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90705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2 19: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温泵池,解决现有低温泵池结构复杂,操作十分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泵池主体,设置于泵池主体顶部的泵池盖,设置于泵池盖上方的出液管路,以及设置于泵池主体侧边的回气管路、进液管路和卸车管路;所述泵池主体内还设有顶部放空管道和底部放散管道;该顶部放空管道和底部放散管道从泵池主体上部的一侧延伸至泵池主体外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避免了管道拥挤现象,同时方便移动低温泵池,而不会出现管道妨碍;与现有低温泵池相比结构更加简单;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底部放散管道设置于靠近泵池主体内壁处,可以有效的避免在吊泵时出现管道碰撞造成损坏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低温泵池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低温泵池放散管道结构都是在低温泵池的泵盖上,不仅造成泵盖上面的管道过多,造成管道拥挤,结构极其复杂,同时移动或吊起低温泵池时非常麻烦,影响操作,也极易造成管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温泵池,解决现有低温泵池结构复杂,操作十分不便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低温泵池,包括泵池主体,还包括设置于泵池主体顶部的泵池盖,设置于泵池盖上方并与泵池主体连通的出液管路,设置于泵池主体侧边并与泵池主体相连通的回气管路、进液管路和卸车管路;所述泵池主体内还设有顶部放空管道和底部放散管道;该顶部放空管道和底部放散管道从泵池主体上部的一侧延伸至泵池主体外部。进一步地,所述底部放散管道靠近泵池主体的内壁,且底端呈弧形状。再进一步地,所述回气管路和进液管路设置于泵池主体的同一侧,卸车管路设置于泵池主体的另一侧,所述顶部放空管和底部放散管从同一处延伸至泵池主体外,且该处位于卸车管路上方。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本技术不仅避免了管道拥挤现象,同时方便移动低温泵池,而不会出现管道妨碍;与现有低温泵池相比结构更加简单;另外,本技术将底部放散管道设置于靠近泵池主体内壁处,可以有效的避免在向泵池主体内放入潜液泵时,底部放散管道挡出潜液泵的进入口,影响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中标记对应的零部件名称为:1-泵池主体,2-泵池盖,3-出液管路,4-回气管路,5-进液管路,6-卸车管路,7-顶部放空管道,8-底部放散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实施例如图1所示,低温泵池,包括泵池主体1,设置于泵池主体顶部的泵池盖2,设置于泵池盖上方并与泵池主体连通的出液管路3,以及设置于泵池主体侧边并与泵池主体相连通的回气管路4、进液管路5和卸车管路6 ;所述泵池主体内还设有顶部放空管道7和底部放散管道8 ;该顶部放空管道和底部放散管道从泵池主体上部的一侧延伸至泵池主体外部。其中,泵池盖通过螺栓、平垫、弹垫固定于泵池主体上;回气管路、进液管路、卸车管路、出液管路均采用现有的管路即可。然而本技术的顶部放空管道和底部放散管道均不从泵池盖上方引出,而是从泵池主体侧壁引出,且均通过同一个出口引出,这样设置,能够减少泵池盖上方的管道设置,在需要吊起低温泵池时,无需像现有的低温泵池需要拆卸很多管道,然后才能顺利的进行吊起,本技术即可轻松操作。同时将顶部放空管道和底部放散管道集中引出,也方便管道连接,以及减少管道占用的空间,使得本技术的结构相对于现有的结构来说更加简单。为了不影响向泵池主体内放入潜液泵,所述底部放散管道靠近泵池主体的内壁,且底端呈弧形状。通过上述设置方式,能够避免挡住潜液泵的进入通道。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回气管路和进液管路设置于泵池主体的同一侦牝卸车管路设置于泵池主体的另一侧,所述顶部放空管和底部放散管从同一处延伸至泵池主体外,且该处位于卸车管路上方。另外,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顶部放空管道从泵池主体内延伸至泵池主体外,底部放散管道套接于底部放空管道内,并且伸出到顶部放空管道外,而位于泵池主体外部的底部放空管道的端部密封,而底部放散管道贯穿密封的一端,同时在顶部放空管道封闭的一端的侧壁上设有一根与顶部放空管道相连通的支管。这样设置不仅能够使顶部放空管道和底部放散管道从一处引出,还能够分别提供一个吹扫口,使得本技术的结构更加紧凑、合理。按照上述实施例,便可很好地实现本技术。值得说明的是,基于上述结构设计的前提下,为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即使在本技术上做出的一些无实质性的改动或润色,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实质仍然与本技术一样,故其也应当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低温泵池,包括泵池主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泵池主体顶部的泵池盖(2),设置于泵池盖上方并与泵池主体连通的出液管路(3),设置于泵池主体侧边并分别与泵池主体相连通的回气管路(4)、进液管路(5)和卸车管路(6);所述泵池主体内还设有顶部放空管道(7 )和底部放散管道(8 );该顶部放空管道和底部放散管道从泵池主体上部的一侧延伸至泵池主体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放散管道靠近泵池主体的内壁,且底端呈弧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温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气管路和进液管路设置于泵池主体的同一侧,卸车管路设置于泵池主体的另一侧,所述顶部放空管和底部放散管从同一处延伸至泵池主体外,且该处位于卸车管路上方。【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温泵池,解决现有低温泵池结构复杂,操作十分不便的问题。本技术包括泵池主体,设置于泵池主体顶部的泵池盖,设置于泵池盖上方的出液管路,以及设置于泵池主体侧边的回气管路、进液管路和卸车管路;所述泵池主体内还设有顶部放空管道和底部放散管道;该顶部放空管道和底部放散管道从泵池主体上部的一侧延伸至泵池主体外部。本技术不仅避免了管道拥挤现象,同时方便移动低温泵池,而不会出现管道妨碍;与现有低温泵池相比结构更加简单;另外,本技术将底部放散管道设置于靠近泵池主体内壁处,可以有效的避免在吊泵时出现管道碰撞造成损坏的情况发生。【IPC分类】F04B37-08, F17C13-00【公开号】CN204610187【申请号】CN201520322936【专利技术人】刘国全, 刘勇, 薛盛涛, 龚旭, 尚蒙 【申请人】成都渝能能源设备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9月2日【申请日】2015年5月19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低温泵池,包括泵池主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泵池主体顶部的泵池盖(2),设置于泵池盖上方并与泵池主体连通的出液管路(3),设置于泵池主体侧边并分别与泵池主体相连通的回气管路(4)、进液管路(5)和卸车管路(6);所述泵池主体内还设有顶部放空管道(7)和底部放散管道(8);该顶部放空管道和底部放散管道从泵池主体上部的一侧延伸至泵池主体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全刘勇薛盛涛龚旭尚蒙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渝能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