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用途管道组对安装拉力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37657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1 04: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用途管道组对安装拉力器,其包括两根对接的管道、拉力架和千斤顶,在两根管道的外壁上分别焊接有一固定杆,在两根管道对接处设置有拉力架,所述拉力架呈上端敞口的箱型结构,且在拉力架的下底板上开设有条形通槽,所述的两根固定杆穿过拉力架上的条形通槽,拉力架内设置有千斤顶,千斤顶位于固定杆与拉力架上与该固定杆相对应的侧板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千斤顶顶固定杆带动该管道向另一根管道移动,移动灵活、准确,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调整两根管道之间的间隙,省时省力,而且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管道焊接辅助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多用途管道对接拉力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地面管道焊接一般采用机械吊装或者人工吊装,把需要焊接的管道两端对齐。由于管道质量较大,在对接时难以移动,很难保证对接整齐,在焊接时对接口错位较大,影响焊接质量,导致管道过早破坏,影响正常生产,甚至可能危及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管道对接困难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用途管道对接拉力器。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一种多用途管道对接拉力器,其包括两根对接的管道、拉力架和千斤顶,在两根管道的外壁上分别焊接有一固定杆,在两根管道对接处设置有拉力架,所述拉力架呈上端敞口的箱型结构,且在拉力架的下底板上开设有条形通槽,所述的两根固定杆穿过拉力架上的条形通槽,拉力架内设置有千斤顶,千斤顶位于固定杆与拉力架上与该固定杆相对应的侦贩之间。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优越性: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千斤顶顶固定杆带动该管道向另一根管道移动,移动灵活、准确,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调整两根管道之间的间隙,省时省力,而且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大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拉力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管道;2_拉力架;3_固定杆;4_千斤顶;5_条形通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2所示,一种多用途管道对接拉力器,其包括两根对接的管道1、拉力架2和千斤顶4,在两根管道I的外壁上分别焊接有一固定杆3,在两根管道I对接处设置有拉力架2,所述拉力架2呈上端敞口的箱型结构,且在拉力架2的下底板上开设有条形通槽5,所述的两根固定杆3穿过拉力架2上的条形通槽5,拉力架2内设置有千斤顶4,千斤顶4位于固定杆3与拉力架2上与该固定杆相对应的侧板之间。本技术在具体使用时,可以在拉力架的两侧板与两固定板之间均设置一千斤顶,也可以在其中一固定板与拉力架上与该固定板之间设置千斤顶,然后使用千斤顶紧顶固定板使得固定板带动其上连接的管道向另一根管道移动,最终使得两根管道之间的间隙调整到合适位置即可,将拉力架、千斤顶拆卸后进行两根管道的焊接,焊接完成后将两根管道上的固定板切割掉。【主权项】1.一种多用途管道组对安装拉力器,其特征是:包括两根对接的管道、拉力架和千斤顶,在两根管道的外壁上分别焊接有一固定杆,在两根管道对接处设置有拉力架,所述拉力架呈上端敞口的箱型结构,且在拉力架的下底板上开设有条形通槽,所述的两根固定杆穿过拉力架上的条形通槽,拉力架内设置有千斤顶,千斤顶位于固定杆与拉力架上与该固定杆相对应的侧板之间。【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用途管道组对安装拉力器,其包括两根对接的管道、拉力架和千斤顶,在两根管道的外壁上分别焊接有一固定杆,在两根管道对接处设置有拉力架,所述拉力架呈上端敞口的箱型结构,且在拉力架的下底板上开设有条形通槽,所述的两根固定杆穿过拉力架上的条形通槽,拉力架内设置有千斤顶,千斤顶位于固定杆与拉力架上与该固定杆相对应的侧板之间。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千斤顶顶固定杆带动该管道向另一根管道移动,移动灵活、准确,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调整两根管道之间的间隙,省时省力,而且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大提高。【IPC分类】B23K37/053【公开号】CN204621471【申请号】CN201520183352【专利技术人】刘进厂, 王显华, 王继武, 谢小强, 孙宏权, 吴子龙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公司【公开日】2015年9月9日【申请日】2015年3月30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用途管道组对安装拉力器,其特征是:包括两根对接的管道、拉力架和千斤顶,在两根管道的外壁上分别焊接有一固定杆,在两根管道对接处设置有拉力架,所述拉力架呈上端敞口的箱型结构,且在拉力架的下底板上开设有条形通槽,所述的两根固定杆穿过拉力架上的条形通槽,拉力架内设置有千斤顶,千斤顶位于固定杆与拉力架上与该固定杆相对应的侧板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进厂王显华王继武谢小强孙宏权吴子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