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蓄热
,尤其涉及一种采用渐变翅片的高温相变蓄热器。
技术介绍
热能储存方式按蓄热方式的不同主要有三类:显热蓄热、潜热蓄热和化学反应蓄热。潜热蓄热技术具有储能密度大、体积小、装置简单、蓄/放热过程近似等温等优点,应用范围广泛,但是相变材料热导率较低,且存在相分离以及过冷过热现象。在相变材料侧布置翅片可以提尚蓄热效率。目前,由于沿换热管轴向各部分换热边界条件不同,特别是内管壁换热温差的不同,蓄热过程时使入口段的的相变材料容易过热,出口段的的相变材料不容易熔化,传统等间距翅片蓄热器忽略入口段和出口段较差的换热条件,导致相变蓄热单元中相变材料不能完全发生相变并参与换热,因此也会引起放热温度分布不均;传统中低温蓄热温度适应范围有限,效率较低。随着太阳能发电、空间太阳能热动力系统、建筑节能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中低温蓄热器不能满足高温蓄热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变蓄热器相变材料热导率低、利用率低以及低温蓄热适用范围有限等问题,提出采用渐变翅片的高温相变蓄热器,包括:壳体、翅片单元管、入口总管、出口总管、备用循环管;壳体包覆在线性阵列布置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用渐变翅片的高温相变蓄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翅片单元管、入口总管、出口总管、备用循环管;壳体包覆在线性阵列布置的翅片单元管的最外层,入口总管、出口总管和备用循环管布置在壳体的顶面,通过壳体内部的循环总管与翅片单元管连接,备用循环管作为入口总管和出口总管故障时的临时循环总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鸿飞,杜小泽,杨佳霖,杨立军,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电力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