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国民专利>正文

舰船防倾沉帮衬船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4828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帮衬船弦。这种帮衬船舷是由聚苯乙燃泡沫塑料制成,它呈带状安装在船只左、右两舷,象一个救生圈,它可在船只遇到意外时产生巨大的浮力,使人们得以更多的时间以采取抢修抢救措施,进而大大提高船只的抗倾复能力,可避免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船用装置,它涉及一种舰船防倾沉的帮衬船舷。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最早期使用的小木舟发展到现代使用木壳、玻璃钢、水泥、钢铁、特种轻质合金等多种材料制造的从小到数百公斤、大到几十万吨的各类客轮、货轮、军舰、特种专业舰只……等,各种舰只遍布世界各大洲海、陆航道。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增加,船舰数量越来越多,而各类水上事故对人们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引起人们对它的重视,人们为船只装上了雷达,声纳等各种先进设备增加舰船的予防能力,但由于天文、地理、人为、设备等各种因素影响,大大小小的航行事故仍不断时常发生。并且目前各种舰船仍为钢性壳体结构,除部分船只采用排列密闭仓结构外,有相当部分舰船基本上还是老式的通仓结构,这样一旦船壳意外损坏引起船只倾覆,船只的抗倾能力弱,使人们对船只抢修,乘与的抢救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和危险。这是人们一直希望得到解决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为舰船提供一种类似救生圈的泡塑舰船防倾沉帮衬船舷。所述舰船防倾覆帮衬船舷是由左帮衬船舷(1)、右帮衬船舷(2)构成,左、右两个帮衬船舷形状、大小相同对称。是由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为材料制成的相对小块粘接拼对而成,帮衬船舷(1)(2)内侧壁形状与船只左、右舷壳体钢板外侧上端部形状尺寸相吻合,向外规则的凸出,帮衬船舷(1)(2)为长条形凸出泡塑带状。帮衬船舷(1)(2)安装在船舷顶部到吃水线之间的带状位置上,它与船体(3)用强力耐水树脂粘接为一体,帮衬船舷的外表面喷涂环氧树脂进行硬化处理。帮衬船舷(1)(2)在安装时,将帮衬船舷(1)(2)的泡塑块分别按顺序用强力耐水树脂胶结在船体(3)的对应部位,并同步用树脂将邻接的各个泡塑块粘连在一起,成为与船体(3)牢固粘接成一体的带状帮衬船舷(1)(2),最后对帮衬船舷(1)(2)外表面进行硬化处理。聚苯乙烯泡塑具有轻质体大的特点,它能产生很大的浮力,因此,当船发生意外时,帮衬船舷(1)(2)浸入水中就产生了浮力,这个额外浮力大大提高船只抗沉能力,为人们抢修、抢救争取了大量的宝贵时间,减轻了人员、财产损失。当帮衬船舷需更换时,将旧泡塑括起,重新安装新的帮衬船舷。附附图说明图1是帮衬船舷位置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帮衬船舷位置结构俯视图。图中,(1)左帮衬船舷,(2)右帮衬船舷,(3)船体。权利要求一种带状防倾沉帮衬船舷,其特征是左右帮衬船舷(1)(2)内侧壁形状与船体左、右舷顶部与吃水线之间的带状船体部位形状相吻合,向外规则凸出,呈长条形凸出泡塑带,帮衬船舷(1)(2)由相对小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块拼接而成,并用强力、耐水树脂将拼接的各个泡塑块、船体牢固地接结为一体。专利摘要本技术为一帮衬船弦。这种帮衬船舷是由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成,它呈带状安装在船只左、右两舷,象一个救生圈,它可在船只遇到意外时产生巨大的浮力,使人们得以更多的时间以采取抢修抢救措施,进而大大提高船只的抗倾复能力,可避免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文档编号B63B43/00GK2113942SQ9122688公开日1992年8月26日 申请日期1991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1991年10月15日专利技术者高国民 申请人:高国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状防倾沉帮衬船舷,其特征是左右帮衬船舷(1)(2)内侧壁形状与船体左、右舷顶部与吃水线之间的带状船体部位形状相吻合,向外规则凸出,呈长条形凸出泡塑带,帮衬船舷(1)(2)由相对小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块拼接而成,并用强力、耐水树脂将拼接的各个泡塑块、船体牢固地接结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国民
申请(专利权)人:高国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