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感控制手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42511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3 0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体感控制手环,包括一腕带及一体感控制装置,所述腕带包括依次连接的一第一腕带,一腕带本体,及一第二腕带,其中,所述腕带本体具有一容纳空间,所述体感控制装置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容纳空间具有一开口,所述体感控制装置通过所述开口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体感控制手环,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增强人机互动的体感控制手环。
技术介绍
人机互动技术如体感游戏等由于其兼有健身和娱乐的目的而倍受人们的喜爱。目前现有的人机互动技术,通常是通过以摄像头或游戏手柄等方式与电视机、机顶盒等相连的体感控制装置来实现,导致人们只能在十分局限的范围内与电视机等互动,影响了人们的活动范围,也影响了人们在互动过程中的体感。另一方面,由于现有技术中的体感控制装置直接集成于游戏手柄或腕带中,无法分离,腕带出现损坏后导致整个手环无法正常使用,从而影响了手环的使用寿命,从而影响了用户在人机互动中的现实感受。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人们在人机互动过程中现实感受的体感控制手环。一种体感控制手环,包括一腕带及一体感控制装置,所述腕带包括依次连接的一第一手带,一腕带本体,及一第二手带,其中,所述腕带本体具有一容纳空间,所述体感控制装置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容纳空间具有一开口,所述体感控制装置通过所述开口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一手带,腕带本体及第二手带依次无缝连接形成一体结构。所述腕带本体沿从中间位置分别向所述第一手带及第二手带延伸的方向上弯曲,形成一弯曲结构。所述腕带本体的厚度大于第一手带及第二手带的厚度,并且所述第一手带及第二手带的厚度沿远离腕带本体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腕带包括相对的内表面及外表面,所述开口形成于所述内表面上,所述外表面具有多个花纹。所述腕带本体在开口位置处从开口的周围向开口的中心延伸,形成一固定边框,将体感控制装置容纳并固定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一手带远离腕带本体的一端具有一卡块,所述第二手带分布有与所述卡块相匹配的多个卡孔。所述腕带本体包括多个按钮凸起,以容纳体感控制装置表面凸起的按钮。所述腕带包括两层不同的硅胶材料复合形成,形成一复合结构。所述体感控制装置包括一电源模组,一姿态传感模组,以及一传输模组;所述电源模组分别与姿态传感模组以及传输模组电连接,以提供电源;所述姿态传感模组用于感测运动状态,并转换为姿态数据;所述传输模组用于接收姿态传输模组输出的姿态,并对外传输;其中,所述姿态传感模组包括一姿态传感器及一姿态数据处理器封装于同一芯片中,所述姿态数据处理器对姿态传感器感测的姿态信息进行处理并转换为姿态数据;所述传输模组包括一数据传输模块及一传输控制模块封装于同一芯片中,所述传输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数据传输模块接收并传输姿态数据。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体感控制手环,通过设置姿态数据处理器专用于对姿态传感器感测到的运动数据进行处理,从而极大的提高了数据的处理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处理更多的数据,因此减小了数据处理的延迟,从而提高体感控制装置的灵敏度,提高人们在互动中的现实感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体感控制手环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腕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体感控制装置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体感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体感控制手环100体感控制装置110腕带120腕带本体124第一手带125第二手带126容纳空间1241开口1242固定边框1243按钮凸起1245卡块1251卡孔1261外壳20电源模组10姿态传感模组11传输模组12振子13发光模块14通讯模块15USB 接口16电池模块101充电电路102电源管理模块103姿态传感器111姿态数据处理器112数据传输模块121传输控制模块122数据存储模块123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供的体感控制手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体感控制手环100,包括一体感控制装置110及一腕带120,所述体感控制装置110可拆卸的容纳于所述腕带120中。具体的,所述腕带120具有一容纳空间1241,所述体感控制装置110可分离的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1241内。所述腕带120可穿戴于用户的手腕上,如环套在用户的手腕上。所述腕带120为一半环形腕带,具有一可开闭的开合口。用户的手腕可通过该开合口套入所述腕带120中,然后再扣合所述开合口形成一闭合的腕带。所述腕带120包括一包括腕带本体124、第一手带125以及第二手带126,所述第一手带125及第二手带126分别连接于腕带本体124两侧。所述第一手带125、腕带本体124及第二手带126依次无缝连接形成一整体结构。所述腕带本体124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手带125及第二手带126的厚度。所述腕带本体124的厚度大于所述体感控制装置110的厚度,从而使得所述体感控制装置110能够完全容纳于所述腕带本体124中。所述腕带本体124的厚度可为8毫米至10毫米,宽度可为15毫米至25毫米,长度为35毫米至45毫米。本实施例中,所述所述腕带本体124的厚度为9毫米,宽度为20毫米,长度为40毫米。所述腕带本体124沿中间位置向两边延伸的方向上形成一弧度,从而使得所述腕带本体124整体形成一弯曲的结构,有利于提高佩戴舒适度。所述弯曲的弧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进一步,在所述第一手带125及第二手带126的厚度沿远离腕带本体124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腕带120包括相对的一内表面及与一外表面,所述内表面为穿戴所述腕带120时贴近手腕的表面,所述外表面为远离手腕的表面。所述内表面可为一光滑的表面,从而提高佩戴舒适度,所述外表面可分布有多个花纹,从而提高所述腕带120的美观度。本实施例中,所述外表面形成多个方形凹孔,方向凹孔位置处的腕带120可为一半透明结构,从而使得体感控制装置110发出的光能够透射出来。所述内表面及外表面在自然状态下为弯曲的表面,从而能够更容易的贴合手腕。进一步,所述外表面在第一手带125及第二手带126与腕带本体124连接处的弯曲弧度(即弯曲的程度)大于所述内表面在该位置处的弯曲弧度,从而使得所述腕带120中所述第一手带125及第二手带126远离腕带本体124的一端在自然状态下逐渐相互靠近。所述腕带本体124具有一容纳空间1241,用于容纳所述体感控制装置110,所述容纳空间1241的形状可以根据所述体感控制装置110的形状进行选择。所述容纳空间1241为一半封闭结构,具体的,所述容纳空间1241为从所述腕带120的内表面向内部延伸形成的空间,在所述腕带120的内表面形成一开口 1242,而所述容纳空间1241的其他表面均为腕带本体124围合形成。进一步,所述腕带本体124在开口 1242位置处沿从开口 1242的周围向开口 1242的中心延伸,形成一固定边框1243,用以将体感控制装置110容纳并固定于所述容纳空间1241内。所述固定边框1243的宽度可为I毫米至5毫米,可以根据体感控制装置110的尺寸进行选择,以方便所述体感控制装置110的装入与取出。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边框1243的宽度为2毫米。所述容纳空间1241的尺寸小于所述腕带本体124的尺寸,所述容纳空间1241的深度可为6毫米至9毫米,所述容纳空间1241的宽度为13毫米至23毫米,所述容纳空间1241的长度为33毫米至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体感控制手环,包括一腕带及一体感控制装置,所述腕带包括依次连接的一第一手带,一腕带本体,及一第二手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腕带本体具有一容纳空间,所述体感控制装置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容纳空间具有一开口,所述体感控制装置通过所述开口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伟勋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