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国丰专利>正文

改良型车用弹性空气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007668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4 0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良型车用弹性空气过滤装置,包括内部形成空腔的壳体,在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形成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壳体包括位于两端的第一软壳体段、与所述第一软壳体段相接的硬壳体段,在2个硬壳体段之间形成第二软壳体段;2个硬壳体段的内壁上分别设有第一过滤体和第二过滤体,所述第一过滤体包括依次设置的滤油层、除灰层、活性炭层和除菌层,所述第二过滤体为分子共振板和过滤网,所述分子共振板与所述过滤网之间间隔为5-10c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适合不同车辆使用,降低汽车的维护和更换成本,同时满足大气流量过滤使用,减少气流之间的碰撞,降低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配产品,尤其是涉及一种改良型车用、具有良好弹性的空气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私家车逐步进入普通群众的家庭,使得近年来我国的汽车保有量井喷式增长。因此,在汽车普及的同时,人们对汽车空间内的空气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致汽车空气过滤器得以广泛推广使用。现有的汽车空气过滤器都采用硬壳体,这样无法满足现有车辆中一些不良的安装环境,也就是说,在配件更换的时候不能很好的匹配,造成很大的不便,也存在更换维护成本增加,不利于整体长期发展。另外,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气流拥堵现象发生,也就是说,过滤器的壳体内部无法同时满足大气流的通过,形成气流之间彼此冲撞,产生很大的噪音,不能满足大气流量使用,故此现有的空气过滤器整体有待改良,以满足现有市场的环保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改良型车用弹性空气过滤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适合不同车辆使用,降低汽车的维护和更换成本,同时满足大气流量过滤使用,减少气流之间的碰撞,降低噪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改良型车用弹性空气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形成空腔的壳体,在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形成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壳体包括位于两端的第一软壳体段、与所述第一软壳体段相接的硬壳体段,在2个硬壳体段之间形成第二软壳体段;2个硬壳体段的内壁上分别设有第一过滤体和第二过滤体,所述第一过滤体包括依次设置的滤油层、除灰层、活性炭层和除菌层,所述第二过滤体为分子共振板和过滤网,所述分子共振板与所述过滤网之间间隔为5-10cm。对本技术做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分子共振板为栅格状分子共振板。对本技术做进一步优选,所述进气端处带有弹性风门。对本技术做进一步优选,所述出气端处带有弹性风门。对本技术做进一步优选,所述空腔的内壁形成螺旋外凸壁。对本技术做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二软壳体段包括外部的软性金属层和内部的薄橡胶层,在所述软性金属层和所述薄橡胶层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间隙为3-5cm。对本技术做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过滤体靠近进气端。对本技术做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二过滤体靠近出气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包括内部形成空腔的壳体,在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形成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壳体包括位于两端的第一软壳体段、与所述第一软壳体段相接的硬壳体段,在2个硬壳体段之间形成第二软壳体段;2个硬壳体段的内壁上分别设有第一过滤体和第二过滤体,所述第一过滤体包括依次设置的滤油层、除灰层、活性炭层和除菌层,所述第二过滤体为分子共振板和过滤网,所述分子共振板与所述过滤网之间间隔为5-10cm;本技术采用间隔排列的软壳体段和硬壳体段,其中硬壳体段用于固定过滤体,软壳体实现内部空气缓冲或缓存作用,这样对于安装环境而言,软壳体段适合不同的安装要求和环境,即使一些扭曲的场合也可以使用。故此本技术改良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只适合一些场合,无法满足扭曲场所使用。本技术在进气端处设有第一过滤体,所述第一过滤体包括依次设置的滤油层、除灰层、活性炭层和除菌层,滤油层可以去除空气中的油污,保护过滤芯体免受油污的影响而降低过滤性能,同时本技术借助使用多层过滤芯体其可以实现用活性炭有效的吸收空气中含有的甲醛、二甲苯等有害物质、去除异味、难闻刺鼻的气味,以及去除空气中的灰尘及细菌。本技术在出气端之前处设有第二过滤体,所述第二过滤体为分子共振板和过滤网,所述分子共振板与所述过滤网之间间隔为5-10cm,分子共振板其可以重新紧密的排列空气,以使进入到发动机的空气能充分反应,减少了不充分点火产生的噪音以及尾气;而过滤网可以防止颗粒物,尤其是从第一过滤体或者分子共振板上掉落的颗粒进入到内部或者发动机内部,影响其他正常功能的使用。由上可知,本技术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适合不同车辆使用,降低汽车的维护和更换成本,同时满足大气流量过滤使用,减少气流之间的碰撞,降低噪音。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考附图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改良型车用弹性空气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形成空腔1的壳体2,所述空腔1的内壁形成螺旋外凸壁,在所述壳体2的两端分别形成进气端3和出气端4,所述进气端3处带有弹性风门15,所述出气端4处带有弹性风门15,所述壳体包括位于两端的第一软壳体段5、与所述第一软壳体5段相接的硬壳体段6,在2个硬壳体段6之间形成第二软壳体段7;2个硬壳体段6的内壁上分别设有第一过滤体和第二过滤体,所述第一过滤体靠近进气端3,所述第二过滤体靠近出气端4,所述第一过滤体包括依次设置的滤油层8、除灰层9、活性炭层11和除菌层12,所述第二过滤体为分子共振板13和过滤网14,所述分子共振板13与所述过滤网14之间间隔为5-10cm,本技术中所述的分子共振板13为栅格状分子共振板,本技术中所述第二软壳体7段包括外部的软性金属层16和内部的薄橡胶层17,在所述软性金属层16和所述薄橡胶层17之间存在间隙18,所述间隙18为3-5cm。本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进气端3和出气端4端口为第一软壳体段5,这样安装非常方便灵活,即使一些扭曲或者弯曲的部位也适合安装。其中硬壳体段6上分别安装第一过滤体和第二过滤体,所述第一过滤体内的滤油层8去除空气中的油污,油污对于人体的影响很重大,存在很大的危险性,因为油污中往往含有重金属铅,直接危及人的身体健康。除灰层9能去除空气中的灰层颗粒,降低灰尘颗粒进入影响人体健康。另外活性炭层11和除菌层12可以实现用活性炭有效的吸收空气中含有的甲醛、二甲苯等有害物质、去除异味、难闻刺鼻的气味,以及去除空气中的灰尘及细菌,底座内的滤芯上覆有能产生大量负离子的分子共振板13,空气与分子共振板13最大面接触和高速摩擦后产生大量的负离子,空气分子重新排列得更加紧密。当重新排列后的空气分子进入发动机后点火和动力更充足,还有扭矩增大,发动机结炭率降低,延长发动机寿命,实现了尾气排放无污染,噪音小,发动机的动力大的目的。本技术在实际使用时,若是出现大量的空气进入出现拥堵时,本技术中的所述第二软壳体7段包括外部的软性金属层16和内部的薄橡胶层17,在所述软性金属层16和所述薄橡胶层17之间存在间隙18,所述间隙18为3-5cm,薄橡胶层17可以扩大,间隙18被填充,这样就可以很好的避免空气拥堵,气流彼此冲撞,噪音也就得到了降低。等到气流缓冲之后,薄橡胶层17就会自动复位,本技术改良了整个空气过滤器,不仅保护了汽车内部的乘坐人员,而且也保护了发动机的使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并非对本案设计的限制,凡依本案的设计关键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改良型车用弹性空气过滤装置

【技术保护点】
改良型车用弹性空气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形成空腔的壳体,在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形成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壳体包括位于两端的第一软壳体段、与所述第一软壳体段相接的硬壳体段,在2个硬壳体段之间形成第二软壳体段;2个硬壳体段的内壁上分别设有第一过滤体和第二过滤体,所述第一过滤体包括依次设置的滤油层、除灰层、活性炭层和除菌层,所述第二过滤体为分子共振板和过滤网,所述分子共振板与所述过滤网之间间隔为5‑10cm。

【技术特征摘要】
1.改良型车用弹性空气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形成空腔的壳体,在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形成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壳体包括位于两端的第一软壳体段、与所述第一软壳体段相接的硬壳体段,在2个硬壳体段之间形成第二软壳体段;2个硬壳体段的内壁上分别设有第一过滤体和第二过滤体,所述第一过滤体包括依次设置的滤油层、除灰层、活性炭层和除菌层,所述第二过滤体为分子共振板和过滤网,所述分子共振板与所述过滤网之间间隔为5-10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良型车用弹性空气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子共振板为栅格状分子共振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良型车用弹性空气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端处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国丰
申请(专利权)人:宋国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