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型线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05471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4 0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T型线夹,其属于配电、送电技术领域,安装牢固、使用寿命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两固定壳体之间通过穿过两固定壳体的螺栓和螺栓一端的螺母相连,在两固定壳体上端相对的一侧分别设有插接柱和插接槽;在固定壳体内设有圆弧状凹槽,圆弧状凹槽内设有圆弧状刺针固定架,刺针固定架上均布有数个刺针,套管上设有压接端子;在两固定壳体的外侧、相应于螺栓和螺母设置有第一防水盖,在套管上、相应于压接端子设有第二防水盖,所述第一防水盖与固定壳体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的第二防水盖与套管之间可拆卸连接,在套管上相应于第二防水盖设置有固定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配电、送电
,尤其涉及一种电缆分线、接续用穿刺线夹结构的改进。
技术介绍
穿刺线夹主要由增强壳体、刺针、高强度螺栓和力矩螺母组成、当电缆需做分支或接续时,将电缆分支线终端插入线夹分线端,确定好主线分支位置后,用套筒扳手拧线夹上的力矩螺母,过程中接触刀片会刺穿电缆绝缘层,与导体接触,主线和支线被接通。以前的穿刺线夹,进线侧和出线侧,均是以刺针穿透线绝缘层来引流,两者在使用过程中不是进线侧被烧毁,就是出线侧被烧毁,容易出现供电不稳定,并造成电缆不同程度的损坏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进线侧和出线侧均是以刺针引流,在安装过程中,刺针容易固定不牢,在使用过程容易在结构上发上微妙的变化,影响供电效率。另外原有的穿刺线夹主线端和分线端为T型固定结构,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如T型线夹的横向部和纵向部发生形变或弯折就会造成线缆损坏,影响供电。此外,现有的穿刺线夹一般均采用螺栓和螺母固定,当螺栓和螺母腐蚀、损坏后,就会出现漏水问题,影响穿刺线夹和线缆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安装牢固、使用寿命长的一种T型线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固定壳体,其特征在于:两固定壳体之间通过穿过两固定壳体的螺栓和螺栓一端的螺母相连,在两固定壳体上端相对的一侧分别设有插接柱和插接槽;在固定壳体内设有圆弧状凹槽,圆弧状凹槽内设有圆弧状刺针固定架,刺针固定架上均布有数个刺针,刺针固定架通过导线连接套管,套管上设有压接端子;在两固定壳体的外侧、相应于螺栓和螺母设置有第一防水盖,在套管上、相应于压接端子设有第二防水盖,所述第一防水盖与固定壳体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的第二防水盖与套管之间可拆卸连接,在套管上相应于第二防水盖设置有固定带。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固定带两端通过子母扣相连;在固定带一端正面设有子扣,固定带另一端的反面设有母扣;使用时将固定带绕套管一周后通过子母扣相互扣合连接、固定。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固定带两端通过粘毛粘带相连;在固定带一端正面设有粘毛,固定带另一端的反面设有粘带;使用时将固定带绕套管一周后通过粘毛和粘带相互扣合连接、固定。作为又一种优选方案,在两固定壳体外侧围绕螺栓头部和螺母设有环形凸沿;与环形凸沿相对应地在第一防水盖边沿处设有向内的环形安装槽;所述固定壳体和第一防水盖之间相互插接固定。作为又一种优选方案,在套管上围绕压接端子设有凸沿,与凸沿相对应地在第二防水盖边沿处设有向内的安装槽;所述套管和第二防水盖之间相互插接固定。作为又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导线为铜线;铜线导电效果好,使用寿命长。本技术有益效果。T型线夹在保持带电接引的基础上,把穿刺引流下端更新为套管方式接引。套管接引方式可增强引流面积且将线缆通过套管固定的方式,操作更加简便、安装更加稳固。另外,T型线夹把进线侧保持为原有的刺针引流方式,把出线侧变为套管接引,在结构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且T型线夹的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之间也就是刺针固定架和套管之间通过数根铜线相连,铜线具有一定的可形变能力,当有小幅度弯折和扭曲时,通过铜线的小幅度形变即可解决,不会出现断裂、损坏的情况,因此在使用中刺针和套管能紧紧固定在进出线的表面,不在容易烧毁接触面且不会造成电缆的损坏,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同时保护进线和出线的安全供电。再次,本技术在两固定壳体外侧相应于螺栓头部和螺母设置有第一防水盖,在套管上相应于压接端子设有第二防水盖;加强了 T型线夹的防水效果,增加了 T型线夹和线缆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放大图。图1-2中,I为套管、2为固定带、3为第二防水盖、4为压接端子、5为导线、6为螺栓、7为螺母、8为第一防水盖、9为刺针固定架、10为固定壳体、11为刺针、12为插接柱、13为插接槽、14为凸沿、15为安装槽、16为第一防水盖。【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本技术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固定壳体10,其特征在于:两固定壳体10之间通过穿过两固定壳体10的螺栓6和螺栓6 —端的螺母7相连,在两固定壳体10上端相对的一侧分别设有插接柱12和插接槽13 ;在固定壳体10内设有圆弧状凹槽,圆弧状凹槽内设有圆弧状刺针固定架9,刺针固定架9上均布有数个刺针11,刺针固定架9通过导线5连接套管1,套管I上设有压接端子4 ;在两固定壳体10的外侧、相应于螺栓6和螺母7分别设置有第一防水盖8,在套管I上、相应于压接端子4设有第二防水盖3,所述第一防水盖8与固定壳体10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的第二防水盖3与套管I之间可拆卸连接,在套管I上相应于第二防水盖3设置有固定带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固定带2两端通过子母扣相连;在固定带一端正面设有子扣,固定带另一端的反面设有母扣;使用时将固定带绕套管一周后通过子母扣相互扣合连接、固定。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固定带2两端通过粘毛粘带相连;在固定带一端正面设有粘毛,固定带另一端的反面设有粘带;使用时将固定带绕套管一周后通过粘毛和粘带相互扣合连接、固定。作为又一种优选方案,在两固定壳体10外侧围绕螺栓6头部和螺母7设有环形凸沿;与环形凸沿相对应地在第一防水盖8边沿处设有向内的环形安装槽;所述固定壳体10和第一防水盖8之间相互插接固定。作为又一种优选方案,在套管I上围绕压接端子4设有凸沿,与凸沿相对应地在第二防水盖3边沿处设有向内的安装槽;所述套管I和第二防水盖3之间相互插接固定。作为又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导线5为铜线;铜线导电效果好,使用寿命长。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一次动作过程。首先,将分线线缆端部的电缆皮剥掉后插入套管I内,用压力钳按压压接端子4,压接端子4向下凹陷与分线线缆紧密连接。然后,选取主线分线点或接续点,将两固定壳体10相对放置在主线缆两端,通过拧动螺母7,使两固定壳体10相对运动,同时刺针刺入主线缆内部与主线缆导通。接着将第一防水盖8盖在固定壳体两端的凸沿上。在将第二防水盖3盖在套管上压接端子4外围的凸沿上,并用固定带2在第二防水盖3处围绕套管I 一周并固定;即安装完毕。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T型线夹,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固定壳体(10),其特征在于:两固定壳体(10)之间通过穿过两固定壳体(10)的螺栓(6)和螺栓(6)—端的螺母(7)相连,在两固定壳体(10)上端相对的一侧分别设有插接柱(12)和插接槽(13);在固定壳体(10)内设有圆弧状凹槽,圆弧状凹槽内设有圆弧状刺针固定架(9),刺针固定架(9)上均布有数个刺针(11),刺针固定架(9)通过导线(5)连接套管(1),套管(I)上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T型线夹,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固定壳体(10),其特征在于:两固定壳体(10)之间通过穿过两固定壳体(10)的螺栓(6)和螺栓(6)一端的螺母(7)相连,在两固定壳体(10)上端相对的一侧分别设有插接柱(12)和插接槽(13);在固定壳体(10)内设有圆弧状凹槽,圆弧状凹槽内设有圆弧状刺针固定架(9),刺针固定架(9)上均布有数个刺针(11),刺针固定架(9)通过导线(5)连接套管(1),套管(1)上设有压接端子(4);在两固定壳体(10)的外侧、相应于螺栓(6)和螺母(7)分别设置有第一防水盖(8),在套管(1)上、相应于压接端子(4)设有第二防水盖(3),所述第一防水盖(8)与固定壳体(10)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的第二防水盖(3)与套管(1)之间可拆卸连接,在套管(1)上相应于第二防水盖(3)设置有固定带(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和栩生孙克强戢光万顷胡冰张亮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沈阳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