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黎明专利>正文

一种溶剂尾气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090268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1 1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回收效果好,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的溶剂尾气回收系统。包括冷却水箱,其内设有填料的吸收塔,还包括一与所述吸收塔连接的冷冻箱,所述冷却水箱和冷冻箱内分别设有交换器,所述冷却水箱和冷冻箱的交换器通过相应的冷冻机相互串接构成一介质循环回路,所述冷却水箱、吸收塔和相应的水泵相互串接构成一冷却水循环回路,所述冷冻箱和吸收塔分别设有相应的回收输出口,该冷冻箱设有排空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回收效果好,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的溶剂尾气回收系统。包括冷却水箱,其内设有填料的吸收塔,还包括一与所述吸收塔连接的冷冻箱,所述冷却水箱和冷冻箱内分别设有交换器,所述冷却水箱和冷冻箱的交换器通过相应的冷冻机相互串接构成一介质循环回路,所述冷却水箱、吸收塔和相应的水泵相互串接构成一冷却水循环回路,所述冷冻箱和吸收塔分别设有相应的回收输出口,该冷冻箱设有排空装置。【专利说明】一种溶剂尾气回收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油脂加工设备。尤其涉及用于浸出式食用油生产的一种溶剂尾气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在利用谷物糠等作为原料进行浸出式生产食用油的工艺中,通常需要使用到溶剂油,为了充分利用和节约生产成本,在浸出式生产工艺中通常都会通过设置相应的回收装置对生产系统产生的溶剂尾气进行回收。然而,现有的浸出式生产工艺中,其溶剂尾气的回收主要有循环冷却水方式、冷冻回收方式和石蜡油方式回收等,这类回收方式其回收工艺复杂,回收装置结构复杂,所需投资多,且回收效果不尽人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溶剂尾气回收系统。该溶剂尾气回收系统结构简单、合理,回收效果好,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投资少,成本低。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包括冷却水箱,其内设有填料的吸收塔,还包括一与所述吸收塔连接的冷冻箱,所述冷却水箱和冷冻箱内分别设有交换器,所述冷却水箱和冷冻箱的交换器通过相应的冷冻机相互串接构成一介质循环回路,所述冷却水箱、吸收塔和相应的水泵相互串接构成一冷却水循环回路,所述冷冻箱和吸收塔分别设有相应的回收输出口,该冷冻箱设有排空装置。 所述吸收塔的气体入、出口和水出、入口分别设于其相应的下部和上部,所述吸收塔的气体出口连接于冷冻箱的气体入口,所述冷却水箱的水入口连接于吸收塔的水出口,所述水泵的出口连接于吸收塔的水入口。 所述冷冻箱内设有一导流管,所述冷冻箱的排空装置包括连接于冷冻箱的排空口的排空管、截止阀或单向阀。 所述冷冻箱的导流管的上端连接于冷冻箱顶部,所述冷冻箱的排空装置连接于该导流管的上端,所述冷冻箱其交换器为一绕设于该导流管上的换热盘管。 所述单向阀的控制压力为0.6-2.2 kPa。 所述吸收塔其填料分成若干层设置,各层填料之间分别设有间距。 所述吸收塔的填料包括石头、瓷环和/或不锈钢环。 所述冷却水箱的循环冷却水的温度为负3 oC至负10°C。 所述吸收塔内分别设有连接于其水入口、气体入口和回收输出口的水分布器、气体分布器和回收分布器。 所述水分布器为一其上端口呈齿形的托盘,所述气体分布器为一其下侧壁布设有喷气孔或喷气槽的管状喷头,所述回收分布器为一网孔管。 本溶剂尾气回收系统不仅结构简单、工艺操作简单、投资和运行成本低,而且具有更好地回收效果和回收效率,运行稳定可靠,特别适用于大型浸出式食用油生产系统。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藉由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回收系统包括吸收塔1、冷冻箱3、冷冻机组7以及冷却水箱6等。吸收塔I内腔设有多层填料12,填料12由瓷环构成,各层填料12相互之间设有1-1OOcm的间距,吸收塔I的气体入口开设于其底层填料12的下方,吸收塔I的回收输出口开设于其气体入口的下方,吸收塔I内设有连接于气体入口的管状喷头11,管状喷头11的下侧管壁开设有若干喷气槽11a,以便于溶剂气体于吸收塔内均匀分布上行,吸收塔I内设有连接于回收输出口的网孔管10。 吸收塔I的冷却水入、出口分别设置于其顶部(或上部)和底部(或下部),吸收塔I的顶部内腔对应于其冷却水入口设有托盘2,托盘2的上端口的周壁端面形状呈齿状2a,以便自冷却水循环水泵8输送来的水(冷却水)自塔顶部均匀分布向下喷淋、与相应的自下而上的溶剂气体进行热交换,将溶剂气体冷却液化成溶剂油。 冷却水循环水泵8的出、入口分别对应连接于吸收塔I的冷却水入口和冷却水箱6,冷却水箱6的入口连接于吸收塔I的冷却水出口,由冷却水箱6、冷却水循环水泵8以及吸收塔I的相应出入口构成回收系统的冷却水循环回路。 冷冻箱3的上端气体入口连接于吸收塔I的气体出口,冷冻箱3内腔设有自其上端固定连接于冷冻箱3的顶壁上的导流管4,导流管4 (或冷冻箱)上端连接有单向阀13,导流管4下端为敞开,冷冻箱3的回收输出口开设于其底部。 单向阀13的作用是为了保持回收系统为一定的(或微负压)负压状态;防止溶剂尾气冷却(冷冻)过程中整个回收系统发生严重负压时,大量的空气将直接自冷冻箱的排空口流入,破坏回收系统负压的形成。单向阀13的入口压力低于其出口压力,单向阀13的控制(动作)压力绝对值为0.6-2.2 kPa。水柱,当回收系统负压的压力绝对值过小时,可以通过单向阀向外排空,以降低冷冻箱等回收系统的压力形成需要的负压。 冷冻箱3和冷却水箱6内分别设有交换器,冷冻箱3的交换器为一绕设于导流管4上的换热盘管5,冷冻机组7的出口与冷冻箱3内的换热盘管5的上部入口相连接,冷冻机组7的入口与冷却水箱6内的交换器的出口连接,冷却水箱6的交换器的入口与冷冻箱3的换热盘管5的下部出口连接,构成介质的制冷循环。 工作时,首先,溶剂尾气自吸收塔的气体入口通过管状喷头的各喷气槽自吸收塔的下部上行,与自冷却水循环水泵输出的、从吸收塔的顶部喷淋而下的冷却水在各层填料的充分作用下进行混合热交换,使得溶剂尾气被冷却液化成溶剂油后、通过相应的网孔管自回收输出口输送至相应的分水箱;并且,自吸收塔顶部出来的尚未被液化的溶剂尾气送往冷冻箱,于冷冻箱内与相应的换热盘管内的制冷介质进行热交换后被进一步冷却液化,冷却液化溶剂油自冷冻箱的底部回收输出口输出至相应的分水箱;同时,吸收塔内自上而下吸热后的冷却水于吸收塔的底部送回冷却水箱,于冷却水箱内与相应的交换器内的介质进行热交换被冷却,再由冷却水循环水泵送往吸收塔,如此周而复始循环,进而实现溶剂尾气的回收。 其吸收塔和冷冻箱的回收输出口可以通过相应的水封装置(如U型管道)与相应的分水箱连接。 本技术溶剂尾气回收系统的溶剂气体冷却循环回收温度或冷却水箱的冷却水的温度可以设置为零下3 oC至零下10°C。【权利要求】1.一种溶剂尾气回收系统,包括冷却水箱,其内设有填料的吸收塔,其特征是还包括一与所述吸收塔连接的冷冻箱,所述冷却水箱和冷冻箱内分别设有交换器,所述冷却水箱和冷冻箱的交换器通过相应的冷冻机相互串接构成一介质循环回路,所述冷却水箱、吸收塔和相应的水泵相互串接构成一冷却水循环回路,所述冷冻箱和吸收塔分别设有相应的回收输出口,该冷冻箱设有排空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溶剂尾气回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吸收塔的气体入、出口和水出、入口分别设于其相应的下部和上部,所述吸收塔的气体出口连接于冷冻箱的气体入口,所述冷却水箱的水入口连接于吸收塔的水出口,所述水泵的出口连接于吸收塔的水入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溶剂尾气回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冷冻箱内设有一导流管,所述冷冻箱的排空装置包括连接于冷冻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溶剂尾气回收系统,包括冷却水箱,其内设有填料的吸收塔,其特征是还包括一与所述吸收塔连接的冷冻箱,所述冷却水箱和冷冻箱内分别设有交换器,所述冷却水箱和冷冻箱的交换器通过相应的冷冻机相互串接构成一介质循环回路,所述冷却水箱、吸收塔和相应的水泵相互串接构成一冷却水循环回路,所述冷冻箱和吸收塔分别设有相应的回收输出口,该冷冻箱设有排空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黎明
申请(专利权)人:胡黎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