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防渣结构的阀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05981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4 0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带防渣结构的阀门,解决了因杂质因素造成阀门零、部件丧失正常工作的功能的问题。阀体(1)的通道内端有凹环(4)与阀座(2)配合,凹环由内圆柱面和内圆锥面构成,内圆锥面与通道轴向有30~45°的夹角,阀座(2)有通道轴向凸环(5),凸环的外圆柱面与凹环的内圆柱面紧配合,并覆盖阀体(1)通道内端面与阀座(2)端面之间的间隙,凸环的端面、凹环的内圆柱面和内圆锥面与防渣环形圈(3)配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本技术与阀门有关,尤其与闸阀有关。
技术介绍
:阀门是控制输送介质的一种装置,而介质中往往含有较多杂质,这些杂质在输送的过程中是无孔不入,见缝就钻的东西,一钻进输送装置的狭缝里就难以出来。天长日久,杂质会日积月累的越聚越多。当杂质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使控制装置的阀门的某些零、部件丧失正常工作的功能。传统阀门的阀座就与阀体之间存在一定的狭缝(此狭缝不可避免的存在于介质输送道上),这狭缝的存在就给介质中的杂质提供了藏身之处。如阀门(地埋阀)输送的是天燃气,杂质的堆积会使阀座产生关闭不严的可能性而出现内漏,这将严重影响下游作业人员的人生安全,甚至酿成巨大的灾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有效防止介质中的杂质进入阀座与阀体之间间隙的带防渣结构的阀门。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阀体I的通道内端有凹环4与阀座2配合,凹环由内圆柱面和内圆锥面构成,内圆锥面与通道轴向有30?45°的夹角,阀座2有通道轴向凸环5,凸环5的外圆柱面与凹环4的内圆柱面紧配合,并覆盖阀体I通道内端面与阀座2端面之间的间隙,凸环5的端面、凹环4的内圆柱面和内圆锥面与防渣环形圈3配合。本技术有如下优点:结构简单、实用经济、可靠性好。阀座2的小端有一与阀体I相配合的凸环5。当阀座2装配在阀体I内后,阀座2的凸环5便将阀体I与阀座2之间不可避免的狭缝掩盖了起来,使介质中的杂质不能进入狭缝中,最多只能滞留在防渣环形圈3和阀体I之间30?45°的倒角处。既便如此,该处多余的杂质也会被流动的介质带走,从而避免了因杂质因素造成阀门零、部件丧失正常工作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阀门传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阀体I的通道内端有凹环4与阀座2配合,凹环由内圆柱面和内圆锥面构成,内圆锥面与通道轴向有30?45°的夹角,阀座2有通道轴向凸环5,凸环5的外圆柱面与凹环4的内圆柱面紧配合,并覆盖阀体I通道内端面与阀座2端面之间的间隙,凸环5的端面、凹环4的内圆柱面和内圆锥面与防渣环形圈3配合。【主权项】1.带防渣结构的阀门,其特征在于阀体(I)的通道内端有凹环(4)与阀座(2)配合,凹环由内圆柱面和内圆锥面构成,内圆锥面与通道轴向有30?45°的夹角,阀座(2)有通道轴向凸环(5),凸环的外圆柱面与凹环的内圆柱面紧配合,并覆盖阀体(I)通道内端面与阀座(2)端面之间的间隙,凸环的端面、凹环的内圆柱面和内圆锥面与防渣环形圈(3)配合。【专利摘要】本技术为带防渣结构的阀门,解决了因杂质因素造成阀门零、部件丧失正常工作的功能的问题。阀体(1)的通道内端有凹环(4)与阀座(2)配合,凹环由内圆柱面和内圆锥面构成,内圆锥面与通道轴向有30~45°的夹角,阀座(2)有通道轴向凸环(5),凸环的外圆柱面与凹环的内圆柱面紧配合,并覆盖阀体(1)通道内端面与阀座(2)端面之间的间隙,凸环的端面、凹环的内圆柱面和内圆锥面与防渣环形圈(3)配合。【IPC分类】F16K27-00【公开号】CN204611018【申请号】CN201520204534【专利技术人】梁明亮, 田爱龙, 李颖 【申请人】成都金陵能源装备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9月2日【申请日】2015年4月8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带防渣结构的阀门,其特征在于阀体(1)的通道内端有凹环(4)与阀座(2)配合,凹环由内圆柱面和内圆锥面构成,内圆锥面与通道轴向有30~45°的夹角,阀座(2)有通道轴向凸环(5),凸环的外圆柱面与凹环的内圆柱面紧配合,并覆盖阀体(1)通道内端面与阀座(2)端面之间的间隙,凸环的端面、凹环的内圆柱面和内圆锥面与防渣环形圈(3)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明亮田爱龙李颖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金陵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