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袁明千专利>正文

一种折叠自行车导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77158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31 03:38
一种折叠自行车导轮装置属机械装置、运输领域。该导轮装置长182.5mm、宽65mm、高266±34,图1是折叠自行车导轮装置装配图,由7个部件组成:异形螺柱(2)、上压板(3)、下压板(4)、薄壁弯管(5)、固轮铁(6)、导轮(7)、蝶形螺母(8)。该导轮装置能快捷而方便的安装于自行车中轴与后轮挡板之间两平行横梁上,由于各部件的相互配合制约可使导轮刚性的紧固于自行车中轴的下前方,其导轮冲地可与折叠后的自行车后轮或前轮形成二点着地,由于导轮是万向导轮,因此可实现自行车折叠后能在地面上推着或拉着走的效果,故而可让利用折叠自行车出游的人方便的进出车站码头,减少自行车折叠后手提的麻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折叠自行车导轮装置属机械装置、运输领域。该导轮装置长182.5mm、宽65mm、高266±34,图1是折叠自行车导轮装置装配图,由7个部件组成:异形螺柱(2)、上压板(3)、下压板(4)、薄壁弯管(5)、固轮铁(6)、导轮(7)、蝶形螺母(8)。该导轮装置能快捷而方便的安装于自行车中轴与后轮挡板之间两平行横梁上,由于各部件的相互配合制约可使导轮刚性的紧固于自行车中轴的下前方,其导轮冲地可与折叠后的自行车后轮或前轮形成二点着地,由于导轮是万向导轮,因此可实现自行车折叠后能在地面上推着或拉着走的效果,故而可让利用折叠自行车出游的人方便的进出车站码头,减少自行车折叠后手提的麻烦。【专利说明】一种折叠自行车导轮装置
: 属机械装置、运输领域,子
属:机械组件,归类为F16即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技术背景: 当今折叠自行车很热销,原因在于它体积小、重量轻,可折叠便携带!但折叠自行车并非完美,还有突出不尽人意之处,即折叠后的车虽然体积小,但不好拿,不好放。这一点对携带折叠自行车出外旅游的人深有感受,回放进出车站码头的情景,用手提着折叠自行车总是一种负担。如果折叠自行车折叠后能推着或拉着走就好了 !
技术实现思路
: 为能让折叠自行车折叠后可推着或拉着走,特设计了 “一种折叠自行车导轮装置”,以下简称导轮装置,该导轮装置长182.5mm、宽65mm、高266±34,图1是折叠自行车导轮装置装配图,由7个部件组成:异形螺柱(2)、上压板(3)、下压板(4)、薄壁弯管(5)、固轮铁(6)、导轮(7)、蝶形螺母(8),导轮装置安装在自行车中轴的前下方,导轮对地,其导轮、固轮铁、薄壁弯管、异形螺柱用标准件紧固为一体,再将下压板凹面冲上置入异形螺柱的方块部分而构成小组装,又令小组装的上方螺柱从中轴与后轮挡板之间两平行横梁中间由下向上穿出,再将上压板凹口冲下,使其中孔穿越螺柱,并卡在中轴与后轮挡板之间两平行横梁中间,这时令蝶形螺母扣上螺柱,再经上下压板位置适当调整后将其紧固,就完成了使导轮装置固定于折叠自行车的中轴前下方,实现了折叠自行车折叠后两点着地,一点是导轮装置的导轮,另一点是折叠后自行车的前轮或后轮,由于导轮是万向轮,再配合折叠后自行车的后轮或前轮,即可实现折叠自行车折叠后能推着或拉着走的效果, “一种折叠自行车导轮装置”设计应做到如下几点: 1、折叠自行车导轮装置承压能力应超过15公斤,这一点通过类比法已得到论证。 2、折叠自行车导轮装置应牢固的定位于自行车中轴的前下方,不得出现薄壁弯管左右摆动的情况,这一点是靠零部件的结构设计得以保证,其上下压板的弯板结构不但增加强度,还由于弯板两端的设计长度及外形均与自行车中轴后面两平行横梁的间距及管型相匹配,因而令其卡在中间并定位,而下压板的方孔又与异形螺柱方块部分卡住,导轮、固轮铁、薄壁弯管、异形螺柱用标准件紧固为一体,因此只要上下压板被蝶形螺母紧牢,则薄壁弯管就不会出现左右摆动的情况,折叠自行车导轮装置也就成刚性状态固定于自行车中轴的下前方。 3、对“一种折叠自行车导轮装置”应做到安装、拆卸方便,安装过程是先将导轮、固轮铁、薄壁弯管、异形螺柱用标准件紧固为一体,再将下压板凹面冲上置入异形螺柱的方块部分而构成小组装,又令小组装的上方螺柱从中轴与后轮挡板之间两平行横梁中间由下向上穿出,再将上压板凹口冲下,使其中孔穿越螺柱,并卡在中轴与后轮挡板之间两平行横梁中间,这时让蝶形螺母扣上螺柱,再经上下压板位置适当调整后将其紧固,就完成了使导轮装置固定于折叠自行车的中轴前下方,非常方便,拆卸过程省略。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 图1是“一种折叠自行车导轮装置”装配图,图中I是自行车中轴与后轮挡板之间两平行横梁部位示意图,装置中自制件有:异型螺柱(2)、是上压板(3)、下压板(4)、薄壁弯管(5)、固轮铁(6),标准件有万向轮(7)、蝶形螺母(8)。 具体实施方案: “一种折叠自行车导轮装置”的问世是对各类折叠自行车功能的完善和补充,可为携带折叠自行车旅游的用户在通过车站码头搬运时提供方便,现在产品图纸已齐全完整,可以组织生产销售。 本专利产品工艺与设计基本达到先进、经济、合理,为什么说基本达到呢?是因为工艺和设计在不断进步中,而这进步是可预见的,如导轮装置的部件材质可变更为铸铝、铸钢、注塑…,变更后部件结构尺寸应作适当更改,又如部件的生产工艺条件可改进,改进后其部件数量可减少,如当引入焊接工艺时,该导轮装置部件数量可减至两件。 本专利产品在具体实施时其型号可扩展,如制成双导轮式折叠自行车导轮装置,可实现三点着地,其两点是双导轮,另一点是折叠后自行车的前轮或后轮。 该导轮装置所需生产设备普通一般,一个小机械厂就有能力制造,当然也可以由折叠自行车生产厂家配套生产,总之,该导轮装置市场有需求,生产不复杂,成本低廉,安装和拆卸简单方便,一看就会,鉴于以上诸优势可预见该技术专利产品有开发前景。【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自行车导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轮装置长182.5mm、宽65mm、高266±34mm,由7个部件组成:异形螺柱(2)、上压板(3)、下压板(4)、薄壁弯管(5)、固轮铁(6)、导轮(7)、蝶形螺母(8),导轮装置安装在自行车中轴的前下方,导轮对地,其导轮、固轮铁、薄壁弯管、异形螺柱用标准件紧固为一体,再将下压板凹面冲上置入异形螺柱的方块部分而构成小组装,又令小组装的上方螺柱从中轴与后轮挡板之间两平行横梁中间由下向上穿出,再将上压板凹口冲下,使其中孔穿越螺柱,并卡在中轴与后轮挡板之间两平行横梁中间,这时令蝶形螺母扣上螺柱,再经上下压板位置适当调整后将其紧固,就完成了使导轮装置固定于折叠自行车的中轴前下方,实现了折叠自行车折叠后两点着地,一点是导轮装置的导轮,另一点是折叠后自行车的前轮或后轮,由于导轮是万向轮,再配合折叠后自行车的后轮或前轮,即可实现折叠自行车折叠后能推着或拉着走的效果,折叠自行车导轮装置应牢固的定位于自行车中轴的前下方,不得出现薄壁弯管左右摆动的情况,这一点是靠零部件的结构设计得以保证,其上下压板的弯板结构不但增加强度,还由于弯板两端的设计长度及外形均与自行车中轴后面两平行横梁的间距及管型相匹配,因而令其卡在中间并定位,而下压板的方孔又与异形螺柱方块部分卡住,导轮、固轮铁、薄壁弯管、异形螺柱用标准件紧固为一体,因此只要上下压板被蝶形螺母紧牢,则薄壁弯管就不会出现左右摆动的情况,折叠自行车导轮装置也就成刚性状态固定于自行车中轴的下前方。【文档编号】B62K15/00GK204250257SQ201420708960【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24日 【专利技术者】袁明千 申请人:袁明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自行车导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轮装置长182.5mm、宽65mm、高266±34mm,由7个部件组成:异形螺柱(2)、上压板(3)、下压板(4)、薄壁弯管(5)、固轮铁(6)、导轮(7)、蝶形螺母(8),导轮装置安装在自行车中轴的前下方,导轮对地,其导轮、固轮铁、薄壁弯管、异形螺柱用标准件紧固为一体,再将下压板凹面冲上置入异形螺柱的方块部分而构成小组装,又令小组装的上方螺柱从中轴与后轮挡板之间两平行横梁中间由下向上穿出,再将上压板凹口冲下,使其中孔穿越螺柱,并卡在中轴与后轮挡板之间两平行横梁中间,这时令蝶形螺母扣上螺柱,再经上下压板位置适当调整后将其紧固,就完成了使导轮装置固定于折叠自行车的中轴前下方,实现了折叠自行车折叠后两点着地,一点是导轮装置的导轮,另一点是折叠后自行车的前轮或后轮,由于导轮是万向轮,再配合折叠后自行车的后轮或前轮,即可实现折叠自行车折叠后能推着或拉着走的效果,折叠自行车导轮装置应牢固的定位于自行车中轴的前下方,不得出现薄壁弯管左右摆动的情况,这一点是靠零部件的结构设计得以保证,其上下压板的弯板结构不但增加强度,还由于弯板两端的设计长度及外形均与自行车中轴后面两平行横梁的间距及管型相匹配,因而令其卡在中间并定位,而下压板的方孔又与异形螺柱方块部分卡住,导轮、固轮铁、薄壁弯管、异形螺柱用标准件紧固为一体,因此只要上下压板被蝶形螺母紧牢,则薄壁弯管就不会出现左右摆动的情况,折叠自行车导轮装置也就成刚性状态固定于自行车中轴的下前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明千
申请(专利权)人:袁明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