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线卷取机以及卷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098630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3 16: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纱线卷取机以及卷取方法。自动络纱机(1)具备横动臂(71)和单元控制部(51)。横动臂(71)使卷绕于锥形状的卷装(30)的纱线(20)横动。当卷取阶段进展时,单元控制部(51)使小径侧区域的横动臂(71)的横动速度相对于大径侧区域的横动臂(71)的横动速度之比、即横动速度比增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边使纱线横动一边卷取纱线而形成锥形卷卷装的纱线卷取机。
技术介绍
以往,在卷取锥形卷卷装的纱线卷取机中,进行使卷装的大径侧区域的横动速度小于小径侧区域的横动速度的控制。通过进行该控制,能够适当地形成卷装的形状,并且能够使大径侧区域的卷绕密度增加,能够使卷装的退绕性良好。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小径侧区域的横动速度相对于大径侧区域的横动速度之比称为横动速度比。德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02008015907号说明书(专利文献I)以及日本特开2012 — 017205号公报(专利文献2)公开了能够设定横动速度比的纱线卷取机。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与卷取阶段的进展相应地使横动速度比减少的技术。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设定横动速度比(捻距比)时,针对小径侧区域以及大径侧区域分别调整速度分布图的技术。速度分布图是指包含横动时间、横动速度、横动导纱器的加速时间、以及横动导纱器的加速度等的信息。在形成锥形卷卷装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小径侧,有时会产生卷装的端面鼓出的现象(凸边卷绕)。该现象是因卷装的中间部的纱层由外径侧的纱线的勒紧力和来自卷取管的回弹力压迫而从卷装的端面凸出而产生的。仅通过像以往那样设定逐渐降低的或者恒定的横动速度比,有时无法防止凸边卷绕的产生。特别是在形成卷绕密度高的卷装、或卷取粗支的纱线而形成卷装的情况下(即张力变高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凸边卷绕。以往,为了防止凸边卷绕的产生,进行调整横动宽度或调整卷绕角的控制。但是,这些控制的设定容易变复杂。并且,在上述的控制中,为了抑制凸边卷绕的产生,超出适当的量而调整横动宽度以及/或者卷绕角。结果,存在卷装尺寸变大、处理困难等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简单的设定防止凸边卷绕的产生、且能够抑制卷装尺寸的增加的纱线卷取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观点,纱线卷取机具备横动导纱器和控制部。上述横动导纱器使卷绕于上述锥形状的卷装的纱线横动。上述控制部至少控制上述横动导纱器的横动速度。将小径侧区域的上述横动导纱器的横动速度相对于大径侧区域的上述横动导纱器的横动速度之比称为横动速度比。当卷取阶段进展时,上述控制部使上述横动速度比增加。在以往的调整横动宽度的控制中,直接使横动宽度缩小。在调整卷绕角的控制中,使卷绕密度降低。在本实施方式的控制中,使小径侧区域和大径侧区域的卷绕密度的平衡变化。因而,能够抑制卷装尺寸的增加。并且,与以往的控制相比较能够通过简单的处理防止凸边卷绕的产生。在上述的纱线卷取机中,优选上述控制部与卷取阶段的进展相应地使上述横动速度比连续地增加。由此,能够尤其提高小径侧区域的初期的卷绕密度以及中间部的纱层的卷绕密度,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凸边卷绕的产生。在上述的纱线卷取机中,优选上述控制部与上述卷装的纱层厚度或者卷装直径的增加相应地使上述横动速度比增加。由此,横动速度比与纱层厚度或者卷装直径处于密切的关系,因此能够适当地防止凸边卷绕的产生。上述的纱线卷取机优选具备能够设定开始横动速度比、最终横动速度比、以及切换阈值的设定部。上述开始横动速度比是上述卷装的卷绕开始时应用的上述横动速度比。上述最终横动速度比是所应用的上述横动速度比的上限。上述切换阈值规定切换至上述最终横动速度比的定时。由此,与使横动宽度或者卷绕角变化的控制相比较设定简单,因此能够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力。上述的纱线卷取机优选还具备取得上述纱层厚度或者上述卷装直径的取得部。当上述取得部所取得的上述纱层厚度或者上述卷装直径小于上述切换阈值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利用至少基于上述开始横动速度比以及上述最终横动速度比求出的目标横动速度比控制上述横动导纱器。由此,能够增大卷取阶段的初期的小径侧区域的卷绕密度,因此能够防止凸边卷绕的产生。在上述的纱线卷取机中,优选形成为:当上述取得部所取得的上述纱层厚度或者上述卷装直径大于上述切换阈值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利用上述最终横动速度比控制上述横动导纱器。由此,若卷取阶段已进展至某种程度,则即便不调整小径侧区域的卷绕密度也能够防止凸边卷绕的产生,因此能够防止过度地减小小径侧区域的卷绕密度。在上述的纱线卷取机中,优选上述控制部与卷取阶段相应地使卷绕角变化。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凸边卷绕的产生。在上述的纱线卷取机中,优选上述控制部与卷取阶段相应地使上述横动导纱器的横动宽度变化。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凸边卷绕的产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观点,提供以下的卷取方法。即,该卷取方法包括取得工序、求值工序、以及控制工序。在上述取得工序中,取得卷装的纱层厚度或者卷装直径。在上述求值工序中,基于在上述取得工序中取得的上述纱层厚度或者上述卷装直径,求出小径侧区域的上述横动导纱器的横动速度相对于大径侧区域的横动导纱器的横动速度之比、即横动速度比。在上述控制工序中,以在上述求值工序中求出的上述横动速度比控制上述横动导纱器。由此,能够抑制卷装尺寸的增加。【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络纱机的主视图。图2是纱线卷取单元的主视图以及框图。图3A是示出使横动速度比变化的处理的流程图。图3B是计算目标横动速度比的公式。图4A是示出使横动速度比变化时的设定项目的表。图4B是示出伴随着纱层厚度的增大的横动速度比的变化的图。图5是用于对卷绕角进行说明的卷取部的示意主视图。图6是示出卷绕角的设定例的图。图7是对使横动宽度变化的控制进行说明的图。图8A以及图SB是示出变形例所涉及的伴随着纱层厚度的增大的横动速度比的变化的图。【具体实施方式】其次,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本说明书中,“上游”以及“下游”意味着纱线卷取时的纱线的行进方向上的上游以及下游。如图1所示,自动络纱机(纱线卷取机)I具备并排配置的多个纱线卷取单元10、落纱装置60、机体控制装置90。各个纱线卷取单元10 —边使从供纱管21退绕的纱线20横动一边将其卷绕于由摇架23支承的锥形状的卷取管22,形成卷装30。此外,摇架23具有:将卷取管22的小径侧端部支承为能够旋转的小径侧支承部;以及将卷取管22的大径侧端部支承为能够旋转的大径侧支承部。落纱装置60当在各纱线卷取单元10中卷装30满卷时行进至该纱线卷取单元10的位置。落纱装置60在该纱线卷取单元10中将满卷的卷装30从摇架23卸下,并供给尚未卷绕纱线20的卷取管22 (空筒管)。机体控制装置90具备机体设定部(设定部)91和机体显示部92。机体设定部91能够通过操作人员输入规定的设定值或选择适当的控制方法而进行针对各纱线卷取单元10的设定。机体显示部92能够显示各纱线卷取单元10的纱线20的卷取状况、以及所产生的故障的内容等。其次,参照图2对纱线卷取单元10的结构具体地进行说明。各个纱线卷取单元10具备卷取单元主体17和单元控制部51。单元控制部51例如具备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 (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 (ROM))、输入输出(Input — and — Output (I/O))端口、通信端口。在ROM中记录有对卷取单元主体17的各部分进行控制的程序。在I/O端口和通信端口连接有卷取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具备:横动导纱器,使卷绕于锥形状的卷装的纱线横动;以及控制部,至少控制所述横动导纱器的横动速度,当将小径侧区域的所述横动导纱器的横动速度相对于大径侧区域的所述横动导纱器的横动速度之比称为横动速度比时,在卷取阶段进展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横动速度比增加。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田胜文
申请(专利权)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