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气式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4255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吹气式船,该吹气式船的体底部由数个直列式圆筒气室并排一体形成,前后端向上弯成弧形;该船体艏艉两边各以一拉撑片体与左右不连通之船舷熔合相接,以使船体内使用之空间增大,借助船体两端弧形上弯造型,配合船体底部由数个平行并排之圆筒状造型,于圆筒与圆筒之间形成凹沟,使产生导流作用,使船体行进时阻力减小且不易左右摇摆颠覆。(*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吹气式船。特别是指一种船体的底部由数个圆筒状气室并排一体形成的,其两端向上弯曲成弧形的,船体艏艉以拉撑片体使与左右不连通的船舷熔合相接,以加大船体内部空间及于行进时减少阻力和增进稳定性的吹气式船。一般常见的现有吹气式船体,其构造可参阅图3所示,其船体周缘呈连通的隆起环状,再于底部熔接船底,使船体之艏艉空间因环绕连通而被占掉,使船内空间非常窄小,另船体四周边所围绕之平面宽大凸出造型,造成在水中之行进阻力过大,影响速度,且因船底艏艉为环状无顺流作用,使船体容易翻覆不够稳定,在使用上非常不理想。为克服上述吹气式船的各种缺点,创作人以从事此类制品多年的经验;经过长久努力研究与实验,终于开发设计出本技术的吹气式船。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吹气式船。其中,船体底部为数个长条圆筒气室并排一体构成,其两端向上弯曲呈弧形,于前后端以拉撑片体将左右船舷及船底连结。当船体在水中行进时,因船底其前后端呈圆弧造型,且船底之圆筒与圆筒之间形成凹沟具导流作用,使船体行进时阻力小且不易摇摆翻覆,在使用上能增进功效,合于实用。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吹气式船,其船体艏艉两端不受连通环状气室限制,可使船内空间增大,在使用上更合于实用。本技术涉及一种吹气式船,该船由一体塑造成形的船底与熔接于其两侧互不连通的船舷所构成,该船底前后是成平行条状的气室,前后端向上弯曲成弯弧形,拉撑片体与船舷拉持连结成一立体,以形成船形。为使能对本技术的目的,吹气式船的特征及其功效,作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例举一较佳实施例,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A、图2B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为习用吹气式船的立体剖视图。请参阅图1、2所示本技术之实施例图,本技术主要是由一一体塑造成形的船底11,于其两侧熔接的互不连通的船舷12、13,且于前、后端以拉撑片体3将船底11及左右船舷12、13三者拉持连结成一立体的船体1构成,而依实际需要再安置座垫、握把4、框环5、绳环6、绳索7等。船体1的船底11是一体成形的呈数平行并排的长条圆筒状气室8,船底的前后端向上弯曲成弯弧形,而各圆筒状气室8间形成有直列式凹沟9,当船体1在水中行进时,船底11前后端上弯的弯弧配合凹沟9的导流作用,可使船体1向上浮起,而冲击的波浪不会向两侧排挤而会沿船体向下向后导引,故可使船体1行进时阻力减小且不易摇摆翻覆,以增加使用者的安全性及行驶的速度感。又由于船体1因左右船舷12、13为不连通状态,致于艏艉不受弯折回转的影响,而可增大内部使用空间。权利要求1.一种吹气式船,该船由一体塑造成形的船底与熔接于其两侧互不连通的船舷所构成,其特征在于该船底前后是成平行条状的气室,前后端向上弯曲成弯弧形,拉撑片体与船舷拉持连结成一立体,以形成船形。专利摘要一种吹气式船,该吹气式船的体底部由数个直列式圆筒气室并排一体形成,前后端向上弯成弧形;该船体艏艉两边各以一拉撑片体与左右不连通之船舷熔合相接,以使船体内使用之空间增大,借助船体两端弧形上弯造型,配合船体底部由数个平行并排之圆筒状造型,于圆筒与圆筒之间形成凹沟,使产生导流作用,使船体行进时阻力减小且不易左右摇摆颠覆。文档编号B63B1/38GK2099727SQ91223770公开日1992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1991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1991年8月21日专利技术者关方正 申请人:永欣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吹气式船,该船由一体塑造成形的船底与熔接于其两侧互不连通的船舷所构成,其特征在于该船底前后是成平行条状的气室,前后端向上弯曲成弯弧形,拉撑片体与船舷拉持连结成一立体,以形成船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方正
申请(专利权)人:永欣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