与后部陆用轮40驱动连接,使该陆用轮构成陆用驱动轮。飞行动力装置为机体框架后部设置的空用发动机带动的螺旋浆推动机构5,在机体1底面的两平行主架梁18上固定有前后两排、每排对称设置两座的四位座体17,前排两座前方的控制操纵位上分别设有一空用操纵舵14和一陆用方向盘15,伞翼的方向控制牵拉线和空用发动机的油门控制拉线连接引至操纵舵14上。由后排座的机体至前设有流线型机体防护罩8,该防护罩8上设有透明材料制成瞭望窗60。伞翼3的两对称延伸翼面分别由机体1两侧的悬挂重心的一级牵拉点为总牵拉结点,分别逐级向上分支构成枝状伞面牵拉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两侧翼面分别设有三级牵拉绳牵拉结点,一侧上级各牵拉结点A31、A32均与相对侧的一级牵拉结点B0交叉牵拉,另一侧的上级和牵拉结点B31、B32均与相对侧的一级牵拉结点A0交叉牵拉,从而构成交叉式伞翼翼面牵拉结构。由于座位增加、载重量的增加,应适当增强机体的框架结构和伞翼的伞面。权利要求1.一种多座空陆两用飞行器,它包括有机体(1)、机体重心处悬挂设置的伞翼(3)、机体上组装的飞行动力装置(5)以及机体底部的陆用轮(4),伞翼(3)的两对称延伸翼面分别由机体两侧悬挂重心的一级牵拉点为总结点,分别逐级向上分支构成枝状伞面牵拉结构,其特征在于前后至少两排、每排对称设置的多位座体设置安装于机体底面主架上。一侧上级牵拉结点与相对侧的一级牵拉结点交叉牵拉,构成交叉式伞翼翼面牵拉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机体框架的底部前后对称设有四个陆用轮(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后部两陆用轮(40)上罩有流线型防护罩(4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飞行器中还设有一套陆用驱动装置,该陆用驱动装置包括有陆用发动机(6)、与该发动动传动连接的差速器(7),差速器的输出轴与后部陆用轮(40)驱动连接,使该陆用轮构成陆用驱动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在前排两座前方的操纵位上分别设有空用操纵舵(14)和陆用万向盘(15),伞翼方向控制牵拉线和空用发动机的油门控制拉线引至连接在操纵舵(14)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后排座的机体至前设有流线型机体防护罩(6),该防护罩(6)上设有透明材料制成的瞭望窗(60)。专利摘要一种多座空陆两用飞行器,它主要解决了目前的动力伞飞行器存在的可载人数量少以及在进行多载人设计中存在保持行驶中平衡性和安全性等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对称设置座体,和伞翼采用双侧上下交叉牵拉的伞面牵拉结构。本技术具有飞行平稳好、平衡易于调整的特点,是极好的多人载人用具。文档编号B64D11/06GK2640919SQ0328480公开日2004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19日专利技术者王永成 申请人:王永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成
申请(专利权)人:王永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