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结构中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焊接端和第二焊接端,所述第一焊接端端面开设有定位槽,所述第二焊接端端面开设有与定位槽相配合的定位凸条,所述定位槽的侧壁开设有第一导流槽,所述定位凸条的侧壁开设有第二导流槽,所述第二焊接端端面还开设有第三导流槽,所述第三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连通,所述第二导流槽和第一导流槽连通,所述第三导流槽与外界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焊接更加牢固的钢结构中的连接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钢材的结构,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钢结构中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在人们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建筑都是采用钢材作为主要的固定支撑材料。这样在整体的建筑建造的过程中,由于实际的要求,难免会碰到钢结构部件之间互相连接的情况。而在现有的技术中,这个连接可以是焊缝连接、普通螺栓连接、高强度螺栓连接、铆钉连接等等。而在这些连接中,往往比较方便和牢靠的就是焊缝连接,主要采用电弧焊,即在构件连接处,借电弧产生的高温,将置于焊缝部位的焊条或焊丝金属熔化,而使构件连接在一起。现有的钢结构焊缝连接时,将需要焊接在一起的两块钢材的边缘拼接在一起,再将其焊接。这样在焊接处基本都是平面的设置,这样的焊接虽然能够将两块不同的钢材焊接在一起,但其在焊缝处的强度就非常的低,无法拥有一个很好的强度,并不适用于一些特殊的场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焊接更加牢固的钢结构中的连接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结构中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焊接端和第二焊接端,所述第一焊接端端面开设有定位槽,所述第二焊接端端面开设有与定位槽相配合的定位凸条,所述定位槽的侧壁开设有第一导流槽,所述定位凸条的侧壁开设有第二导流槽,所述第二焊接端端面还开设有第三导流槽,所述第三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连通,所述第二导流槽和第一导流槽连通,所述第三导流槽与外界连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槽和定位凸条的截面形状为梯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槽和定位凸条的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导流槽、第二导流槽和第三导流槽的截面形状均为倒三角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导流槽、第二导流槽和第三导流槽的截面形状均为倒等腰三角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焊接的断面上设置有定位槽和定位凸条,这样就能够在焊接的时候方便两块钢材之间的定位,便于焊接的进行。同时这个定位槽和定位凸条互相镶嵌,也能够在结构上起到一个辅助连接的作用,能够加强连接处的结构强度。并且将这个定位槽和定位凸条的横截面设置成等腰梯形状,能够加强定位凸条的强度,使其不那么容易的被扳断,并且在两块钢材焊接在一起后能够拥有更好的力学性能,能够受力更加的平衡、对称。而在定位凸槽、定位凸条和焊接端面上开设有第一导流槽、第二导流槽和第三导流槽,并且使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连接,第二导流槽和第三导流槽连接,这样的设置能够在焊接的时候使得焊液流入导流槽内,通过导流槽的倒流作用使得焊液充分的布满焊接处。这样相对现有的技术来说,相对的就增加了焊接的面积,从而使得钢结构在焊接的时候更加的牢固,不容易在焊接处断裂,并且在焊接处能够有更大的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钢结构中的连接结构实施例的结构图;图中:1、定位凸条;11、第二导流槽;12、第三导流槽;2、定位槽;21、第一导流槽。【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对本技术一种钢结构中的连接结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的一种钢结构中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焊接端和第二焊接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焊接端端面开设有定位槽2,第二焊接端端面开设有与定位槽2相配合的定位凸条1,在焊接的断面上设置有定位槽2和定位凸条1,这样就能够在焊接的时候方便两块钢材之间的定位,便于焊接的进行。同时这个定位槽2和定位凸条I互相镶嵌,也能够在结构上起到一个辅助连接的作用,能够加强连接处的结构强度。并且将这个定位槽2和定位凸条I的横截面设置成等腰梯形状,能够加强定位凸条I的强度,使其不那么容易的被扳断,并且在两块钢材焊接在一起后能够拥有更好的力学性能,能够受力更加的平衡、对称。在本实施例中,这个等腰梯形的顶角设置为120°,这仅仅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根据多次实验可得当顶角为120°时,力学性能更好。这里等腰梯形也可以选择其他大小的顶角。这里的定位槽2的侧壁开设有第一导流槽21,这里的定位凸条I的侧壁开设有第二导流槽11,这里的第二焊接端端面还开设有第三导流槽12,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导流槽12和第二导流槽11连通,并且设置将第二导流槽11和第一导流槽21连通,第三导流槽12与外界连通。这样的设置能够在焊接的时候使得焊液流入导流槽内,通过导流槽的倒流作用使得焊液充分的布满焊接处。这样相对现有的技术来说,相对的就增加了焊接的面积,从而使得钢结构在焊接的时候更加的牢固,不容易在焊接处断裂,并且在焊接处能够有更大的强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流槽21、第二导流槽11和第三导流槽12的截面形状均为倒等腰三角形。并且这个倒等腰三角形为正三角形,这样的设置相比截面为方形或者别的形状的导流槽来说能够更加节省导流槽内的焊液,并且达到同样的固定效果。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钢结构中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焊接端和第二焊接端,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焊接端端面开设有定位槽,所述第二焊接端端面开设有与定位槽相配合的定位凸条,所述定位槽的侧壁开设有第一导流槽,所述定位凸条的侧壁开设有第二导流槽,所述第二焊接端端面还开设有第三导流槽,所述第三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连通,所述第二导流槽和第一导流槽连通,所述第三导流槽与外界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中的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定位槽和定位凸条的截面形状为梯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结构中的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定位槽和定位凸条的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结构中的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导流槽、第二导流槽和第三导流槽的截面形状均为倒三角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结构中的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导流槽、第二导流槽和第三导流槽的截面形状均为倒等腰三角形。【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结构中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焊接端和第二焊接端,所述第一焊接端端面开设有定位槽,所述第二焊接端端面开设有与定位槽相配合的定位凸条,所述定位槽的侧壁开设有第一导流槽,所述定位凸条的侧壁开设有第二导流槽,所述第二焊接端端面还开设有第三导流槽,所述第三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连通,所述第二导流槽和第一导流槽连通,所述第三导流槽与外界连通。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焊接更加牢固的钢结构中的连接结构。【IPC分类】B23K33/00【公开号】CN204621390【申请号】CN201520313597【专利技术人】李克勤 【申请人】新疆德坤元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9月9日【申请日】2015年5月14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结构中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焊接端和第二焊接端,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焊接端端面开设有定位槽,所述第二焊接端端面开设有与定位槽相配合的定位凸条,所述定位槽的侧壁开设有第一导流槽,所述定位凸条的侧壁开设有第二导流槽,所述第二焊接端端面还开设有第三导流槽,所述第三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连通,所述第二导流槽和第一导流槽连通,所述第三导流槽与外界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克勤,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德坤元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