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扶正可膨胀救生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5900 阅读:2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扶正可膨胀救生筏,它包括:一筏体,具有可膨胀侧壁,位于所述侧壁的底部上方的一底面,和在所述筏体的外周边上的一回转线,当救生筏自倒置位置向直立位置移动时,所述筏体在水面上绕该回转线旋转,所述筏体的重心和所述回转线隔开一第一预定距离,而且当所述救生筏倒置时,所述筏体的重心和该回转线沿水平方向错开;以及 至少三个彼此分开的可膨胀管件,第一管件以和所述筏体的垂面成足够大的角度自筏体的周边向上向外伸展,且每一管件具有足够大的浮力,从而由作用于重心的重量施加于救生筏的绕所述回转线的力矩使得救生筏靠重力翻转至直立位置; 改进之处包括一系件,该系件固定于救生筏的两点上并跨在该两点之间,以便在膨胀期间和膨胀后限制此两点间距为系件的长度,所选择的这两个点可防止管件膨胀后因扭曲或塌陷而偏离其理想位置。(*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可膨胀管件的可膨胀救生筏,如果该救生筏在处于倒置位置时膨胀,则这些管件的尺寸和位置会使救生筏在水中自主地变为直立位置,或者,若救生筏随后倾覆,这些管件可使膨胀的救生筏恢复至直立位置。美国专利No.4,998,900和相应的国际申请专利No.PCT/CA91/00218(公开号为WO-91/19642)描述了这样一种自扶正可膨胀救生筏,它具有一些向上向外伸展的可膨胀管件。若救生筏倒置,这些管件的结构布置会造成救生筏的不稳定。具体地说,倒置的救生筏的重心处于其底部之外,重力会使其转回成一直立位置。此处将上述专利文献所完全公开的内容引用为对比文件,它们构成了本专利技术说明书的一部分,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是结合该现有技术公开进行的。如果这些现有技术的结构中的可膨胀管件不膨胀,或者膨胀后又发生塌瘪或扭曲,则它们自主体的壁侧向上并向外伸展时不会处于足以使救生筏翻转向直立位置的理想位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倒置时能可靠地恢复至直立位置的救生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扶正可膨胀救生筏,它包括一筏体,具有可膨胀侧壁,位于所述侧壁的底部上方的一底面,和在所述筏体的外周边上的一回转线,当救生筏自倒置位置向直立位置移动时,所述筏体在水面上绕该回转线旋转,所述筏体的重心和所述回转线隔开一第一预定距离,而且当所述救生筏倒置时,所述筏体的重心和该回转线沿水平方向错开;以及至少三个彼此分开的可膨胀管件,每一管件以和所述筏体的垂面成足够大的角度自筏体的周边向上向外伸展,且每一管件具有足够大的浮力,从而由作用于重心的重量施加于救生筏的绕所述回转线的力矩使得救生筏靠重力翻转至直立位置。改进之处包括一系件,该系件固定于救生筏的两点上并跨在该两点之间,以便在膨胀期间和膨胀后限制此两点间距为系件的长度,所选择的这两个点可防止管件膨胀后因扭曲或塌陷而偏离其理想位置。该系件跨在位于其中一管件上的第一点和位于筏体上的第二点之间,该系件也可跨在位于其中一管件上的第一点和位于另一管件上的第二点之间。这些可膨胀管件最好会交到位于筏体上方一距离处的一公共连接件上。管件包括顶管部,顶管部从管件的最外部沿向上并向内方向伸向公共连接件。在该实例中,系件可从其中一管件的顶管部上的第一点上伸向筏体上的第二点。系件也可从公共连接件上的第一点上伸向筏体上的第二点。在该实例中,公共连接件最好包括一大致水平伸展的可膨胀管件,至少有两个管件连接在该水平伸展的可膨胀管件上,这些连接点沿该管件的长度方向隔开。在此结构中,系件可从该水平方向延伸的可膨胀管件的一端上的第一点伸向位于筏体上的第二点。该系件可为一条基本上不可伸长的柔性线,也可为一个在膨胀时沿所述两点间的直线伸展的可膨胀管件。最好设置多个系件,至少其中两个系件相对于管件的结构对称布置,从而,其中一个系件阻止管件沿一个方向扭曲或塌陷,而另一个对称布置的系件沿对称的反方向阻止管件的扭曲和塌陷。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自扶正可膨胀救生筏,它包括一筏体,它包括可膨胀的侧壁,所述侧壁具有一上缘和一舷弧线,舷弧线基本上处于所述侧壁之间的上缘,舷弧线具有一中点,它大致位于所述侧壁间的中央位置;一扶正筏体位置的机构,它包括有若干个可膨胀管部,各管部均具有一中央纵轴,此纵轴自所述上缘向上伸向第一预定位置并伸向舷外,尔后向舷内延伸,于中央处和与另外几个可膨胀管部相连的连接件在位于所述舷弧线上方的第二预定位置处会交,所述第一位置向舷外偏离的水平距离的最小值大致由下式确定 所述第一位置向上离开舷弧线的最小垂直距离大致由下式确定(C+D·tanE°)2-C2所述第二位置向上离开舷弧线中点的最小垂直距离大致由下式确定Y=C1+(D·tanE°)其中A=从舷弧线中点至所述侧壁的上缘上的管部的轴心的距离;B=所述侧壁的上缘上的相邻管部的轴心间的夹角的半角度数;C=外舷尺寸的一半,它为从一个最外侧到另一最外侧横跨筏的侧向间距;C1=从一个最外侧到另一个最外侧的跨过救生筏的最小侧向间距的一半;D=所述侧壁的垂直高度;E=为使筏体在重力作用下翻转至直立位置,舷弧线相对于垂线要倾斜的最小角度,设计可膨胀管部的尺寸,使得所提供的浮力至少等于救生筏的重量;Y=沿水平方向自舷或舷弧线中点至舷弧线与以角度E延伸的直线的交点的距离,改进之处在于一系件,该系件固定于救生筏的两点上并跨在该两点之间,以便在管件膨胀期间和膨胀后限制此两点间距为系件的长度,所选择的这两个点可防止管件膨胀后因扭曲或塌陷而偏离其理想位置。通过阅读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方式、附图和权利要求,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它们均将在说明书中用具体标号标示。各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相类似的部件。其中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的一纵长形自扶正救生筏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救生筏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例的救生筏的立体示意图。请参阅图1,救生筏10包括一筏体,它包括侧壁12,14,16,18,相对较短的端壁19和底板20。壁12,14,16,18和19由可膨胀管件按传统方式构成。管状膨胀件22,24,26,28自侧壁12,14向上伸展,最初向外伸至最外侧点29,然后向内并向上伸至公共连接件33。连接件33包括一沿主体的纵向大致水平伸展的可膨胀管件。救生筏10的重心54位于旋转线31(水线)之外并位于其上方,从而救生筏能绕线31转动而恢复至直立状态。由于由图1所示的可膨胀件22,24,26,28和33组成的蓬式结构沿纵向,即大致沿图1的箭头A的方向易于发生变形或塌陷,救生筏具有一固定于点37和39并跨在两点之间的系件35。点37位于沿水平方向伸展的可膨胀管件33的端部,点39位于筏体的短端壁19上。作为挠性带的系件35的相对两端用适当的加强片固定,加强片固定在可膨胀管件33和19上。系件或系带35是挠性的,以便救生筏变瘪后可以折叠并和救生筏包裹在一起。但系件基本上是不可伸缩的,目的是为了阻止蓬式结构沿箭头A的方向发生塌陷或折叠。出于同样的目的,在救生筏的纵向的相对一端也对称地设置有一系件35A。尽管35,35A在图中表示为柔性件,但它们也可以是比如说电缆线,甚至是刚性连接件,如由几个刚性杆铰接在一起形成的系件,从而当救生筏因膨胀而立起时,连接件和所示的系带35一样,也呈直线状。图2示出的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变形。具体地说,在图2中,系件35为一可膨胀管件45,它和救生筏的其它可膨胀部件同时膨胀。可膨胀管件45和图1所示的系带35的作用方式相同,也是阻止蓬式结构自图中所示的位置沿箭头A的方向扭曲或塌陷。和图1所示的实施例相同,在图2所示的救生筏的另一端对称地设置一可膨胀管件45A。图2还示出了侧向系件55,57。它们分别伸展于点65,67之间和点75,77之间,点分别位于相对管件26,28和22,24的上部32上。侧向系件55,57阻止管件沿与纵长形救生筏的纵向线横向垂直的方向即彼此分开的方向扭曲或塌陷。例如,蓬式结构沿图中箭头B所示的向下的方向扭曲时所发生的情况。侧向系件55,57可以和系件35共同使用,它们可用相似的材料制成,如柔性线,柔性带或刚性连接件。在图3中,各管件22,24,26,28分别具有一对系件或撑杆85,87,它们从各管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纳·J·威金斯
申请(专利权)人:特里泰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