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安佳佳专利>正文

分体式中空阳光板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40376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2 2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体式中空阳光板模具,模体座的上下两侧分别与上模口和下模口紧固连接,模体座的中部紧固有夹设于上模口与下模口之间的芯棒,模体座和芯棒分别与上模口、下模口之间形成上、下熔体流道,模体座上设有与上熔体流道连通的上进料口以及与下熔体流道连通的下进料口,芯棒与上模口、下模口之间的熔体流道的端口分别为上、下出料口;上模口、下模口上分别靠近上、下出料口的一侧设有上凹槽、下凹槽,上凹槽靠近上出料口的一侧为上模唇,下凹槽靠近下出料口的一侧为下模唇,上模口和下模口上分别设有上调整螺栓和下调整螺栓。优点是:模具拆装极其便捷,能够有效的控制熔体流量,限流的精准度高,对中空阳光板的厚度能够很好的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加工模具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分体式中空阳光板模具
技术介绍
阳光板具有透光性强、抗冲击、隔热、耐候、防结露、阻燃、隔声和良好的加工性能等,阳关板因其具有这些优异的性能,被广泛的应用于建筑、桥梁、园林园艺等场所,目前传统的中空阳关板模具,包括上模座、下模座、上模口以及下模口,所述上模座与上模口连接,所述下模座与下模口连接,上模座与下模座之间设有中模座,中模座的首端紧固有夹设于所述上模口与下模口之间的芯棒,中模座分别与上模座、下模座之间以及所述芯棒分别与上模口、下模口之间形成熔体流道,中模座分别与上模座、下模座之间的熔体流道的端口为进料口,芯棒分别与上模口、下模口之间的熔体流道的端口为出料口。这种传统的阳关板模具拆装极其不便,而且在使用的过程中,对通过熔体流道的熔液的限流不够精准,无法很好的动态控制熔体流量,对于中空阳光板的厚度不能够做到很好的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具拆装极其便捷,能够有效的控制熔体流量,限流的精准度高,对中空阳光板的厚度能够很好的控制的分体式中空阳光板模具。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分体式中空阳光板模具,包括模体座、上模口以及下模口,所述模体座的上下两侧分别与上模口和下模口紧固连接,模体座的中部紧固有夹设于上模口与下模口之间的芯棒,模体座和芯棒分别与上模口、下模口之间形成上、下熔体流道,模体座上设有与上熔体流道连通的上进料口以及与下熔体流道连通的下进料口,芯棒与上模口、下模口之间的熔体流道的端口分别为上、下出料口 ;所述上模口、下模口上分别靠近上、下出料口的一侧设有上凹槽、下凹槽,上凹槽靠近上出料口的一侧为上模唇,下凹槽靠近下出料口的一侧为下模唇,上模口和下模口上分别设有上调整螺栓和下调整螺栓,上调整螺栓的端部伸至上凹槽内并顶至上模唇可驱动上模唇相对于芯棒位移以控制出料的厚度变化,下调整螺栓的端部伸至下凹槽内并顶至下模唇可驱动下模唇相对于芯棒位移以控制出料的厚度变化。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模体座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上、下加热棒,上、下加热棒分别伸至上模口和下模口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下进料口之间的模体座上设有伸至芯棒内的中加热棒。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芯棒上设有轴线与中加热棒的轴线相垂直的芯棒气路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为:通过对模体座以及上、下模口重新设计,并且对出料口的流量调整使其做到了很好的控制出料的厚度变化,并且对于模具本身设计来说,节省了大量的材料浪费,节约了大量的制造成本,生产效率相对来说有很大的提高,而且模具拆装极其便捷,能够有效的控制熔体流量,限流的精准度高,对中空阳光板的厚度能够很好的控制。【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分体式中空阳光板模具,模体座10的上下两侧分别与上模口 11和下模口 12紧固连接,模体座10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上、下加热棒26、27,上、下加热棒26、27分别伸至上模口 11和下模口 12内;模体座10的中部紧固有夹设于上模口 11与下模口 12之间的芯棒13,模体座10和芯棒13分别与上模口 11、下模口 12之间形成上、下熔体流道14、15,模体座10上设有与上熔体流道14连通的上进料口 16以及与下熔体流道15连通的下进料口 17,上、下进料口 16、17之间的模体座10上设有伸至芯棒13内的中加热棒18,芯棒13上设有轴线与中加热棒18的轴线相垂直的芯棒气路通孔19。一般情况下,芯棒气路通孔19设置于芯棒的中心位置,中加热棒的轴线与芯棒气路通孔的轴线相交与一点上并垂直。中加热棒一般设置在模体座与芯棒紧固连接的上下两侧的紧固螺栓之间。上述中,芯棒13与上模口 11、下模口 12之间的熔体流道的端口分别为上、下出料口 28、29 ;所述上模口 11、下模口 12上分别靠近上、下出料口 28、29的一侧设有上凹槽、下凹槽20、21,上凹槽20靠近上出料口 28的一侧为上模唇22,下凹槽21靠近下出料口 29的一侧为下模唇23,上模口 11和下模口 12上分别设有上调整螺栓24和下调整螺栓25,上调整螺栓24的端部伸至上凹槽20内并顶至上模唇22可驱动上模唇22相对于芯棒13位移以控制出料的厚度变化,下调整螺栓25的端部伸至下凹槽21内并顶至下模唇23可驱动下模唇23相对于芯棒13位移以控制出料的厚度变化。上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分体式中空阳光板模具,包括模体座、上模口以及下模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模体座的上下两侧分别与上模口和下模口紧固连接,模体座的中部紧固有夹设于上模口与下模口之间的芯棒,模体座和芯棒分别与上模口、下模口之间形成上、下熔体流道,模体座上设有与上熔体流道连通的上进料口以及与下熔体流道连通的下进料口,芯棒与上模口、下模口之间的熔体流道的端口分别为上、下出料口 ;所述上模口、下模口上分别靠近上、下出料口的一侧设有上凹槽、下凹槽,上凹槽靠近上出料口的一侧为上模唇,下凹槽靠近下出料口的一侧为下模唇,上模口和下模口上分别设有上调整螺栓和下调整螺栓,上调整螺栓的端部伸至上凹槽内并顶至上模唇可驱动上模唇相对于芯棒位移以控制出料的厚度变化,下调整螺栓的端部伸至下凹槽内并顶至下模唇可驱动下模唇相对于芯棒位移以控制出料的厚度变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中空阳光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体座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上、下加热棒,上、下加热棒分别伸至上模口和下模口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中空阳光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进料口之间的模体座上设有伸至芯棒内的中加热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体式中空阳光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棒上设有轴线与中加热棒的轴线相垂直的芯棒气路通孔。【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分体式中空阳光板模具,模体座的上下两侧分别与上模口和下模口紧固连接,模体座的中部紧固有夹设于上模口与下模口之间的芯棒,模体座和芯棒分别与上模口、下模口之间形成上、下熔体流道,模体座上设有与上熔体流道连通的上进料口以及与下熔体流道连通的下进料口,芯棒与上模口、下模口之间的熔体流道的端口分别为上、下出料口;上模口、下模口上分别靠近上、下出料口的一侧设有上凹槽、下凹槽,上凹槽靠近上出料口的一侧为上模唇,下凹槽靠近下出料口的一侧为下模唇,上模口和下模口上分别设有上调整螺栓和下调整螺栓。优点是:模具拆装极其便捷,能够有效的控制熔体流量,限流的精准度高,对中空阳光板的厚度能够很好的控制。【IPC分类】B29C47/16【公开号】CN204622547【申请号】CN201520338686【专利技术人】安佳佳 【申请人】安佳佳【公开日】2015年9月9日【申请日】2015年5月16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体式中空阳光板模具,包括模体座、上模口以及下模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模体座的上下两侧分别与上模口和下模口紧固连接,模体座的中部紧固有夹设于上模口与下模口之间的芯棒,模体座和芯棒分别与上模口、下模口之间形成上、下熔体流道,模体座上设有与上熔体流道连通的上进料口以及与下熔体流道连通的下进料口,芯棒与上模口、下模口之间的熔体流道的端口分别为上、下出料口;所述上模口、下模口上分别靠近上、下出料口的一侧设有上凹槽、下凹槽,上凹槽靠近上出料口的一侧为上模唇,下凹槽靠近下出料口的一侧为下模唇,上模口和下模口上分别设有上调整螺栓和下调整螺栓,上调整螺栓的端部伸至上凹槽内并顶至上模唇可驱动上模唇相对于芯棒位移以控制出料的厚度变化,下调整螺栓的端部伸至下凹槽内并顶至下模唇可驱动下模唇相对于芯棒位移以控制出料的厚度变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佳佳
申请(专利权)人:安佳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