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离合煞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88340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2 17: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力离合煞车装置,包括用以输出旋转动力的传动轴,受动力装置驱动而转动的飞轮,套设于所述传动轴上而带动所述传动轴同步转动的离合器,用以顶抵所述离合器的弹性装置,静止地固定于所述机架上的煞车器,抵顶器以及用以驱动所述抵顶器运动的油压控制装置。其离合器的第一面可接触飞轮作为动力连结,而离合器的第二面则可接触煞车器以形成煞车作用,仅需利用油压控制装置控制离合器微小距离的位移,而达到快速传动及煞车停止的操作,可以减少很多的噪音,且因为离合器的位移只有一微小距离,预期机器的操作可以加快,而增进产能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动力离合煞车装置,特别是指一种控制动力输出与停止的动力离合煞车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如冲床等大型机械,其具有一动力源(通常为一马达持续带动一飞轮)来提供一冲模的运作动力,而为了使冲模持续运动或暂时停止动作,皆会设置有一离合器装置来接合或切断动力源与冲模间的动力链接,以及一煞车装置来使冲模停止动作,一般而言,以压缩空气操作的干式离合器装置通常设置在飞轮后方,而煞车装置则设置在飞轮前方,亦即离合器装置与煞车装置分别位于飞轮的相反两侧,而离合器装置与煞车装置各有其驱动系统而需分别作用,此称为串行(tandem)型。这种串行型的配置在操作方式上而言,离合器装置与煞车装置在作用上往往必须间隔一定的时间,主要原因在于,使用气压方式驱动离合器装置或煞车装置时皆会有一段延迟时间后才会真正启动,因此驱动时机的控制相当重要,以免造成无谓的损耗。举例而言,当欲使冲模煞车停止时,首先须先启动离合器装置以切断冲模与飞轮的间的动力连结,但因控制上有延迟时间,故真正切断动力连结的时间与启动时有一时间差,所以在控制上往往必须考虑此一时间差,此后煞车装置方能启动,因此在操作上无法达到快速灵敏的要求。若此时间差控制不好,可能在离合器装置尚未真正切断冲模与飞轮的间的动力链接时即令煞车装置同时作动,如此将会产生离合器装置或煞车装置的摩擦板严重磨耗,或离合器盘、煞车盘摩擦面因产生高温而发生损伤,增加无谓的维修成本。反的,欲驱动冲床开始运转时,亦必须先驱动煞车装置使其停止作用,并在间隔一定的时间后,离合器装置方能启动,否则亦会有上述磨耗或组件损伤的问题。此外,上述的操作因会执行压缩空气电磁阀的开关动作的故,皆会发生电磁阀的作动音、排气音等噪音,以及离合器盘或煞车盘的摩擦板压住或分开时的摩擦噪音等问题。再者,上述串行型的配置,离合器装置与煞车装置分置于飞轮的两侧,使得驱动轴的长度较长,被驱动侧的能量也大,所以在启动及停止时所产生的发热量亦随的而大,此点亦是构成离合器装置及煞车装置损害的原因。因此,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亟需构思一种新技术以改善其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利用油压方式控制动力的传动与煞车,操作快速且噪音小的动力离合煞车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动力离合煞车装置,包括用以输出旋转动力的传动轴,受动力装置驱动而转动的飞轮,套设于所述传动轴上而带动所述传动轴同步转动的离合器,用以顶抵所述离合器的弹性装置,静止地固定于所述机架上的煞车器,抵顶器以及用以驱动所述抵顶器运动的油压控制装置。其中所述传动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机架上,所述飞轮以所述传动轴的轴心线为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离合器位于所述飞轮的一侧并可沿着所述轴心线延伸方向相对于所述传动轴位移,所述离合器具有朝向所述飞轮的第一面,及与所述第一面相反的第二面;所述弹性装置使所述离合器的第一面与所述飞轮保持一定间隙;所述煞车器位于所述离合器的第二面所朝方向以供所述离合器的第二面接触;所述抵顶器具有可相对于所述煞车器伸缩移动以推动所述离合器移动的推抵部,所述推抵部可在接近所述煞车器的第一位置及远离所述煞车器的第二位置间变动;所述油压控制装置驱动所述抵顶器的推抵部由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优选地,还包含有固定于所述离合器的第一面上用于与所述飞轮摩擦接触的第一磨阻装置。优选地,还包含有固定于所述离合器的第二面上用于与所述飞轮摩擦接触的第二磨阻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一磨阻装置和/或所述第二磨阻装置包括多个摩擦片,所述摩擦片是以所述离合器转动轴为中心呈辐射状排列。优选地,所述弹性装置包括一介于所述离合器与所述飞轮间的基座及多个弹簧,所述基座设置于所述传动轴上并与所述传动轴及所述离合器同步转动,多个所述弹簧分别抵接所述基座及所述离合器。优选地,所述基座设置有多个第一组配槽,所述离合器对应地设置有多个第二组配槽,所述弹簧的两端部则分别容置于所述第一组配槽与所述第二组配槽内。优选地,所述抵顶器还包括一设置于所述煞车器上的基部,所述推抵部可活动地套合于所述基部的一端,使所述基部与所述推抵部之间具有一油体容置空间,所述基部设置有一与所述油压控制装置相通的油道。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至少包括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动力离合煞车装置,其离合器的第一面可接触飞轮作为动力连结,而离合器的第二面则可接触煞车器以形成煞车作用,仅需利用油压控制装置控制离合器微小距离的位移,而达到快速传动及煞车停止的操作,可以减少很多的噪音,且因为离合器的位移只有一微小距离,预期机器的操作可以加快,而增进产能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动力离合煞车装置煞车时的侧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动力离合煞车装置动作时的侧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第一磨阻装置和/或第二磨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机架,10.马达,11.传动皮带,2.传动轴,20.第一端,3.飞轮,30.飞轮的第一面,31.轴承,4.离合器,40.离合器第一面,400.离合器第一面的周缘,41.离合器第二面,410.离合器第二面的周缘,42.断面,43.第二组配槽,5.煞车器,50.煞车器的第一面,51.煞车器的第二面,52.基部,520.油道,6.弹性装置,61.弹簧,62.第一组配槽,63.止推轴承,7.第一磨阻装置,70.摩擦片,8.油压控制装置,80.抵顶器,801.油体容置空间,81.油泵,82.阀体,9.第二磨阻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为符合本技术的一种动力离合煞车装置,该动力离合煞车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是应用于冲床,当然实际上并不限于冲床,其包括用以输出旋转动力的传动轴2,受动力装置驱动而转动的飞轮3,套设于所述传动轴2上而带动所述传动轴2同步转动的离合器4,用以顶抵所述离合器4的弹性装置6,静止地固定于所述机架I上的煞车器5,抵顶器80以及用以驱动所述抵顶器80运动的油压控制装置8。其中所述传动轴2可转动地设置在机架I上,所述飞轮3以所述传动轴2的轴心线为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机架I上,优选地所述飞轮3中心置设有一轴承31,轴承31并套设于机架I外侧上并较远离传动轴2的第一端20处,飞轮3与传动轴2具有相同的转动轴心线,飞轮3是受一动力装置所连动,本实施例中,动力装置为一马达10并藉由复数传动皮带11连动飞轮3,在马达10持续带动下,飞轮3将持续相对于机架I转动,飞轮3具有面向传动轴的第一端20方向的第一面30。所述离合器4位于所述飞轮3的一侧并可沿着所述轴心线延伸方向相对于所述传动轴2位移,所述离合器4具有朝向所述飞轮3的第一面40,及与所述第一面40相反的第二面41 ;所述离合器4是由传动轴2的第一端20套入而组设,离合器4具有向着飞轮3的第一面40及远离飞轮3并向着煞车器5的第二面41,离合器4中心与传动轴2是借着呈角状构造的断面42为相互契合,于离合器4旋转时会带动传动轴2同步旋转,再藉由传动机构带动冲模运作,离合器4不转动时则可相对使传动轴2停止,以形成煞车作用而停止,而如何透过传动机构的运行而带动冲模为现有技术且可具有不同的设计,同时亦非本实施例的创新点所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力离合煞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以输出旋转动力的传动轴,受动力装置驱动而转动的飞轮,套设于所述传动轴上而带动所述传动轴同步转动的离合器,用以顶抵所述离合器的弹性装置,静止地固定于机架上的煞车器,抵顶器以及用以驱动所述抵顶器运动的油压控制装置;其中所述传动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机架上,所述飞轮以所述传动轴的轴心线为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离合器位于所述飞轮的一侧并可沿着所述轴心线延伸方向相对于所述传动轴位移,所述离合器具有朝向所述飞轮的第一面,及与所述第一面相反的第二面;所述弹性装置使所述离合器的第一面与所述飞轮保持一定间隙;所述煞车器位于所述离合器的第二面所朝方向以供所述离合器的第二面接触;所述抵顶器具有可相对于所述煞车器伸缩移动以推动所述离合器移动的推抵部,所述推抵部可在接近所述煞车器的第一位置及远离所述煞车器的第二位置间变动;所述油压控制装置驱动所述抵顶器的推抵部由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金靖郭雅慧郭挺钧金壮成李正阳
申请(专利权)人:协易科技精机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