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取式嵌件转移工装及机械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057009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6 2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取式嵌件转移工装及机械手装置,前者的吸头组件(11)包括吸头(111)、弹性件(114)及具有气路的吸头连接柱(112),吸头(111)具有与嵌件形状匹配的仿形槽(1111)及通向仿形槽(1111)的气孔(1112);吸头连接柱(112)与吸头(111)和气动机构密封连接,使气动机构经过气路和气孔(1112)与仿形槽(1111)相通;吸头连接柱(112)悬挂在撑板(12)上,且与撑板(12)限制相对转动地滑动配合;弹性件(114)连接于撑板(12)与吸头(111)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工装适合但不局限进行例如是网布等无定位结构、易变形类嵌件的转移,而不会造成嵌件损坏及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嵌件类注塑中使用的机械手装置,尤其涉及机械手装置中的用于将嵌件放置于注塑模具型腔中的嵌件转移工装。
技术介绍
嵌件类注塑产品在注塑成型时,最简单的操作方式就是先通过人工从注塑成型模具中将已成型的注塑产品取出,再通过人工将嵌件放置于注塑成型模具型腔中的嵌件放置区,以进行下一次注塑成型,进而完成生产循环。但由于人工操作效率低,而且不适合现场环境恶劣、模面温度较高、型腔结构复杂等工况,所以通常也会通过机械手装置完成注塑产品的取出及嵌件的放置,因此,机械手装置包括用于进行注塑产品取出的产品转移工装及进行嵌件放置的嵌件转移工装。现有嵌件转移工装主要通过顶针实现嵌件的转移,该种嵌件转移工装不仅结构较为复杂,而且也不适合转移易变形、无定位结构、厚度非常薄的嵌件,该种嵌件的典型代表为网布,因为通过顶针进行这类嵌件的转移很可能会造成嵌件损坏,而且也无法保证嵌件在转移过程中不发生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合但不局限于对无定位结构、易变形类嵌件进行嵌件转移的吸取式嵌件转移工装。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吸取式嵌件转移工装,包括撑板、气动机构、吸头组件及带动所述撑板在设定的转移方向上运动的直线驱动机构,其中,所述转移方向包括下料转移方向及下料转移方向的反方向;所述吸头组件包括吸头、弹性件及内部具有气路的吸头连接柱,所述吸头具有与嵌件形状相匹配的仿形槽及通向所述仿形槽的气孔;所述吸头连接柱沿所述下料转移方向悬挂在所述撑板上,且与所述撑板沿所述转移方向限制相对转动地滑动配合连接;所述吸头连接柱与所述吸头和所述气动机构密封连接,以使所述气动机构顺次经过所述气路和所述气孔与所述仿形槽相通,且所述吸头位于所述吸头连接柱的沿所述下料转移方向的末端上;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撑板与所述吸头之间。优选的是,所述吸头连接柱包括连接柱本体,所述气路位于所述连接柱本体的内部,所述连接柱本体与所述撑板沿所述转移方向滑动配合连接形成一导柱导向结构;所述吸头连接柱与所述撑板之间还具有沿所述转移方向的另一导柱导向结构,以实现所述吸头连接柱与所述撑板间沿所述转移方向的限制相对转动地滑动配合连接。优选的是,所述吸头连接柱还包括与所述连接柱本体固定连接的滑块,所述撑板包括撑板本体和与所述撑板本体固定连接的滑动轴,所述滑块与所述滑动轴沿所述转移方向滑动配合连接形成所述另一导柱导向结构。优选的是,所述滑块与所述吸头在所述转移方向上分设在所述撑板本体的两侧,所述吸头连接柱通过所述滑块沿所述下料转移方向悬挂在所述撑板上。优选的是,所述撑板还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撑板本体的安装孔中的衬套,所述连接柱本体通过所述衬套与所述撑板沿所述转移方向滑动配合连接。优选的是,所述弹性件为弹簧,且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吸头连接柱上。优选的是,所述吸头连接柱上安装有与所述气路相通的气管接头,所述吸头连接柱通过所述气管接头经气管与所述气动机构密封连接。优选的是,所述撑板上还设置有用于对撑板进行定位的定位柱,且所述定位柱沿所述下料转移方向延伸。优选的是,所述仿形槽与所述转移方向垂直。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合但不局限于对无定位结构、易变形类嵌件进行嵌件转移,及适合但不局限于对吸附面积较小的注塑产品进行产品转移的机械手装置。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机械手装置,其包括产品转移工装及上述任一种所述的吸取式嵌件转移工装,所述产品转移工装的吸头具有与注塑产品形状相匹配的产品仿形槽。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在现有技术中存在嵌件转移工装在转移易变形、无定位结构、厚度较薄的嵌件时会出现嵌件损坏及无法保证定位精度的问题,因此,本技术所要实现的技术任务或者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未想到的或者没有预期到的,故本技术是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吸取式嵌件转移工装及机械手装置的吸头通过设置与嵌件形状相适配的仿形槽可将无定位结构的嵌件可靠地定位在吸头上,而且该吸头可在弹性件的作用下与注塑成型模具的型腔的嵌件放置区紧贴,这样,通过注塑成型模具中吸附组件的吸气作用配合气动机构的吹气作用便可使嵌件准确转移并吸附在型腔的嵌件放置区上,而不会发生变形和破损,因此,本技术的吸取式嵌件转移工装及机械手装置适合但不局限于进行例如是网布等的无定位结构、易变形类嵌件的转移。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吸取式嵌件转移工装的一种实施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吸取式嵌件转移工装的仰视示意图;图3为图1和图2中吸头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吸头的仰视图;图5为根据本技术的机械手装置的一种实施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机械手装置的仰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吸取式嵌件转移工装; 11-吸头组件;111-吸头;1111-仿形槽;1112-气孔;112-吸头连接柱;1121-连接柱本体;1122-滑块;1123-卡簧;1124-螺丝;114-弹性件;115-垫圈;116-气管接头;12-撑板;121-撑板本体;122-滑动轴;123-衬套;2-产品转移工装;211-产品转移工装的吸头。【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嵌件转移工装在转移易变形、无定位结构、厚度非常薄的嵌件时存在可能会造成嵌件损坏,而且无法保证嵌件在转移过程中不发生变形的问题,提供一种吸取式嵌件转移工装,如图1至图4所示,该种吸取式嵌件转移工装I包括撑板12、气动机构(图中未示出)、吸头组件11及带动撑板12在转移方向上运动的直线驱动机构,该转移方向包括下料转移方向(即将嵌件从吸取式嵌件转移工装I上转移至注塑成型模具的对应型腔中的方向)及下料转移方向的反方向,该直线驱动机构可以采用气缸、液压缸、电缸、直线电机、旋转电机带动丝杠螺母传动副等结构,另外,该直线驱动机构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是机械手装置的用于带动吸附式嵌件转移工装I及产品转移工装整体运动的驱动机构,也可以是带动吸附式嵌件转移工装I相对产品转移工装运动的驱动机构。该吸头组件11包括吸头111、弹性件114及内部具有气路的吸头连接柱112,该吸头111具有与嵌件形状相匹配的仿形槽1111及通向该仿形槽1111的气孔1112,即气孔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取式嵌件转移工装(1),其特征在于,包括撑板(12)、气动机构、吸头组件(11)及带动所述撑板(12)在设定的转移方向上运动的直线驱动机构,其中,所述转移方向包括下料转移方向及下料转移方向的反方向;所述吸头组件(11)包括吸头(111)、弹性件(114)及内部具有气路的吸头连接柱(112),所述吸头(111)具有与嵌件形状相匹配的仿形槽(1111)及通向所述仿形槽(1111)的气孔(1112);所述吸头连接柱(112)沿所述下料转移方向悬挂在所述撑板(12)上,且与所述撑板(12)沿所述转移方向限制相对转动地滑动配合连接;所述吸头连接柱(112)与所述吸头(111)和所述气动机构密封连接,以使所述气动机构顺次经过所述气路和所述气孔(1112)与所述仿形槽(1111)相通,且所述吸头(111)位于所述吸头连接柱(112)的沿所述下料转移方向的末端上;所述弹性件(114)连接于所述撑板(12)与所述吸头(111)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华贞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