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辊支承机构,其支承相对于第一辊平行设置的第二辊的旋转轴。辊支承机构具备支承框架、覆盖部件、轴承部件及加力部件。支承框架由金属板构成,并具有向背离第一辊的方向延伸的支承沟槽,在支承沟槽上插入旋转轴。覆盖部件由金属板构成,并安装在支承沟槽上,使得分别覆盖在支承沟槽上彼此相对的一对侧缘部。轴承部件由树脂构成,并具有可旋转支承旋转轴的轴承沟槽,所述轴承部件设置在支持沟槽上,且所述轴承部件能够在所述轴承部件与支承沟槽之间夹插覆盖部件的状态下向相对于支承沟槽底部接近或远离的方向移动。加力部件向背离底部的方向对轴承部件加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辊支承机构、辊单元及定影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装置等中设置的用于支承辊的辊支承机构。
技术介绍
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使转印在印刷纸上的色调剂图像定影于印刷纸上的定影装置。所述定影装置具备加热辊及加压辊,这些辊在相互压接的状态下可旋转地被支承。当使印刷纸(片材)通过所述加热辊与所述加压辊之间的压印部(ニップ部)时,则此时从所述加热辊传递热,由此所述色调剂图像熔融,图像定影于印刷纸上。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这种定影装置中,为了不使印刷纸卷在所述加热辊上,在所述压印部的输送方向下游侧设有由树脂构成的爪形分离部件。分离部件的前端与所述加热辊接触,如果贴在所述加热辊上的印刷纸的前端到达与分离部件接触的接触部位,则通过分离部件在接触部位与加热辊分离。当在所述分离部件与加热辊接触的状态下加热辊旋转时,则由于接触而使分离部件磨损,产生削渣。如果该削渣到达所述压印部,则有通过加热辊加热,进而被加压辊加压,削渣熔在印刷纸的情况。因此,在定影装置上装备有用于去除所述削渣的清洁辊。所述清洁辊例如压接在加压辊上,通过与加压辊的辊表面接触来捕捉移动到加压辊上的所述削渣。在可旋转地支承所述清洁辊的支承框架由金属构成的情况下,为了可以顺滑旋转,在支承框架的轴承沟槽与所述清洁辊的旋转轴之间设置由树脂构成的轴承部件。为了使所述清洁辊在相对于所述加压辊接近或远离的方向上移动,该轴承部件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轴承沟槽。但是,由于所述轴承部件与所述轴承沟槽边缘部的角部接触,存在所述轴承部件被削切而产生新的削渣的情况。该削渣进入所述轴承沟槽,成为所述清洁辊旋转时出现杂音的原因。另外,由于所述轴承部件被削切,有可能对加压辊的压接力降低,使加压辊的清洁性降低。另外,在轴承部件的削渣移动到加压辊的情况下,可能经过加热辊而溶在印刷纸上。另外,在对加热辊为压接状态下支承加压辊的支承框架由金属板构成的情况下,也会产生加压辊旋转时的杂音、对加热辊的压接力降低、削渣熔在印刷纸上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稳定支承旋转辊的辊支承机构、辊单元及定影装置。(二)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辊支承机构支承相对于第一辊平行设置的第二辊的旋转轴。辊支承机构具备支承框架、覆盖部件、轴承部件及加力部件。支承框架由金属板构成,并具有向背离第一辊的方向延伸的支承沟槽,在支承沟槽上插入旋转轴。覆盖部件由金属板构成,并安装在支承沟槽上,使得分别覆盖在支承沟槽上彼此相对的一对侧缘部。轴承部件由树脂构成,并具有可旋转支承旋转轴的轴承沟槽,所述轴承部件设置在支持沟槽上,且所述轴承部件能够在所述轴承部件与支承沟槽之间夹插覆盖部件的状态下向相对于支承沟槽底部接近或远离的方向移动。加力部件向背离底部的方向对轴承部件加力。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所涉及的辊单元具备第二辊及上述结构的辊支承机构,所述第二辊具有相对于可被旋转支承的第一辊平行的旋转轴。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其它方面所涉及的定影装置具备上述结构的辊单元、第三辊、第一辊、分离部件及清扫部件。第三辊通过加热装置加热,并可以旋转。第一辊在与第三辊压接的状态下可以旋转。分离部件由树脂构成,并顶触第三辊的表面,将通过第三辊与第一辊之间的压印部的片材从第三辊分离。清扫部件设置于辊单元的第二辊的表面,顶触第一辊并去除附着在第一辊表面上的异物。(三)有益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稳定支承设置在定影装置等上的旋转辊。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结构的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辊单元的结构的图。图4A是从正侧看图3的辊单元的右端部的图。图4B是从右侧看图3的辊单元的右端部的图。图5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辊支承机构的结构的图,表示将覆盖部件安装在支承沟槽的状态。图5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辊支承机构的结构的图,表示将覆盖部件安装在支承沟槽之前的状态。图6是表示图5A及图5B中所示辊支承机构的覆盖部件的结构的图。图7是表示图5A及图5B中所示辊支承机构的覆盖部件的结构的图。图8是表示将图5A及图5B中所表示的辊支承机构分解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适当说明。此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仅是将本专利技术具体化的一个例子,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范围。(图像形成装置10)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结构的图。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在图像形成装置10设置为可以使用的设置状态(图1所表示的状态)下将竖直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8。另外,在所述设置状态下将图1中所示的供纸盒40被插拔的面作为正面(前面)来定义前后方向7。另外,将所述设置状态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正面作为基准来定义左右方向9。图像形成装置10具备机箱10A。机箱10A整体大致为长方体形状。在机箱10A的内部配置有构成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各个部分。如图1所示,在机箱10A的前下部,形成有在左右方向9为宽幅的开口部41,可以从开口部41将供纸盒40收容在机箱10A的内部。图像形成装置10,即串联式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多个图像形成单元4、中间转印带5、光扫描装置13、二次转印辊20、定影装置16、片材盘18、供纸盒40、供纸单元32、操作显示部25、搬运通道26及控制部2等。并且,图像形成装置10基于输入的图像数据在片材S上形成黑白图像或者彩色图像。片材S为纸、铜版纸、明信片、信封及OHP(OverheadProjector)片材等。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并不限于串联式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是能形成彩色图像或黑白图像的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或具备它们各种功能的复合机。操作显示部25是触控面板等,其根据来自控制部2的控制指令显示各种信息,根据用户操作对控制部2输入各种信息。各个图像形成单元4(4C、4M、4Y、4K)为具备感光鼓11、带电装置12、显影装置14、一次转印辊15等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单元。图像形成单元4沿中间转印带5的行进方向(水平方向)排列设置,构成所谓的串联式图像形成单元。具体就是,在图像形成单元4C、图像形成单元4M、图像形成单元4Y、图像形成单元4K分别形成与C(青色)、M(洋红色)、Y(黄色)、K(黑色)对应的色调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5移动方向(箭头19方向)的下游侧开始顺次将青色用图像形成单元4C、洋红色用图像形成单元4M、黄色用图像形成单元4Y、黑色用图像形成单元4K按此顺序配置为一列。中间转印带5是将在各个图像形成单元4的感光鼓11上形成的各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进行中间转印的中间转印部件。通过驱动辊6A及从动辊6B可旋转驱动地支承中间转印带5。通过驱动辊6A及从动辊6B的支承,中间转印带5能够在其表面与各感光鼓11的表面接触的同时进行移动(行进)。然后,当中间转印带5的表面通过感光鼓11与一次转印辊15之间时,从各感光鼓11顺次重叠转印色调剂图像。在光扫描装置13中,具备照射各色激光的激光源、扫描激光的多棱镜、照射被扫描的激光的反射镜13C、13M、13Y、13K等。光扫描装置13通过基于输入的各种颜色的图像数据,向各图像形成单元4的感光鼓11照射激光,从而在各个感光鼓11上形成静电潜像。供纸单元32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辊支承机构,其支承相对于第一辊平行设置的第二辊的旋转轴,所述辊支承机构具备支承框架、覆盖部件、轴承部件及加力部件;所述支承框架由金属板组成,并具有向背离所述第一辊的方向延伸的支承沟槽,在所述支承沟槽上插入所述旋转轴;所述覆盖部件由金属板构成,并安装在所述支承沟槽上,使得分别覆盖在所述支承沟槽上彼此相对的一对侧缘部;所述轴承部件由树脂构成,并具有可旋转支承所述旋转轴的轴承沟槽,所述轴承部件设置在支持沟槽上,且所述轴承部件能够在所述轴承部件与所述支承沟槽之间夹插所述覆盖部件的状态下向相对于所述支承沟槽底部接近或远离的方向移动;所述加力部件向背离所述底部的方向对轴承部件加力。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3.20 JP 2014-0588091.一种辊支承机构,其用于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具备第一辊及第二辊,所述第二辊相对于所述第一辊平行设置,所述辊支承机构支承所述第二辊的旋转轴,具备支承框架、覆盖部件、轴承部件及加力部件;所述支承框架由金属板组成,并具有向背离所述第一辊的方向延伸的支承沟槽,在所述支承沟槽上插入所述旋转轴;所述覆盖部件由金属板构成,并安装在所述支承沟槽上,使得分别覆盖在所述支承沟槽上彼此相对的一对侧缘部;所述轴承部件由树脂构成,并具有可旋转支承所述旋转轴的轴承沟槽,所述轴承部件设置在支持沟槽上,且所述轴承部件能够在所述轴承部件与所述支承沟槽之间夹插所述覆盖部件的状态下向相对于所述支承沟槽底部接近或远离的方向移动;所述加力部件向背离所述底部的方向对轴承部件加力;所述覆盖部件具有一对第一部位和第二部位,一对所述第一部位分别覆盖一对所述侧缘部,所述第二部位覆盖所述支承沟槽的底部;一对所述第一部位分别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倾斜;倾斜角设定为,至少使所述第一部位的间距大于所述支承沟槽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支承机构,所述覆盖部件至少覆盖所述侧缘部的角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辊支承机构,所述覆盖部件具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设置在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部位上的所述第一辊侧的端部,并向另一个所述第一部位突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支承机构,所述轴承部件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田雅之,
申请(专利权)人: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