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轻型船用电缆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063207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7 14: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强度轻型船用电缆及其制备方法,包括缆芯、包带层、编织层和保护套,缆芯外依次包覆有包带层、编织层和保护套;缆芯由三根传输线芯组成,传输线芯包括镀锡/裸铜软导体和绝缘层;三根传输线芯与包带层之间有填充物进行填充。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采用芳纶与镀锡铜丝共同编织,替代传统船用电缆的不锈钢丝或者镀锡铜丝编织层,大幅减轻电缆重量的同时提高电缆的抗拉性能。这种编织层镀锡铜丝可消除电缆表面的感应电位,良好的接地保护,起到保护设施及人员安全的作用,芳纶可以起到良好的机械保护作用,在敷设的过程中抗拉,并且保证了电缆的良好弯曲性能,从而保证了产品在反复弯曲或长期最小弯曲半径使用条件下不断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船用电缆领域,具体涉及,适用于船舶电气装置的电力电缆和通信仪表。
技术介绍
水运主要承担大数量、长距离的运输,是在干线运输中起主力作用的运输形式。在内河及沿海,水运也常作为小型运输工具使用,担任补充及衔接大批量干线运输的任务。而水运的主要工具即为船舶,船舶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国防工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在运输过程中,需要通过减少船舶自重,而增加船舶运输能力。船用电缆在船舶上起着电力传输、信号控制、通信联络等作用。在船舶行进过程中,电缆需要高强度特性保证正常电力供应、信号传输的作用外,也需减轻自身重量来提高船舶运输能力。现有电缆采用钢丝或者镀锡铜丝编织铠装时,电缆应有有内衬层/内护套防止钢丝端头刺或者损伤绝缘层而导致电缆出现质量问题,其次采用钢丝或者镀锡铜丝编织铠装造成电缆重量增加,外径增大,成本上升,电缆弯曲性能差,对于船舶中复杂的敷设环境,增加船体空间和船舶的空船重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解决目前船用电缆重量重、外径大、弯曲性能差、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所述船用电缆为一种高强度、重量轻、弯曲性能优异、有效节省船体空间和降低船舶的空船重量,提高船舶的载货量的船用电缆。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轻型船用电缆,包括缆芯、包带层、编织层和保护套,所述缆芯外依次包覆有包带层、编织层和保护套;所述缆芯由三根传输线芯组成,所述传输线芯包括镀锡/裸铜软导体和绝缘层,所述镀锡/裸铜软导体外包覆有绝缘层;还设有填充物,所述三根传输线芯与包带层之间有填充物进行填充。镀锡软导体通过镀锡工艺生产,提高导体抗氧化,耐腐蚀性能。同时导体采用第5种软导体,减小了电缆的弯曲半径。也可以根据使用环境选用裸铜导体。导体符合IEC标准要求。作为优化:所述绝缘层采用交联聚乙烯或乙丙橡胶。作为优化:所述包带层采用低烟无卤阻燃包带,保证电缆的低烟、无卤和阻燃性能,提高了电缆的圆整度。作为优化:所述填充物采用低烟无卤阻燃填充绳,保证电缆的低烟、无卤和阻燃性能,提高了电缆的圆整度。作为优化:所述编织层采用芳纶与镀锡铜丝混合编织,编织密度达到90%以上,镀锡铜丝可根据产品规格要求达到相应的屏蔽作用,采用不同的单丝直径和根数。这种编织层镀锡铜丝可消除电缆表面的感应电位,良好的接地保护,起到保护设施及人员安全的作用,芳纶可以起到良好的机械保护作用,在敷设的过程中能抗拉,并且保证了电缆的良好弯曲性能,从而保证了产品在反复弯曲或长期最小弯曲半径使用条件下不断裂。作为优化:所述保护套采用挤包型低烟无卤阻燃材料,电缆兼具低烟、无卤、阻燃、抗外部腐蚀及老化等性能,将为船舶的运行提供安全保障。一种根据所述的高强度轻型船用电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拉丝,退火,束丝、复绞及半导电带绕包,绝缘层挤出,线芯成缆,编织铠装层和外护套挤出共7个工序;拉丝:采用Φ1.2mm的铜杆通过小拉丝机内渐变孔径的拉丝模具最小可生产至Φ0.1mm的单丝;退火:单丝经过退火炉内580°C?600°C的高温后,单丝内由拉丝引起破碎的晶格得以重新聚集排列,提高了铜单丝的柔韧性;如采用镀锡铜丝作为导体的,则将退火单丝在线通过380°C?400°C的锡炉,经过锡炉末端的眼模定径后,熔化的锡层可均匀涂覆在导体表面,起到抗氧化防腐蚀的作用;对导体单丝提出退火镀锡后断裂伸长率不小于30%的指标要求,提高了导体的加工性能;束丝、复绞及半导电带绕包:电缆导体由多根镀锡单丝束绞为0.5mm2?16mm2的导体单元后复交为50mm2?630mm2的导体,绞合结构保证了电缆导体的柔软性;导体表面可以绕包一层平整光滑的包带,保证导体的紧密和防止绝缘层嵌入导体间隙内;绝缘层挤出:采用交联聚乙烯或乙丙橡胶,使用螺杆直径为Φ 30mm?Φ 120mm,温度精度控制在±3°C、长径比为20?25、压缩比为1.2?1.5的挤塑机进行生产,并经受GB/T 3048.10-2007火花在线检测;线芯成缆:成缆过程使用可退扭成缆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保持每根线芯不受扭力以及张力均匀可控,线芯使用低烟无卤阻燃填充绳填充,成缆包带使用低烟无卤带,保证线芯成缆后圆整密实;编织铠装层:使用编织机在成缆的线芯外进行编织铠装,使芳纶+镀锡铜丝以一定的比例和规律相互交织并覆盖在电缆的缆芯上,而成为一层紧密的保护、屏蔽层。这种编织层镀锡铜丝可消除电缆表面的感应电位,良好的接地保护,起到保护设施及人员安全的作用,芳纶可以起到良好的机械保护作用,在敷设的过程中抗拉,并且保证了电缆的良好弯曲性能,从而保证了产品在反复弯曲或长期最小弯曲半径使用条件下不断裂;外护套挤出:外护套工序使用螺杆直径为Φ45.ι?Φ 150mm、温度精度控制在±3°C、长径比为20?25、压缩比为1.2?1.5的挤塑机进行生产,外护套经受GB/T3048.10-2007规定的火花在线检测;外护套材料如采用辐照交联材料时,外护套挤出后应采用高能量的电子射线辐照进行交联。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改变传统船用电缆的结构,因采用芳纶编织层而不会引起刺穿绝缘等问题,故去除了内护套/内衬层,避免了结构不紧密、外径大的问题,同时减少护套材料的使用,使得电缆的重量得以减轻。本专利技术主要采用芳纶与镀锡铜丝共同编织,替代传统船用电缆的不锈钢丝或者镀锡铜丝编织层,大幅减轻电缆重量的同时提高电缆的抗拉性能。这种编织层镀锡铜丝可消除电缆表面的感应电位,良好的接地保护,起到保护设施及人员安全的作用,芳纶可以起到良好的机械保护作用,在敷设的过程中抗拉,并且保证了电缆的良好弯曲性能,从而保证了产品在反复弯曲或长期最小弯曲半径使用条件下不断裂。本专利技术去除传统船用电缆的内衬层/内护套的结构,采用芳纶+镀锡铜丝作为编织层减少编织层对绝缘线芯的损伤等问题,故取消了内衬层/内护套,减少了电缆外径、降低电缆外护套以及编织层电缆成本,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电缆的生产工序,同时可起到既有电缆的抗拉强度又有电缆屏蔽作用,并且降低了电缆的弯曲半径,达到电缆重量轻、外径小、弯曲半径小,抗拉和屏蔽效果优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镀锡/裸铜软导体;2、绝缘层;3、包带层;4、填充物;5、编织层;6、保护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高强度轻型船用电缆,包括缆芯、包带层3、编织层5和保护套6,所述缆芯外依次包覆有包带层3、编织层5和保护套6 ;所述缆芯由三根传输线芯组成,所述传输线芯包括镀锡/裸铜软导体I和绝缘层2,所述镀锡/裸铜软导体I外包覆有绝缘层2 ;还设有填充物4,所述三根传输线芯与包带层3之间有填充物4进行填充。镀锡软导体通过镀锡工艺生产,提高导体抗氧化,耐腐蚀性能。同时导体采用第5种软导体,减小了电缆的弯曲半径。也可以根据使用环境选用裸铜导体。导体符合IEC标准要求。所述绝缘层2采用交联聚乙烯或乙丙橡胶。所述包带层3采用低烟无卤阻燃包带,保证电缆的低烟、无卤和阻燃性能,提高了电缆的圆整度。所述填充物4采用低烟无卤阻燃填充绳,保证电缆的低烟、无卤和阻燃性能,提高了电缆的圆整度。所述编织层5采用芳纶与镀锡铜丝混合编织,编织密度达到90%以上,镀锡铜丝可根据产品规格要求达到相应的屏蔽作用,采用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强度轻型船用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缆芯、包带层(3)、编织层(5)和保护套(6),所述缆芯外依次包覆有包带层(3)、编织层(5)和保护套(6);所述缆芯由三根传输线芯组成,所述传输线芯包括镀锡/裸铜软导体(1)和绝缘层(2),所述镀锡/裸铜软导体(1)外包覆有绝缘层(2);还设有填充物(4),所述三根传输线芯与包带层(3)之间有填充物(4)进行填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铭晶王志荣吴坤蔡扣云缪爱梅
申请(专利权)人:中天科技装备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