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罐盖冲压成型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80027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2 10:31
一种金属罐盖冲压成型方法及装置,先制备一个机台、一个冲压单元及一个夹持单元,且利用该夹持单元夹取一个金属板移动至该机台的一个加工区域后,再利用该冲压单元的一个第一冲模对该金属板冲压形成一个第一成形部,接着又使该夹持单元夹取该金属板位移,且使该冲压单元驱动一个第二冲模对该第一成形部冲压形成有一个轮廓范围涵盖该第一成形部的第二成形部,同时利用该第一冲模对该金属板进行冲压,能在该第二成形部一侧形成一个第一成形部,且持续循环上述操作步骤能连续冲压出具有不同内径、外径的金属物件。利用上述操作步骤及配合该冲压成型装置,能在同一部冲压设备上依序进行小尺寸与大尺寸的冲压操作,且能制成中空圆环状的金属罐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冲压成型方法及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金属罐盖冲压成型方法及>J-U ρ?α装直。
技术介绍
现有的冲压罐盖、罐体等专用机械,例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编号587486,主要是利用一个马达与一个曲轴装置驱动一对活动滑块冲头(内剪口模具)相对于一对外剪口模具互相配合以进行冲压作业,并利用一个吹气装置将成品吹至一个输送带上以顺利送出成品。虽然这种冲压设备能达到冲压罐盖、罐体的目的,且能在冲压后自动送出成品,但是当要冲压出一个呈中空圆盘状的对象时,通常必须先利用一台具有较小尺寸冲模的冲压机械进行冲压小孔作业,再利用一台具有较大尺寸冲模的冲压机械进行冲压较大圆径的外环缘的作业。或者,只利用一台冲压机械进行冲压时,先将较小尺寸冲模装配于机台上,当完成所有的小孔冲压作业后,再将较大尺寸冲模换装至机台上,继续完成所有的较大圆径的外环缘冲压作业。上述两种方式都会造成加工速度慢、产能低等问题。中国台湾证书号专利案Μ317893、Μ311490、公告编号587486、573569虽然也都是冲压罐盖、罐体等专用机械,但是也都没有揭露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或装置。且由上述公告编号573569的图式所揭示,虽然能同时冲压出间隔设置的两个圆形冲压部位,但是所述冲压部位的圆径呈相等,也无法解决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简单的步骤就能在同一部冲压设备上依序进行小尺寸与大尺寸的冲压操作的金属罐盖冲压成型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简单的结构就能依序进行小尺寸、大尺寸冲压操作的金属罐盖冲压成型装置。本专利技术金属罐盖冲压成型方法,能对一个金属板进行冲压作业,该冲压成型方法包含下列步骤=(A)制备一个机台、一个设置于该机台的冲压单元及一个能相对于该机台移动的夹持单元,该机台具有一个沿一个第一轴向与一个垂直于该第一轴向的第二轴向延伸而成的顶面及一个设于该顶面的加工区域,该冲压单元对应于该加工区域,并具有一个位于该加工区域上方的上冲模组、一个位于该加工区域下方且对应于该上冲模组的下冲模组及一个能驱动该上冲模组与该下冲模组沿一个垂直于该第一轴向、该第二轴向的第三轴向相对冲压的驱动组,该上冲模组具有一个第一冲模及一个位于该第一冲模一侧的第二冲模,该第一冲模沿一条平行该第三轴向的第一轴线延伸,并具有一个围绕该第一轴线的第一冲压部,该第二冲模沿一条平行于该第一轴线的第二轴线延伸,并具有一个围绕该第二轴线的第二冲压部,该第二冲压部的外径大于第一冲压部的外径,该下冲模组具有一个对应于该第一冲模的第一冲头及一个位于该第一冲头一侧且对应于该第二冲模的第二冲头,该夹持单元能夹取该金属板沿该第一轴向及该第二轴向且在该顶面上移动。(B)该夹持单元夹取该金属板移动至该加工区域。(C)该冲压单元的驱动组驱动该第一冲模对该金属板进行冲压,并形成一个第一成形部。(D)该夹持单元夹取该金属板相对于该冲压单元沿该第一轴向产生位移,位移量等于该第一轴线与该第二轴线的间隔距离,且使该步骤(C)已形成于该金属板的第一成形部对应于该第二冲模。(E)该冲压单元的驱动组驱动该第二冲模对应该步骤(C)已形成于该金属板的第一成形部进行冲压,并在该金属板上形成有一个轮廓范围涵盖该第一成形部的第二成形部,该驱动组能同时驱动该第一冲模对该金属板进行冲压,并在该第二成形部一侧形成一个第一成形部。(F)循环操作步骤(D)与步骤(E)。本专利技术所述金属罐盖冲压成型方法,该步骤(A)所制备的机台的加工区域具有一个沿该第二轴向延伸的第一边、一个沿该第一轴向与该第一边相对且沿该第二轴向延伸的第二边、一个沿该第一轴向延伸且衔接在该第一边与该第二边之间的第三边及一个沿该第一轴向延伸且与该第三边相对的第四边,且该金属板具有一个沿该第二轴向延伸且对应该第一边的第一侧缘、一个对应该第一轴向与该第一侧缘相对且对应该第二边的第二侧缘、一个沿该第一轴向延伸且衔接在该第一侧缘与该第二侧缘之间的第三侧缘及一沿该第一轴向延伸且对应于该第四边的第四侧缘,该步骤(F)循环操作步骤(D)与步骤(E)后,能使该第一侧缘与该第二侧缘之间完成有一排第二成形部的冲压作业,且该金属罐盖冲压成型方法还包含一个位于该步骤(F)后的步骤(G)、一个位于该步骤(G)后的步骤(H)及一个位于该步骤(H)后的步骤(I),该步骤(G)为该夹持单元夹取该金属板相对于该冲压单元沿该第一轴向及该第二轴向产生位移,且使该第一侧缘再对应于该冲压单元的第一冲模,该第一冲模也位于所述第二成形部与该第三侧缘之间,该步骤(H)为循环操作步骤(C)至步骤(F),该步骤(I)为循环操作步骤(G)至步骤(H),直到该金属板的各部位都已完成所述第二成形部的冲压作业。本专利技术所述金属罐盖冲压成型方法,该步骤(A)所制备的冲压单元的上冲模组还具有一个位于该第一冲模另一侧的第三冲模,该第三冲模沿一条平行于该第一轴线的第三轴线延伸,并具有一个围绕该第三轴线的第三冲压部,该第一轴线与该第三轴线的间隔距离等于该第一轴线与该第二轴线的间隔距离,该第三冲压部的外径相等于该第一冲压部的外径,该下冲模组还具有一个对应于该第三冲模的第三冲头。本专利技术所述金属罐盖冲压成型方法,该步骤(A)所制备的机台的加工区域具有一个沿该第二轴向延伸的第一边、一个沿该第一轴向与该第一边相对且沿该第二轴向延伸的第二边、一个沿该第一轴向延伸且衔接在该第一边与该第二边之间的第三边及一个沿该第一轴向延伸且与该第三边相对的第四边,且该金属板具有一个沿该第二轴向延伸且对应该第一边的第一侧缘、一个对应该第一轴向与该第一侧缘相对且对应该第二边的第二侧缘、一个沿该第一轴向延伸且衔接在该第一侧缘与该第二侧缘之间的第三侧缘及一个沿该第一轴向延伸且对应于该第四边的第四侧缘,该步骤(F)循环操作步骤(D)与步骤(E)后,能使该第一侧缘与该第二侧缘之间完成一排第二成形部的冲压作业,且该金属罐盖冲压成型方法还包含一个位于该步骤(F)后的步骤(G)、一个位于该步骤(G)后的步骤(H)、一个位于该步骤(H)后的步骤(I)、一个位于该步骤(I)后的步骤(J)及一个位于该步骤(J)后的步骤(K),该步骤(G)为该夹持单元夹取该金属板相对于该冲压单元沿该第一轴向及该第二轴向产生位移,且使该第二侧缘对应于该冲压单元的第三冲模,并位于所述第二成形部与该第三侧缘之间,该步骤(H)为该冲压单元的驱动组驱动该第三冲模对该金属板进行冲压,并形成一个第一成形部,该步骤(I)为该夹持单元夹取该金属板相对于该冲压单元产生位移,位移量等于该第二轴线与该第三轴线的间隔距离,该步骤(J)为该冲压单元的驱动组驱动该第二冲模对应该步骤(H)已形成于该金属板的第一成形部进行冲压,并形成有一个轮廓范围涵盖该第一成形部的第二成形部,该驱动组能同时驱动该第三冲模对该金属板进行冲压,并在该第二成形部与该第一侧缘之间形成一个第一成形部,该步骤(K)为循环操作步骤(I)至步骤(J)。本专利技术所述金属罐盖冲压成型方法,还包含一个位于该步骤(K)后的步骤(L),该步骤(L)中该夹持单元夹取该金属板相对于该冲压单元沿该第一轴向及该第二轴向产生位移,且使该第一侧缘再对应于该冲压单元的第一冲模,并位于所述第二成形部与该第三侧缘之间后,循环操作步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金属罐盖冲压成型方法,能对一个金属板进行冲压作业,该冲压成型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下列步骤:(A)制备一个机台、一个设置于该机台的冲压单元及一个能相对于该机台移动的夹持单元,该机台具有一个沿一个第一轴向与一个垂直于该第一轴向的第二轴向延伸而成的顶面及一个设于该顶面的加工区域,该冲压单元对应于该加工区域,并具有一个位于该加工区域上方的上冲模组、一个位于该加工区域下方且对应于该上冲模组的下冲模组及一个能驱动该上冲模组与该下冲模组沿一个垂直于该第一轴向、该第二轴向的第三轴向相对冲压的驱动组,该上冲模组具有一个第一冲模及一个位于该第一冲模一侧的第二冲模,该第一冲模沿一条平行该第三轴向的第一轴线延伸,并具有一个围绕该第一轴线的第一冲压部,该第二冲模沿一条平行于该第一轴线的第二轴线延伸,并具有一个围绕该第二轴线的第二冲压部,该第二冲压部的外径大于第一冲压部的外径,该下冲模组具有一个对应于该第一冲模的第一冲头及一个位于该第一冲头一侧且对应于该第二冲模的第二冲头,该夹持单元能夹取该金属板沿该第一轴向及该第二轴向且在该顶面上移动;(B)该夹持单元夹取该金属板移动至该加工区域;(C)该冲压单元的驱动组驱动该第一冲模对该金属板进行冲压,并形成一个第一成形部;(D)该夹持单元夹取该金属板相对于该冲压单元沿该第一轴向产生位移,位移量等于该第一轴线与该第二轴线的间隔距离,且使该步骤(C)已形成于该金属板的第一成形部对应于该第二冲模;(E)该冲压单元的驱动组驱动该第二冲模对应该步骤(C)已形成于该金属板的第一成形部进行冲压,并在该金属板上形成有一个轮廓范围涵盖该第一成形部的第二成形部,该驱动组能同时驱动该第一冲模对该金属板进行冲压,并在该第二成形部一侧形成一个第一成形部;(F)循环操作步骤(D)与步骤(E)。...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鸿森
申请(专利权)人:炫安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