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式两用吸尘器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40693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2 2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式两用吸尘器机器人,其吸尘器壳体内部的吸尘器容置腔内嵌装微处理控制器、调速器、吸尘器电机、锂电池、吸尘叶轮、滤尘袋,吸尘器壳体下端侧装设前、后侧移动轮,后侧移动轮通过伺服电机驱动,吸尘器壳体上表面装设粉尘传感器,微处理控制器配装位移传感器、无线通讯模块;吸尘器壳体后端部装设充电插头、伸缩操控杆,充电插头旁侧装设两个红外线发射器,充电插座对应各红外线发射器分别装设红外线接收器。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手动操作控制又可实现无线远程操作控制,工作时,其可按照之前除尘路线进行除尘作业,进而可省去繁琐的吸尘器机器人避障程序开发设计步骤并降低研发难度,设计新颖且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吸尘器
,尤其涉及一种新式两用吸尘器机器人
技术介绍
自从1908年美国商人胡佛制造出一种带轮的真空吸尘器以来,吸尘器在原理上至今都没有过大的改动,吸尘器的除尘功能已经非常合理了,人们在一个世纪里对它的修改大多也只是从外观结构和材料选用上进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吸尘器被广泛地于很多家庭中。随着自动化技术不断地发展进步,传统意义的吸尘器正逐渐地朝吸尘器机器人发展;相对于传统的手持式吸尘器而言,吸尘器机器人的自动化水平以及智能化水平非常高,且吸尘器机器人能够自动地进行室内吸尘作业。现有技术中存在多种吸尘器机器人;然而,对于现有的吸尘器机器人而言,其控制的难点在于:如何规避障碍物以及如何自动返回充电;目前,已有不少专利文献公开了除尘器机器人自动规避障碍物除尘的方法,例如为“机器人吸尘器自动避障及其控制方法”、专利号为“200710190619.3”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以及为“机器人吸尘器”、专利号为“200510078129.5”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然而其方法都较为复杂,开发难度都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式两用吸尘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式两用吸尘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吸尘器壳体(1),吸尘器壳体(1)的内部成型有吸尘器容置腔,吸尘器壳体(1)的前端部开设有朝前开口的吸尘通道(11),吸尘器容置腔内于吸尘通道(11)的后端侧嵌装有微处理控制器(2)、调速器(31)、吸尘器电机(32)、锂电池(41),吸尘器电机(32)与调速器(31)电连接,调速器(31)、锂电池(41)分别与微处理控制器(2)电连接,吸尘器电机(32)的动力输出轴装设有伸入至吸尘通道(11)内的吸尘叶轮,吸尘通道(11)的后端部于吸尘叶轮的后端侧装设有滤尘袋;吸尘器壳体(1)的下端侧可相对转动地装设有前侧移动轮(51)以及位于前侧移动轮(51)后...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辉李光煌谭和华覃国秘李耀军吴加柱李刘海李灵朱鹏惠邹继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赛亿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