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光缆稳定牵引的导向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980862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2 1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了用于光缆稳定牵引的导向方法,其中矩形槽包括平直段和扩大段,所述扩大段的宽度沿矩形槽的轴向向外递增,扩大段的横截面为两腰向内弯曲的梯形;调节块的重心始终处于连杆的上方,实现缆盘上光缆在牵引时的张力始终稳定,牵引块能够使得光纤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径向摆动,实现长距离铺设时对缆盘处光缆的张紧力度的及时调节,避免光缆打圈以及浪涌的现象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缆铺设领域,具体是指。
技术介绍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光在光导纤维的传导损耗比电在电线传导的损耗低得多,光纤被用作长距离的信息传递。多数光纤在使用前必须由几层保护结构包覆,包覆后的缆线即被称为光缆,光纤外层的保护层和绝缘层可防止周围环境对光纤的伤害,如水、火、电击等。在光缆的长距离铺设过程中,由于距离的因素光缆在牵引时的力度会随距离的增加而增大,因此在光缆的局部可能因作用应力集中而导致部分受损,同时长距离摆放的光缆容易在缆盘出口处发生浪涌现象,使得光缆的中部以及光缆的端部出现打圈,即很有可能造成光缆的弯曲半径小于其外径的15~20倍,增大了光纤受损断裂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及时调节缆盘处光缆的张紧力度,避免光缆打圈以及浪涌的现象发生。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包括以下步骤, (A)、将缆盘上的光缆线头放置在线槽内,通过线槽开始对光缆进行预定线路的铺设,缆盘上光缆层层分布,因此光缆的牵引按照缆盘的轴线方向开始一层一层被拉出; (B)、将调节块滑动设置在连杆上,调节块随缆盘上光缆的出线方向开始在连杆上滑动,通过对光缆出线处的调节,进而减小光缆在缆盘的轴向方向出现大幅度摆动的现象发生; (C)、调节块相对于连杆偏心,即调节块的重心不在连杆上,进而保证调节块的重心始终处于连杆的上方; (D)、在调节块上转动设置有U形的防跳板,且防跳板的中部通过两个弹性连接件与其两个端部连接,当电缆的出线部分发生上扬时,防跳板中部开设有正对线槽中心的弧形槽,在电缆放入线槽后该弧形槽可与线槽配合将电缆的整体限制在圆形区域内; (E)、矩形槽由两个扩大段以及一个平直段构成,并且调节块的中部与平直段对应,调节块的两端部与扩大段对应,即当同一根光缆已传输部分发生大幅度摆动时,调节块的两端也随之在牵引块上做出与之相适应的小幅度摆动,以阻断光缆摆动产生的浪涌继续传递; 上述步骤中包括缆盘以及中部与缆盘轴线平行的连杆,连杆的两端弯曲且与缆盘两端面连接,在所述连杆中部滑动设置有相对于连杆偏心的调节块,调节块中部开有两端开放的矩形槽,牵引块通过万向球转动设置在矩形槽内,且所述牵引块的两端沿矩形槽轴线向外延伸,在牵引块上表面开有用于放置光缆的线槽,所述牵引块的宽度小于矩形槽的宽度,所述矩形槽包括位于中部的平直段和位于两端的扩大段,所述扩大段的宽度沿矩形槽的轴向向外递增,且扩大段的横截面为两腰向内弯曲的梯形。本专利技术使用时,可实现长距离铺设时对缆盘处光缆的张紧力度的及时调节,避免光缆打圈以及浪涌的现象发生; 其中,调节块在牵引块内的径向摆动幅度不大,会造成在外部光缆发生大幅度摆动时,调节块就已经和牵引块的内壁发生接触碰撞,同时朝反方向摆动,直接导致光缆的局部同时受到两个方向相反的作用应力,致使光纤的受力不均匀而出现多点损伤,而本专利技术的矩形槽由两个扩大段以及一个平直段构成,并且调节块的中部与平直段对应,调节块的两端部与扩大段对应,即当同一根光缆已传输部分发生大幅度摆动时,调节块的两端也随之在牵引块上做出与之相适应的小幅度摆动,以阻断光缆摆动产生的浪涌继续传递,达到减小光纤受损的目的;同时扩大段的横截面为两腰向内弯曲的梯形,即使得调节块的端部与扩大段内壁接触时实现点面接触,而非面与面的接触,降低调节块碰撞部位的磨损情况。在所述连杆上间隔设置有两个柱状的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相对置的端部外径在沿连杆轴线指向连杆中点的方向上递减,且在调节块的两端设置有与限位块的渐变端相配合的内锥面。铺设过程中,缆盘上光缆的传动速度逐渐加快,即使得调节块在连杆上的轴向移动速率增大,在调节块与连杆端部接触时,调节块会以一个较大的冲量对连杆形成冲击,使得两者相互受损;本专利技术在连杆的端部设置柱状的限位块,且限位块内侧的端面上与调节块两端端面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渐变端与内锥面,且作为优选还可将该渐变端采用弹性橡胶等柔性材质,以实现缓冲调节块运动变向而产生的碰撞损伤,保证光缆出线顺畅的同时,提高本装置的使用寿命。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限位块渐变端的端部上。在限位块渐变端套设的弹簧不仅能快速缓冲牵引块在连杆端部上发生的激烈碰撞,并且在弹簧回复形变时还能使牵引块快速实现变向,保证牵引块的移动与光缆已传输部分的摆动保持一致,减小光纤受损的可能性。所述线槽横截面的面积为光缆截面面积的四分之三。线槽与光缆之间实现局部包裹式连接,使得在保证光缆出线顺畅的同时,避免光缆与线槽发生脱离,并且线槽的两端突出于矩形槽外,使得光缆在线槽内有足够的支撑面,以防止线缆在随线槽摆动时内部的光线受损,提高装置的工作稳定性。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专利技术的调节块相对于连杆偏心,即调节块的重心不在连杆上,将光缆放置在线槽上,利用光缆与进而保证调节块的重心始终处于连杆的上方,即实现缆盘上光缆在牵引时的张力始终稳定,同时牵引块通过万向球转动设置在矩形槽内,即能够使得光纤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径向摆动以缓冲在长距离铺设时因牵引力度增加而导致的光缆大幅度摆动,最终实现长距离铺设时对缆盘处光缆的张紧力度的及时调节,避免光缆打圈以及浪涌的现象发生; 2、本专利技术在连杆的端部设置柱状的限位块,且限位块内侧的端面上与调节块两端端面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渐变端与内锥面,且作为优选还可将该渐变端采用弹性橡胶等柔性材质,以实现缓冲调节块运动变向而产生的碰撞损伤,保证光缆出线顺畅的同时,提高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3、本专利技术的线槽与光缆之间实现局部包裹式连接,使得在保证光缆出线顺畅的同时,避免光缆与线槽发生脱离,并且线槽的两端突出于矩形槽外,使得光缆在线槽内有足够的支撑面,以防止线缆在随线槽摆动时内部的光线受损,提高装置的工作稳定性。【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 图3为调节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 1-连杆、2-限位块、3-缆盘、4-内锥面、5-线槽、6-牵引块、7-矩形槽、71-扩大段、72-平直段、8-万向球、9-调节块、10-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A)、将缆盘3上的光缆线头放置在线槽5内,通过线槽5开始对光缆进行预定线路的铺设,缆盘3上光缆层层分布,因此光缆的牵引按照缆盘3的轴线方向开始一层一层被拉出; (B)、将调节块9滑动设置在连杆I上,调节块9随缆盘3上光缆的出线方向开始在连杆I上滑动,通过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光缆稳定牵引的导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将缆盘(3)上的光缆线头放置在线槽(5)内,通过线槽(5)开始对光缆进行预定线路的铺设,缆盘(3)上光缆层层分布,因此光缆的牵引按照缆盘(3)的轴线方向开始一层一层被拉出;(B)、将调节块(9)滑动设置在连杆(1)上,调节块(9)随缆盘(3)上光缆的出线方向开始在连杆(1)上滑动,通过对光缆出线处的调节,进而减小光缆在缆盘(3)的轴向方向出现大幅度摆动的现象发生;(C)、调节块(9)相对于连杆(1)偏心,即调节块(9)的重心不在连杆(1)上,进而保证调节块(9)的重心始终处于连杆(1)的上方;(D)、牵引块(6)通过万向球(8)转动设置在矩形槽(7)内,即能够使得光纤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径向摆动,以缓冲在长距离铺设时因牵引力度增加而导致的光缆大幅度摆动;(E)、矩形槽(7)由两个扩大段(71)以及一个平直段(72)构成,并且调节块(9)的中部与平直段(72)对应,调节块(9)的两端部与扩大段(71)对应,即当同一根光缆已传输部分发生大幅度摆动时,调节块(9)的两端也随之在牵引块(6)上做出与之相适应的小幅度摆动,以阻断光缆摆动产生的浪涌继续传递;上述步骤包括缆盘(3)以及中部与缆盘(3)轴线平行的连杆(1),连杆(1)的两端弯曲且与缆盘(3)两端面连接,在所述连杆(1)中部滑动设置有相对于连杆(1)偏心的调节块(9),调节块(9)中部开有两端开放的矩形槽(7),牵引块(6)通过万向球(8)转动设置在矩形槽(7)内,且所述牵引块(6)的两端沿矩形槽(7)轴线向外延伸,在牵引块(6)上表面开有用于放置光缆的线槽(5),所述牵引块(6)的宽度小于矩形槽(7)的宽度,所述矩形槽(7)包括位于中部的平直段(72)和位于两端的扩大段(71),所述扩大段(71)的宽度沿矩形槽(7)的轴向向外递增,且扩大段(71)的横截面为两腰向内弯曲的梯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义兴王耀明许建国彭志勇刘东李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亨通光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