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柏军专利>正文

一种水上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06472 阅读:2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救生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水上救生装置。由气囊(1)、快速气体发生仓(3)和氧气发生仓(2)组成,快速气体发生仓(3)与气囊(1)相连通,氧气发生仓(2)与气囊(1)之间设有出气孔塞(13),氧气发生仓(2)上部设有进水口(10),进水口(10)下方设有浮块(8),浮块(8)安装在氧气发生仓(2)内的滑杆(11)上,并在所述浮块(8)上设有与进水口(10)相配合的孔塞(9),气囊(1)上设有吸气管(16)。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了现有的汽车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并结合医用保健器材氧立得的技术,产品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融水上逃生和供氧呼吸为一体,极具推广价值。(*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救生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水上救生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水上救生设施,如木棉或泡沫塑料制成的救生圈、救生衣、气式气囊等,体积大,不容易携带。中国专利(CN2148730)公开了一种水上救生器,它具有一只充气袋,与一只盒子相连,盒子分两个室,其一室用于贮存泄气后的充气袋,另一室用于贮存一定量的液化气。盒子上带有供游泳者穿戴用的带子,还带有注入液化气用的单向阀和自动充气阀。当需要对充气袋自动充气时,只要开启自动充阀、盒中贮存的液化气汽化成气体,迅速充满充气袋,充气袋膨胀开来,在水中产生浮力,从而保证游泳者的人身安全。这种气囊适用于游泳使用,没有可供人体呼吸的氧气,因此在遇到紧急的情况时,特别是在汽车翻入水中时,人往往也随车子沉入水底,如果没有呼吸装置,落水者容易窒息死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的难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供呼吸的水上救生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水上救生装置,包括气囊和气体发生器,气体发生器由快速气体发生仓和氧气发生仓组成,快速气体发生仓与气囊相连通,氧气发生仓与气囊之间设有出气孔塞,氧气发生仓上部设有进水口,进水口下方设有浮块,浮块安装在氧气发生仓内的滑杆上,并在所述浮块上设有与进水口相配合的孔塞,气囊上设有吸气管。上述的出气孔塞上设有气体通道,出气塞体为工字形,设在氧气发生仓与气囊之间的开口上,其上下两端尺寸大于开口的尺寸,中部尺寸与开口相配合。上述的氧气发生仓内设有氧气产生反应物层,在氧气产生反应物层上方设有海绵层。上述的快速气体发生仓内设有引爆器,并设有快速气体产生反应物层。作为优选,出气孔塞下方安装在浮块上。本技术利用了现有的汽车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并结合医用保健器材氧立得的技术,产品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融水上逃生和供氧呼吸为一体,极具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一种水上救生装置,包括气囊1、快速气体发生仓3和氧气发生仓2,快速气体发生仓3与气囊1通过开口15相连通,氧气发生仓2与气囊1之间设有出气孔塞13,气囊1上设有吸气软管16。出气孔塞13上设有气体通道12,出气塞体13为工字形,设在氧气发生仓2与气囊1之间的开口14上,其上下两端尺寸大于开口14的尺寸,中部尺寸与开口14相配合。氧气发生仓2上部设有进水口10,进水口10下方设有浮块8,浮块8安装在氧气发生仓2内的滑杆11上,并在所述浮块8上设有与进水口10相配合的孔塞9。氧气发生仓2内设有氧气产生反应物层6,主要为过氧化合物,其工作原理和医用保健器材氧立得的技术基本相同,并在氧气产生反应物层6上方设有海绵层7,减小由于空气使氧气产生反应物层6受到污染。快速气体发生仓内3设有快速气体产生反应物层5和引爆器4,其工作原理和现有的汽车安全气囊基本相同。本技术还另设有把手17,便于在水中握持。在发生落水事故时,使用者触动引爆器4上的开关,使引爆器4点燃快速气体产生反应物,产生大量的人体可以吸入的无毒气体,气囊1迅速膨大。同时,氧气发生仓2内大量进水,箱体内的浮块8随水位的上升而上浮,孔塞9最终堵住进水口10,使氧气发生仓2保持一定的水位。箱体内氧气产生反应物遇水反应则产生的氧气,在氧气发生仓2内的压强达到一定值的时候,压强将出气孔塞13向上顶,氧气发生仓2与气囊1连通,氧气和气囊内的气体混合,即可以直接供人体吸入,从而延长了自救的时间。而气囊1所产生的浮力,又可以使落水者安全逃离。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出气孔塞13上设有气体通道12,出气孔塞13下方还可以安装在浮块8上,进一步定位浮块8。在水位升到一定高度时,出气孔塞13就连通氧气发生仓2与气囊1,防止由于氧气的量不够而无法顶起出气孔塞13。其他技术特征如实施例1所述。权利要求1.一种水上救生装置,包括气囊(1)和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气体发生器由快速气体发生仓(3)和氧气发生仓(2)组成,快速气体发生仓(3)与气囊(1)相连通,氧气发生仓(2)与气囊(1)之间设有出气孔塞(13),氧气发生仓(2)上部设有进水口(10),进水口(10)下方设有浮块(8),浮块(8)安装在氧气发生仓(2)内的滑杆(11)上,并在所述浮块(8)上设有与进水口(10)相配合的孔塞(9),气囊(1)上设有吸气管(1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上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出气孔塞(13)上设有气体通道(12),出气塞体(13)为工字形,设在氧气发生仓(2)与气囊(1)之间的开口(16)上,其上下两端尺寸大于开口(16)的尺寸,中部尺寸与开口(16)相配合。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水上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出气孔塞(13)下方安装在浮块(8)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上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氧气发生仓(2)内设有氧气产生反应物层(6),在氧气产生反应物层(6)上方设有海绵层(7)。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上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快速气体发生仓(3)内设有引爆器(4),并设有快速气体产生反应物层(5)。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救生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水上救生装置。由气囊(1)、快速气体发生仓(3)和氧气发生仓(2)组成,快速气体发生仓(3)与气囊(1)相连通,氧气发生仓(2)与气囊(1)之间设有出气孔塞(13),氧气发生仓(2)上部设有进水口(10),进水口(10)下方设有浮块(8),浮块(8)安装在氧气发生仓(2)内的滑杆(11)上,并在所述浮块(8)上设有与进水口(10)相配合的孔塞(9),气囊(1)上设有吸气管(16)。本技术利用了现有的汽车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并结合医用保健器材氧立得的技术,产品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融水上逃生和供氧呼吸为一体,极具推广价值。文档编号B63C11/02GK2790904SQ20052010191公开日2006年6月28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29日专利技术者蔡柏军 申请人:蔡柏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上救生装置,包括气囊(1)和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气体发生器由快速气体发生仓(3)和氧气发生仓(2)组成,快速气体发生仓(3)与气囊(1)相连通,氧气发生仓(2)与气囊(1)之间设有出气孔塞(13),氧气发生仓(2)上部设有进水口(10),进水口(10)下方设有浮块(8),浮块(8)安装在氧气发生仓(2)内的滑杆(11)上,并在所述浮块(8)上设有与进水口(10)相配合的孔塞(9),气囊(1)上设有吸气管(1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柏军
申请(专利权)人:蔡柏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