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敏臣专利>正文

一种钢管矫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69922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8 0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管矫直设备,包括钢管输送箱体(3)和输出箱体(14),以及由前支撑架(6)和后支撑架(13)分别支撑的前轴承(7)和后轴承(12);前轴承和后轴承共同套设连接了板框(11)的前后端;板框通过传动链轮(9)由电机驱动旋转;板框为筒形结构,筒壁上有若干开口,其中,所开口在筒形径向方向上间隔设置,在圆周方向上交错设置;每一开口处通过与板框连接的支撑结构固定有转动的矫直轮(8),位于板框的另一侧表面设置平衡配重(1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把所有矫直轮都悬排在板框的外表面,因此缩小了板框体积和旋转力矩,从而提高板框转速来提高效率,通过实践效率比现有技术设备提高2倍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矫直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如脚手架用钢管的矫直设备。
技术介绍
如图2所示,现有技术的钢管矫直设备,矫直轮8挂于设备板框11 (设备架体)的内侧,即把所有矫直轮8全装在板框11内,这样板框11体积增加了,材料也浪费了。在完成矫直工作时,板框11转动,带动矫直轮,从而使得中心钢管I受到滚压,实现矫直。由于板框11肥大,转起来离心加大,甩动、震动厉害,整机都在抖动,使得噪音增大,无法能提高转速,所以现有技术设备的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增大工作部件的转速,从而再未增加噪音、设备震动的情况下提供设备效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钢管矫直设备,包括配合设置于机架前后端的钢管输送箱体和钢管输出箱体。所述输送箱体内上下配设有上输送轮和下输送轮;所述输出箱体内上下配设有上输出轮和下输出轮。所述输送箱体和所述输出箱体相对的端面位于中部输送的钢管外侧分别设置了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所述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分别支撑了前轴承和后轴承;所述前轴承和后轴承共同套设连接了板框的前后端。所述板框位于一端设置有传动链轮,所述传动链轮通过传动机构连接了驱动旋转的电机。所述板框为筒形结构,所述板框筒壁上有若干开口,其中,所述开口在所述板框筒形的径向方向上间隔设置,在所述板框筒形的圆周方向上交错设置;每一开口处通过与所述板框连接的支撑结构固定有转动的矫直轮,所述矫直轮穿过所述开口达到中部输送的钢管外表面处;对应每一所述矫直轮,位于所述板框的另一侧表面设置平衡配重。此外,所述输送箱体和输出箱体分别设置有输送调节螺钉和输出调节螺钉。本专利技术把所有矫直轮都悬排在板框的外表面,因此缩小了板框体积和旋转力矩,从而提高板框转速来提高效率,通过实践效率比现有技术设备提高2倍以上。【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钢管矫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钢管矫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钢管矫直设备,包括配合设置于机架18前后端的钢管输送箱体3和钢管输出箱体14。所述输送箱体3内上下配设有上输送轮4和下输送轮2 ;所述输出箱体14内上下配设有上输出轮16和下输出轮17。所述输送箱体3和所述输出箱体14相对的端面位于中部输送的钢管I外侧分别设置了前支撑架6和后支撑架13,所述前支撑架6和后支撑架13分别支撑了前轴承7和后轴承12 ;所述前轴承7和后轴承12共同套设连接了板框11的前后端。所述板框11位于一端设置有传动链轮9,所述传动链轮9通过传动机构连接了驱动旋转的电机。所述板框11为筒形结构,所述板框11筒壁上有若干开口,其中,所述开口在所述板框11筒形的径向方向上间隔设置,在所述板框11筒形的圆周方向上交错设置;每一开口处通过与所述板框11连接的支撑结构固定有转动的矫直轮8,所述矫直轮8穿过所述开口达到中部输送的钢管I外表面处;对应每一所述矫直轮8,位于所述板框11的另一侧表面设置平衡配重10。此外,图中还示出了位于输送箱体3和输出箱体14上分别设置的输送调节螺钉5和输出调节螺钉15。本专利技术设备工作时,由传动副(电机驱动的传动机构)带动传动链轮9旋转,板框11与链轮9固定,所以板框11就随之旋转,因为矫直轮8全部都固定板框11上,所以板框11转,矫直轮8都随着板框11旋转。输送箱3内的上输送轮4和下输送轮2是由另一个传动副驱动的机构,把工件脚手架管送入输送箱3内进入输送轮4和输送轮2之间再由调节螺钉5压紧,这样就把工件送入旋转板框11内,经过矫直轮8旋转滚压,得到矫直后的钢管,钢管经输出箱14内的上下输出轮带出,完成矫直工作。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钢管矫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配合设置于机架(18)前后端的钢管输送箱体(3)和钢管输出箱体(14); 所述输送箱体(3)内上下配设有上输送轮(4)和下输送轮(2);所述输出箱体(14)内上下配设有上输出轮(16)和下输出轮(17); 所述输送箱体(3)和所述输出箱体(14)相对的端面位于中部输送的钢管(I)外侧分别设置了前支撑架(6)和后支撑架(13),所述前支撑架(6)和后支撑架(13)分别支撑了前轴承(7)和后轴承(12);所述前轴承(7)和后轴承(12)共同套设连接了板框(11)的前后端; 所述板框(11)位于一端设置有传动链轮(9),所述传动链轮(9)通过传动机构连接了驱动旋转的电机; 所述板框(11)为筒形结构,所述板框(11)筒壁上有若干开口,其中,所述开口在所述板框(11)筒形的径向方向上间隔设置,在所述板框(11)筒形的圆周方向上交错设置;每一开口处通过与所述板框(11)连接的支撑结构固定有转动的矫直轮(8),所述矫直轮(8)穿过所述开口达到中部输送的钢管(I)外表面处;对应每一所述矫直轮(8),位于所述板框(11)的另一侧表面设置平衡配重(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钢管矫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箱体(3)和输出箱体(14)分别设置有输送调节螺钉(5)和输出调节螺钉(15)。【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管矫直设备,包括钢管输送箱体(3)和输出箱体(14),以及由前支撑架(6)和后支撑架(13)分别支撑的前轴承(7)和后轴承(12);前轴承和后轴承共同套设连接了板框(11)的前后端;板框通过传动链轮(9)由电机驱动旋转;板框为筒形结构,筒壁上有若干开口,其中,所开口在筒形径向方向上间隔设置,在圆周方向上交错设置;每一开口处通过与板框连接的支撑结构固定有转动的矫直轮(8),位于板框的另一侧表面设置平衡配重(10)。本技术把所有矫直轮都悬排在板框的外表面,因此缩小了板框体积和旋转力矩,从而提高板框转速来提高效率,通过实践效率比现有技术设备提高2倍以上。【IPC分类】B21D3/02【公开号】CN204638793【申请号】CN201520353355【专利技术人】刘敏臣 【申请人】刘敏臣【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申请日】2015年5月27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管矫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配合设置于机架(18)前后端的钢管输送箱体(3)和钢管输出箱体(14);所述输送箱体(3)内上下配设有上输送轮(4)和下输送轮(2);所述输出箱体(14)内上下配设有上输出轮(16)和下输出轮(17);所述输送箱体(3)和所述输出箱体(14)相对的端面位于中部输送的钢管(1)外侧分别设置了前支撑架(6)和后支撑架(13),所述前支撑架(6)和后支撑架(13)分别支撑了前轴承(7)和后轴承(12);所述前轴承(7)和后轴承(12)共同套设连接了板框(11)的前后端;所述板框(11)位于一端设置有传动链轮(9),所述传动链轮(9)通过传动机构连接了驱动旋转的电机;所述板框(11)为筒形结构,所述板框(11)筒壁上有若干开口,其中,所述开口在所述板框(11)筒形的径向方向上间隔设置,在所述板框(11)筒形的圆周方向上交错设置;每一开口处通过与所述板框(11)连接的支撑结构固定有转动的矫直轮(8),所述矫直轮(8)穿过所述开口达到中部输送的钢管(1)外表面处;对应每一所述矫直轮(8),位于所述板框(11)的另一侧表面设置平衡配重(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敏臣
申请(专利权)人:刘敏臣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