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血管外冷却-亚低温治疗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亚低温治疗是指通过可控的降低患者核心温度以保护器官免受损伤影响的方法。研宄发现,亚低温对脑血流有调节作用、降低脑氧代谢率和改善细胞能量代谢、减少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减少细胞内钙超载,减少神经元坏死和凋亡、促进细胞间信号传导的恢复、减少脑梗死的面积、减轻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等。另外,亚低温并不增加对其它组织器官的损害。亚低温治疗作为一种脑保护方法已经用于多种脑损伤疾病中,并且逐渐发现在其他器官损伤时也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调查发现,美国有61%急救机构采用亚低温治疗法。自90年代国际上首次证实了亚低温能显著降低实验性颅脑损伤动物的死残率以来,国内外有条件的医院已将亚低温治疗方法列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常规治疗。亚低温疗法具有显著的效果,但目前常用的降温方法在临床使用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目前最常用的亚低温治疗方法多为体表降温方法,如通过冰毯、酒精擦浴、冰袋和循环冷空气处理等。这些亚低温诱导方法虽然能达到目标温度,但其操作过程繁琐、诱导过程较长,需要3?8小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血管外冷却‑亚低温治疗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超级低温槽、热交换控制系统和血滤机,热交换控制系统分别与超级低温槽、血滤机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超级低温槽包括恒温槽、恒温槽控制器、自动恒温控制系统、制冷压缩机、加热螺圈、温度传感器和循环水泵,所述自动恒温控制系统分别与恒温槽控制器、制冷压缩机、加热螺圈、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制冷压缩机、加热螺圈和循环水泵设置于恒温槽内,恒温槽与所述热交换控制系统连接;所述热交换控制系统包括依次形成闭合循环回路的三腔导管、动脉端、血泵、动脉壶、热交换管圈、静脉壶和静脉端;动脉端与所述血滤机连接,热交换管圈设置于恒温槽内,三腔导管设置于应用对象体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荣利,刘思伯,崔嵩,高恺,周恒杰,赵琳,
申请(专利权)人:刘思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