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矫直线缆的矫直装置以及相应的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85423 阅读:2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矫直线缆(1)的矫直装置(100),具有入口一侧的辊结构(110)和出口一侧的辊结构(120),其设置方式为,需矫直的线缆(1)在输送方向(X)上观察在入口一侧的辊结构(110)的辊(111、112、113)之间穿过到达矫直装置(100)且在出口一侧的辊结构(120)的辊(121、122、123、124)之间穿出之后离开矫直装置(100),其中,出口一侧的辊结构(120)的两个辊(122、123)之间的间距(d)是可调的。此外可预设在入口一侧的辊结构(110)的两个辊(111、112)之间垂直于输送方向(X)作用到线缆(1)上的力(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矫直线缆的矫直装置以及一种相应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线缆加工机的矫直装置。在线缆加工机上加工的线缆 (如绝缘的绞合线或由铜或钢制成的纯导线)通常成箍、在辊上或以捆的形式提供且由此原因在开卷后或多或少地弯曲且具有螺旋。
技术介绍
矫直的线缆对于可靠地实施在线缆加工机上设置的工艺步骤如剥皮、压接以及装夹来说是重要的。为了尽可能直地矫直线缆,其通常借助于存在于线缆加工机中的驱动装置通过一个或多个安装在机器入口处的矫直机进行拉拔。由此除去了线缆中的上述弯曲和螺旋。公知的矫直机仅能够以较大的耗费调节,从而使其带来理想矫直效果。另外,对于如通常在线缆加工机中采用的矫直机来说,对在同一矫直机上或在另一个矫直机上或另一台机器上的调节进行重复利用是困难的。公知的矫直机具有多个辊,需矫直的线缆在辊之间穿过引导。此外,采用迄今的解决方法来调节辊间距,这些解决方法应用刻上的刻度和调节螺栓,部分采用计数机构。有时还可以借助于促动器自动调节辊间距。之前公开的辊典型地支承在两个辊板条上。矫直机的拉紧的调节(即一个或两个辊板条的倾斜)大多通过借助于螺栓的固定夹紧实现。通常在采用经验定律的情况下进行调节,其表明,矫直机的出口一侧的辊应该接触线缆。拉紧由于缺乏简单的调节可能性以及缺少简单的调节标准而经常没有变化。因此,矫直机的发挥较大矫直作用的入口一侧的辊经常位于不理想的位置。针对矫直机迄今不存在简单的、耐用的标准或参数,其比如可以与线缆一起保存, 从而能够在任一机器上根据线缆类型最佳地调节矫直机。现在使用的矫直机的辊根据矫直物品的不同以简单的机构调节到一定的位置上。 但该位置是非常临界的。很小的错误调节或外径很小的偏差(比如通过线缆制造中的生产散射产生)或线缆中的弹性(比如根据加工温度的不同)导致较强偏差的矫直结果。廉价的矫直机当今以参数(即板条连同辊垂直于线缆的进给运动)进行调节。EP0932462(也参见W098/12005)描述了一种相对于廉价的矫直机进行改进的矫直机。该文献作为现有技术提出垂直于线缆轴线布置第一辊列。此外,通过第二辊列的布置实现拉紧,第二辊列还额外通过在细微的范围内浮动地支承可在其角度位置上变化。但角度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不明确的,因为其由两个压力弹簧确定,而它们同样被用于打开矫直机。此外,这些压力弹簧的预载通过调整两个辊列之间的间距发生改变。EP0739066A2公开了另一个矫直机。根据EP0739066A2的该矫直机设置在辊结构上,辊结构通过两个摆动运动可既在水平方向上也在竖直方向上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别在于,提出一种解决方案,其提供可重复利用的结果且其调节还可以应用到其它按照本专利技术设计的矫直1 ο本专利技术以其独立权利要求中的特征实现上述目的。矫直装置被设计用于矫直线缆且包括入口一侧的辊结构和出口一侧的辊结构。所述辊结构如下设置,即待矫直的线缆在输送方向上观察在入口一侧的辊结构的辊之间穿过到达矫直装置且在出口一侧的辊结构的辊之间穿出之后离开矫直装置,其中,矫直装置能够以两个自由度被调节。出口一侧的辊结构的两个辊之间的间距作为第一自由度可准确地调节,且在入口一侧的辊结构的两个辊之间垂直于输送方向作用到线缆上的力作为第二自由度可预设。本专利技术的有利的改进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描述。迄今为止的矫直器忽视了所述拉紧应该根据矫直物品的不同而变化,从而达到理想的矫直结果。本专利技术首次提出了可复制地预设和调节两个自由度的可能性。附图说明下面,借助于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其中,图1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矫直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性透视图;图4A示出了根据图3的矫直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图4B示出了沿根据图4A的矫直装置的轴线A-A的示意性截面图;图5示出了在打开状态下的矫直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性侧视图;图6示出了在闭合状态下的矫直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性侧视图;图7示出了在启用状态下的矫直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性侧视图;图8示出了矫直装置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性透视图;图9A示出了矫直装置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性侧视图;以及图9B示出了根据图9A的矫直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定义“入口一侧的辊结构110”被用于两个、三个或多个辊(如图1或图2中的辊 111-113)的结构。定义“出口一侧的辊结构120”被用于两个、三个或多个辊(比如图1或图2中的辊121-124)的结构。入口一侧表示一种相应的结构,其关于线缆1的输送方向X 位于出口一侧的辊结构120的辊之前。即线缆1首先穿过入口一侧的辊结构110之间运行, 然后才穿过出口一侧的辊结构120之间运行。入口一侧的辊结构110的辊由第一对间隔的辊板保持且出口一侧的辊结构120的辊由第二对间隔的辊板保持。在此情况下,机械上的耗费大于基于图2所示原理的实施方式中的机械上的耗费,在基于图2所示原理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辊板130支承入口一侧的辊结构110的部分辊(这里为辊111、113)以及出口一侧的辊结构120的一部分辊(这里为辊121、122),且第二辊板140支承入口一侧的辊结构110的另一部分辊(这里为辊112)以及出口一侧的辊结构120的另一部分辊(这里为辊123、124)。在图2中示出的原理可以在机械上简单地转换,因为仅需有目的性地受控地相对于彼此调整两个辊板130、140的间距d和力F(由作用到线缆1上的压力引起)。在具有4 个辊板的实施方式中,调节/调整耗费要大一些。在图1和2中示出了两个为了矫直线缆1设计有入口一侧的辊结构110和出口一侧的辊结构120的基本矫直装置100。辊结构110、120的设置方式为,需矫直的电缆1在输送方向X上观察在入口一侧的辊结构110的辊111、112、113之间穿过到达矫直装置100。 在穿过出口一侧的辊结构120的辊121、122、123、IM之间之后,线缆1离开矫直装置100。矫直装置100的特征特别在于,其可在两个自由度d、F上进行调节。该可调节性优选如下选择或设计该可调节性是可重复利用的(reproduzierbar),即在任何时间都能够借助于设定值准确地实施(nachvollzietibar)。本专利技术的不同实施方式还可以具有相比于附图更多或更少的辊。下面描述全部由在图2中示出的原理导出的实施方式。这些实施方式的技术教导也可以应用到图1的原理中。矫直装置100优选包括基板101,在基板上设置上辊板130和下辊板140。两个辊板130、140的辊在初始状态下分别平行于线缆1的理想的线缆轴线(其平行于输送方向X) 设置。辊优选在中部具有环围的(圆周上的)槽。在图4A中示例性地通过箭头示出了辊 123 的槽 123. 1。需要注意的是,在图3至9B中仅分别为与当前的描述相关的辊配设附图标记。辊的数量可以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的不同而变化。辊与入口一侧的辊结构110以及与出口一侧的辊结构120的配设关系至少涉及前两个或前三个入口一侧的辊111、112、113以及后两个或后三个出口一侧的辊121、122、123。辊在所有实施方式中优选相对错开地设置。比如可以首先设置位于上面的辊 111,然后是斜下方的位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矫直线缆(1)的矫直装置(100),具有入口一侧的辊结构(110)和出口一侧的辊结构(120),其设置方式为,需矫直的线缆(1)在输送方向(X)上观察在入口一侧的辊结构(110)的辊(111、112、113)之间穿过到达矫直装置(100)且在出口一侧的辊结构(120)的辊(121、122、123、124)之间穿出之后离开矫直装置(100),其中,-入口一侧的辊结构(110)的一部分辊(111、113)和出口一侧的辊结构(120)的一部分辊(121、122)在输送方向(X)上观察先后设置在共同的第一辊板(130)上,且-入口一侧的辊结构(110)的另一部分辊(112)和出口一侧的辊结构(120)的另一部分辊(123、124)在输送方向(X)上观察先后设置在共同的第二辊板(140)上,以及-出口一侧的辊结构(120)的两个辊(122、123)之间的间距(d)是可调的,其特征在于,在闭合状态下,辊板(130、140)平行定向且辊(111、112、113、122、123)接触线缆(1),且能够预设在入口一侧的辊结构(110)的两个辊(111、112)之间垂直于输送方向(X)作用到线缆(1)上的力(F),其中,汽缸(142)将共同的第一辊板(130)相对于共同的第二辊板(140)倾斜。...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蒂芬·维维罗利
申请(专利权)人:科马斯控股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H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