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觉明专利>正文

具有转轮旋叶同步回旋机构的流体动力机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60894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7 11:24
具有转轮旋叶同步回旋机构的流体动力机械的转轮旋叶同步回旋机构,由机体(2)、缸盖(6)、缸套(3)、转轮(4)、传动轴(7)、旋叶轮(5)与转轮摆线机构(11)组成;转轮(4)的内部开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左气缸室(15)与右气缸室(16),旋叶轮(5)上的左旋叶(19)将左气缸室(15)分隔成第一容积腔(20)与第二容积腔(21),旋叶轮(5)上的右旋叶(22)将右气缸室(16)分隔成第三容积腔(23)与第四容积腔(24);旋叶轮(5)在转轮摆线机构(11)作用下与转轮(4)同步回旋,转轮(4)旋转一圈,进行八次流体(32)吸入与排出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用于流体动力机械的转轮旋叶同步回旋机构,涉及风机、泵、液压马达、压缩机、膨胀动力机及发动机等流体动力机械制造

技术介绍
目前的容积式流体动力机械存在结构复杂、效率低、往复摩擦磨损及密封性能差等很多缺陷,根本原因是因为运动机构存在缺陷所导致的,急需一种没有往复磨损磨损的运动机构,来替代现有流体动力机械的运动机构。本人于2014年12月16日申请了一项专利技术专利,具有转轮旋叶回旋机构的流体动力机械,申请号:201410771322.6,该技术只有旋转运动没有往复摩擦运动,但还存在结构复杂、运动平稳性能差等缺陷,需要采取进一步改进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轮旋叶同步机构作为流体动力机械的运动机构,用来提高流体机械
的风机、泵、液压马达、压缩机、膨胀动力机及发动机的各项性能。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是:转轮旋叶同步回旋机构由机体、缸盖、缸套、转轮、传动轴、旋叶轮与转轮摆线机构组成。传动轴一端轴承支撑安装在机体的轴承座中,转轮的下壁面与传动轴同心固定连接;转轮两端轴承支撑转动,固定在转轮上壁面上的空心轴,轴承支撑安装在缸盖内部的轴承座中。转轮同心安装在缸套中,转轮的外壁与缸套内壁之间旋转啮合动密封,转轮的内部开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左气缸室与右气缸室。转轮上开有相对转轮圆心偏心的轴承座,旋叶轮的轮体轴承支撑安装在该轴承座中。旋叶轮上的左旋叶安装在左气缸室中,将左气缸室分隔成第一容积腔与第二容积腔。旋叶轮上的右旋叶安装在右气缸室中,将右气缸室分隔成第三容积腔与第四容积腔。安装左气缸室中左旋叶的圆弧壁面,与左气缸室的内圆弧壁面相互啮合动密封旋转。左气缸室的上部开有第一吸入口,该左气缸室的下部开有第二吸入口 ;左旋叶在左气缸室中摆动,左旋叶的上壁面与左气缸室的上气缸壁相互啮合,第一容积腔内的流体通过第一吸入口排出;左旋叶的下壁面与左气缸室的下气缸壁相互啮合,第二容积腔内的流体通过第二吸入口排出。安装右气缸室中右旋叶的圆弧壁面,与右气缸室的内圆弧壁面相互啮合动密封旋转;右气缸室的上部开有第三吸入口,该右气缸室的下部开有第四吸入口。右旋叶在右气缸室中摆动,右旋叶的上壁面与右气缸室的上气缸壁相互啮合,第三容积腔内的流体通过第三吸入口排出;右旋叶的下壁面与右气缸室的下气缸壁相互啮合,第四容积腔内的流体通过第四吸入口排出。缸套内壁环形分布有第一吸入流道、第一排出流道、第二吸入流道及第二排出流道。左气缸室的第一吸入口与第一吸入流道相通,流体进入第一容积腔中,左气缸室的第一吸入口与第一排出流道相通,第一容积腔内的流体排出;左气缸室的第一吸入口与第二吸入流道相通,流体进入第一容积腔中,左气缸室的第一吸入口与第二排出流道相通,第一容积腔内的流体排出。左气缸室的第一吸入口与第一吸入流道相通,进行流体吸入工作,该左气缸室的第二吸入口与第一吸入流道相通,进行流体排出工作,右气缸室的第三吸入口与第二吸入流道相通,进行流体吸入工作,该右气缸室的第四吸入口与第二排出流道相通,进行流体排出工作。旋叶轮按左旋叶与右旋叶的形状分为扇形旋叶轮或弧形旋叶轮,转轮摆线机构曲轮轴与曲轴组成。旋叶轮的轮体上开有偏心套,缸盖上开有偏心轴承座,曲轮轴轴承支撑安装在偏心轴承座中,曲轮轴上开有曲轴套,曲轴轴承支撑安装在曲轴套中,曲轴的轴颈轴承支撑安装在轮体的偏心套中;曲轴轴心线到曲轮轴轴心线之间的距离,与曲轴轴心线到旋叶轮轮体圆心之间的距离相加值,大于转轮圆心到曲轮轴轴心线之间的距离,与转轮圆心到旋叶轮轮体圆心之间的距离相加值。转轮匀速旋转,转轮摆线机构带动旋叶轮做相对转轮的加速旋转与减速运动。旋叶轮相对转轮做加速运动,左旋叶在左气缸室中摆动,第一容积腔的体积减小,第二容积腔体积增大,旋叶轮的旋转速度与转轮速度相等,左旋叶的上壁面与左气缸室的上气缸壁相互啮合,右旋叶的下壁面与右气缸室的下气缸壁相互啮合。旋叶轮相对转轮做减速运动,左旋叶在左气缸室中摆动,第一容积腔的体积增大,第二容积腔体积减小,旋叶轮的旋转速度与转轮速度相等,左旋叶的下壁面与左气缸室的下气缸壁相互啮合,右旋叶的上壁面与右气缸室的上气缸壁相互啮合。转轮旋转一圈,进行八次流体吸入与排出工作。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改进,采取的技术措施是:转轮同步回旋风机的进风管连接第一吸入流道与第二吸入流道,出风管连接第一排出流道与第二排出流道。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改进,采取的技术措施是:转轮同步回旋泵的进液管连接第一吸入流道与第二吸入流道,排液管连接第一排出流道与第二排出流道。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改进,采取的技术措施是:转轮同步回旋水轮机的压力水管连接第一吸入流道与第二吸入流道,尾水管连接第一排出流道与第二排出流道。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改进,采取的技术措施是:转轮同步回旋液压马达的压力油管连接第一吸入流道与第二吸入流道,第一排出流道与第二排出流道与排油管连接相通。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改进,采取的技术措施是:转轮同步回旋膨胀机第一吸入流道与第二吸入流道上安装有控制阀,该控制阀与压力蒸汽管连接相通,排气管连接第一排出流道与第二排出流道。排气阀打开,压力蒸汽进入上气缸室与下气缸室内膨胀做功。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改进,采取的技术措施是:转轮同步回旋压缩机的进气管连接第一吸入流道与第二吸入流道,排气管73连接第一排出流道与第二排出流道。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改进,采取的技术措施是:两级转轮同步回旋压缩机转轮的左气缸室的第一吸入口、第二吸入口及第三吸入口分别与第一吸入流道、第一排出流道、第二吸入流道第二排出流道相通,右气缸室的第四吸入口与第三吸入流道、第三排出流道、第四吸入流道、第四排出流道相通。一级排气管连通第一排出流道与第二排出流道,该一级排气管与第三吸入流道及第四吸入流道相通,第三排气流道与第四排气流道通过排气管相连;经过两级压缩后的气体从排气管排出。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改进,采取的技术措施是:转轮同步回旋四冲程发动机左气缸室的顶部开有第一燃烧室,该左气缸室的底部开有第二燃烧室,右气缸室的顶部开有第三燃烧室,该右气缸室的底部开有第四燃烧室。缸套的内壁上安装有点火装置的火花塞,缸套的内壁上开有进气流道与排气流道,供油装置的喷油管口安装在进气流道中。第一容积腔的第一吸入口与进气流道相通,燃油混合气进入第一容积腔中压缩,第一容积腔的第一吸入口旋转到火花塞附近,压缩后的高温燃油混合气被点燃后膨胀做功,第一容积腔的第一吸入口与排气流道相通,燃烧后的废气通过排气管排出。转轮旋转一圈,转轮内部的四个容积腔各进行一次四冲程工作,做功四次。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改进,采取的技术措施是:转轮同步回旋四冲程发动机进行压燃工作,缸套的内壁上装有喷油装置的喷油嘴,第一容积腔的第一吸入口与进气流道相通,空气进入第一容积腔中压缩,第一容积腔的第一吸入口旋转到喷油嘴附近,喷油嘴中的燃油喷入高温压力空气中自燃膨胀做功。转轮旋转一圈,转轮内部的四个容积腔各进行一次四冲程工作,做功四次。【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有扇形旋叶轮的转轮同步回旋机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转轮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弧形旋叶轮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具有弧形旋叶轮的转轮同步回旋机构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转轮同步回旋机构的剖视图。图6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具有转轮旋叶同步回旋机构的流体动力机械,其特征在于:转轮旋叶同步回旋机构(1)由机体(2)、缸盖(6)、缸套(3)、转轮(4)、传动轴(7)、旋叶轮(5)与转轮摆线机构(11)组成;传动轴(7)一端轴承支撑安装在机体(2)的轴承座(8)中,转轮(4)的下壁面(9)与传动轴(7)同心固定连接;转轮(4)两端轴承支撑转动,固定在转轮(4)上壁面(10)上的空心轴(57),轴承支撑安装在缸盖(6)内部的轴承座(12)中;转轮(4)同心安装在缸套(3)中,转轮(4)的外壁(13)与缸套(3)内壁(14)之间旋转啮合动密封,转轮(4)的内部开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左气缸室(15)与右气缸室(16);转轮(4)上开有相对转轮(4)圆心偏心的轴承座(17),旋叶轮(5)的轮体(18)轴承支撑安装在该轴承座(17)中;旋叶轮(5)上的左旋叶(19)安装在左气缸室(15)中,将左气缸室(15)分隔成第一容积腔(20)与第二容积腔(21);旋叶轮(5)上的右旋叶(22)安装在右气缸室(16)中,将右气缸室(16)分隔成第三容积腔(23)与第四容积腔(24);安装左气缸室(15)中左旋叶(19)的圆弧壁面(28),与左气缸室(15)的内圆弧壁面(25)相互啮合动密封旋转;左气缸室(15)的上部开有第一吸入口(26),该左气缸室(15)的下部开有第二吸入口(27);左旋叶(19)在左气缸室(15)中摆动,左旋叶(19)的上壁面(30)与左气缸室(15)的上气缸壁(31)相互啮合,第一容积腔(20)内的流体(32)通过第一吸入口(26)排出,左旋叶(19)的下壁面(33)与左气缸室(15)的下气缸壁(34)相互啮合,第二容积腔(21)内的流体(32)通过第二吸入口(27)排出;安装右气缸室(16)中右旋叶(22)的圆弧壁面(35),与右气缸室(16)的内圆弧壁面(36)相互啮合动密封旋转;右气缸室(16)的上部开有第三吸入口(37),该右气缸室(16)的下部开有第四吸入口(38);右旋叶(22)在右气缸室(16)中摆动,右旋叶(22)的上壁面(39)与右气缸室(16)的上气缸壁(40)相互啮合,第三容积腔(23)内的流体(32)通过第三吸入口(37)排出,右旋叶(22)的下壁面(41)与右气缸室(16)的下气缸壁(42)相互啮合,第四容积腔(24)内的流体(32)通过第四吸入口(38)排出;缸套(3)内壁(14)环形分布有第一吸入流道(43)、第一排出流道(44)、第二吸入流道(45)及第二排出流道(46);左气缸室(15)的第一吸入口(26)与第一吸入流道(43)相通,流体(32)进入第一容积腔(20)中,左气缸室(15)的第一吸入口(26)与第一排出流道(44)相通,第一容积腔(20)内的流体(32)排出;左气缸室(15)的第一吸入口(26)与第二吸入流道(45)相通,流体(32)进入第一容积腔(20)中,左气缸室(15)的第一吸入口(26)与第二排出流道(46)相通,第一容积腔(20)内的流体(32)排出;左气缸室(15)的第一吸入口(26)与第一吸入流道(43)相通,进行流体(32)吸入工作,该左气缸室(15)的第二吸入口(27)与第一吸入流道(43)相通,进行流体(32)排出工作,右气缸室(16)的第三吸入口(37)与第二吸入流道(45)相通,进行流体(32)吸入工作,该右气缸室(16)的第四吸入口(38)与第二排出流道(46)相通,进行流体(32)排出工作;旋叶轮(5)按左旋叶(19)与右旋叶(22)的形状分为扇形旋叶轮(47)或弧形旋叶轮(48),转轮摆线机构(11)曲轮轴(50)与曲轴(51)组成;旋叶轮(5)的轮体(18)上开有偏心套(56);缸盖(6)上开有偏心轴承座(53),曲轮轴(50)轴承支撑安装在偏心轴承座(53)中,曲轮轴(50)上开有曲轴套(54),曲轴(51)轴承支撑安装在曲轴套(54)中,曲轴(51)的轴颈(55)轴承支撑安装在轮体(18)的偏心套(56)中;曲轴(51)轴心线到曲轮轴(50)轴心线之间的距离,与曲轴(51)轴心线到旋叶轮(5)轮体(18)圆心之间的距离相加值,大于转轮(4)圆心到曲轮轴(50)轴心线之间的距离,与转轮(4)圆心到旋叶轮(5)轮体(18)圆心之间的距离相加值;转轮(4)匀速旋转,转轮摆线机构(11)带动旋叶轮(5)做相对转轮(4)的加速旋转与减速运动;旋叶轮(5)相对转轮(4)做加速运动,左旋叶(19)在左气缸室(15)中摆动,第一容积腔(20)的体积减小,第二容积腔(21)体积增大,旋叶轮(5)的旋转速度与转轮速度相等,左旋叶(19)的上壁面(30)与左气缸室(15)的上气缸壁(31)相互啮合,右旋叶(22)的下壁面(41)与右气缸室(16)的下气缸壁(42)相互啮合;旋叶轮(5)相对转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觉明
申请(专利权)人:周觉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